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宋代“田制不立”“不抑兼并”,土地转移十分频繁,时人形容为“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甚至还有“千年田八百主”的谚语。宋代土地兼并现象频发的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发展B.政府政策调整C.经济重心南移D.自然经济解体
2021-09-17更新 | 277次组卷 | 4卷引用: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纲要上同步及单元
2 . 1289年,元政府在广泛种植木棉的浙东、江东、江西、湖广、福建等地设木棉提举司,每年向民间征收木棉布十万匹,使民众不堪重负。这
A.加重了区域经济的不均衡B.妨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C.推动私营棉纺织业的繁荣D.促使财政管理权限下移
2021-06-09更新 | 7863次组卷 | 68卷引用: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轻松练)-【轻松学历史】2022-2023学年高一纲要上同步课件与课时训练
3 . 唐朝租庸调制规定男子除租、调外,还可以纳绢或布代役;两税法规定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这反映出
A.农民生产时间得到保证B.政府不再抑制土地兼并
C.传统小农经济出现了突破性发展D.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松弛
2021-04-21更新 | 623次组卷 | 14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一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后培优练(统编版)-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4 . 西汉文景时期,朝廷以田地产量的三十分之一向自耕农征收赋税,然而佃农向地主缴纳的地租往往超过田地产量的二分之一。这一状况导致当时
A.中央政府财政入不敷出B.重农抑商政策的颁行
C.朝廷严惩豪强兼并行为D.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
2021-04-01更新 | 726次组卷 | 20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同步课堂好题精炼(中外历史纲要上)-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商鞅变法时,“舍地而税人”,征收赋税,不税田亩而税人丁;唐朝中期,宰相杨炎改革,“舍人而税田”,征收赋税,不税人丁而税田亩。推动赋税征收标准变革的主要因素是
A.改革者的个人意愿B.土地所有制的变更
C.社会形势的变化D.弥补财政的亏空
2021-02-05更新 | 1322次组卷 | 20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一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后培优练(统编版)-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6 . 唐朝政府将北魏租调制调整为租庸调制,这种调整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
A.减轻农民的赋税负担B.使农民得到一些生产时间
C.使农民得到一定数量的土地D.放松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7 . 唐初,赋税征收以人丁为依据,所谓有田则有租,有身则有庸,有户则有调。唐中期,政府推行了“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的两税法。这种变化表明
A.均田制遭到破坏B.自耕农的发展壮大
C.社会结构的变化D.人头税已经被废除
8 . 魏晋时期寺庙庄园经济迅速发展,庄园里的依附农民被称为“佛图户”。他们丧失了原有受政府监管的户籍,世代在庄园里务农,把生产的大部分农副产品上交给佛寺的高级僧侣,还要为佛寺劳作服役,从事各种杂务,不准随意离开。大量的“佛图户”存在导致了
A.生产耕作方式的改进
B.政府赋役征发受到影响
C.农副业产品逐渐商品化
D.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
2018-10-15更新 | 1622次组卷 | 42卷引用: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课时训练: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9 . 清朝前期,实行“摊丁入亩”,征收“地丁银”
①简化了赋税征收手续,将徭役、丁税和土地税合并
②加重了小土地所有者的负担,农民大量破产
③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弛,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④取消了人头税,按田亩征收银两,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18-08-03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届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题:第四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10 . 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
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
C.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D.富商大贾操纵税收
2018-06-09更新 | 18272次组卷 | 180卷引用:2019届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题:第四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