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1 . 780年,宰相杨炎奏请唐德宗实行赋税制度改革,收税“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古代赋税制度逐渐由“舍地税人”朝“舍人税地”方向发展。这有利于(       
A.保证了农民的生产耕作时间B.促进农产品商品化
C.减轻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D.催生新的经济因素
2024-01-31更新 | 124次组卷 | 192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寿光现代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下表表明中国古代赋税的演变趋势是(     

时期

赋税制度

内容

北魏

租调徭役

户调帛二匹,絮二斤,丝一斤,乘二十石

隋至唐中期

租庸调制

凡丁岁役二句,无事则收其庸

唐中后期

两税法

户无主客,以现居为薄,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

A.人身束缚逐渐减弱B.农民负担不断减轻
C.土地兼并愈发严重D.政府赋税剥削沉重
2023-11-21更新 | 574次组卷 | 29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安史之乱后,南方有户184万,垦田162万顷。按相同的标准,如果此时继续推行租庸调制,可得租330万石米,而实行两税法,则可得1620万石米。故当时尽管受到一些人的反对,德宗还是坚决实行了两税法。由此可知(     
A.推行两税法是为增加政府财政收入B.经济重心南移是实行两税法的原因
C.南方地区是国家赋税收入主要来源D.推行实物税收是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2023-08-15更新 | 1106次组卷 | 19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唐六典》记载:“赋役之制……课户每丁租粟二石,其调随乡土所产绫绢维(粗绸),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输绫绢维者绵三两,输布者麻三斤……凡丁岁役二旬,无事(指国家无需征发力役)则收其庸,每日三尺……。”材料所述赋税制度(     
A.因均田制遭到严重破坏而推行B.规定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
C.征税的主要标准从人丁转为财产D.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政府的赋税收入
2023-07-03更新 | 372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莱州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它‘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它”指的是(     
A.租调制B.租庸调制C.两税法D.摊丁入亩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古代赋税制度的改革对农耕经济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隋朝曾有“民有五十,免役收庸”的规定。唐朝在隋朝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租庸调制。唐朝的庸不再有年龄限制,下图为唐岭南道广州怀集县的庸调银饼,此文物可以说明(     
   
A.该地区在国家赋税征收中的地位B.该地区农民的生产时间无法保证
C.实物地租已经被货币地租所取代D.该地区农民可用绢或布替代徭役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唐朝前期推行租庸调制,以丁为单位,缴纳固定数额的谷物、布帛和代役税。唐朝中期改行两税法,“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除征收谷物外,原来征收的布帛等实物改为折钱计征。这一转变(       
A.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B.实现了完全货币形式征收赋税
C.提高了商人的政治地位D.加强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2023-03-08更新 | 135次组卷 | 100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第八中学东校区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1853年,为了镇压太平军,江苏最早出现了“就地筹饷”的厘金制度,后来很快遍行全国。“厘金”由地方掌握,上交中央的只占20%。厘金中以百货厘最早、范围最大,一切日用所需之物,无一不在被征之列。这一制度直到20世纪30年代初才被取消。厘金制度(     
A.瓦解了政府统治基础B.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C.破坏了经济社会秩序D.规范了地方税收制度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贫穷田舍汉,……今世作夫妻。妇即客舂捣,夫即客扶犁。黄昏到家里,无米复无柴。……里正催庸调,村头共相催。幞头巾子露,衫破肚皮开。体上无禅袴,足下复无鞋。……里正被脚蹴,村头被拳搓。……租调无处出,还需里正倍(赔)。门前见债主,入户见贫妻。舍漏儿啼哭,重重逢苦灾。如此硬穷汉,村村一两枚。

——王梵志《贫穷田舍汉》

材料二   每州各取大历(唐代宗年号)中一年科率钱谷数最多者,便为两税定额,此乃采非法之权令以为经制,总无名之暴赋以立恒规。

——陆贽《输苑集》卷22《中书奏议·均节赋税恤百姓第一条》


(1)根据材料一,推测作者描述的朝代并说明理由。
(2)根据材料二,指出陆贽对两税法的看法,如果要全面的评价两税法,你认为还应该补充哪些内容的史料?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