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明代嘉靖年间推行“一条鞭法”,即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及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清代雍正年间又全面推行“摊丁入亩”,取消人头税。这些改革
A.加剧了土地兼并的现象B.利于新的生产关系产生
C.加重了农民的经济负担D.使人员的社会流动减弱
2021-04-20更新 | 201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赋税制度是古代国家的重要制度之一,关于魏晋时期的租调制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建立在均田制基础之上B.按户征收粮或绢帛
C.保证了农民充足的劳动生产时间D.一夫一妇每年纳粟为租,纳帛或布为调
3 . 清朝江浙的农村地区出现了甩卖土地现象。“有力之家,以田为累,不敢置买”,已买者,或者直接卖给佃户,或者以之“投送缙绅,以图脱累”。其中以城市商人地主为多。这主要反映了当时
A.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B.税制调整引发了社会异动
C.租佃关系在日益普遍化D.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4 . 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
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
C.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D.富商大贾操纵税收
2018-06-09更新 | 18362次组卷 | 180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中国古代某一赋税制度改革,其主要内容:量出制入;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徭、杂税,但丁额不废;元额以大历十四年垦田数为准,分别按照垦田面积和户等高下摊分,两税户以户等纳钱,以田亩纳米粟。此改革
A.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B.适应土地占有状况的变化
C.保障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D.有效抑制了土地兼并现象
6 . 据明崇祯《松江府志》记载:“棉布虽松江所产,旧亦不多,故无其额。自二、三十年来,松江之民多倚织布为生,见今征粮折棉布(将国家所征的粮食税折合成棉布征收)。”记载的这一现象
A.客观上有利于松江棉织业发展
B.反映明代由抑商转向重商
C.说明工商税已成明代税收主体
D.表明政府扶植民营手工业
2016-11-27更新 | 235次组卷 | 20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据《欧阳文忠公全集》载,民有幸不役于人而有田自耕者,皆以等书于籍而公役之。至不胜,则贱卖其田,或逃而去。由此可见自耕农(小农)经济生存的不利因素是
A.封建国家的沉重赋役
B.自然灾害的影响
C.封建地主的土地兼并
D.小农经济的脆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