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明朝隆庆年间(1567-1572年)开始对来自南洋的洋船采用“文抽之例”,按船只的大小分等征税。清代以粤海关为例,虽然对本国出洋及沿海贸易的船只也征收船钞,但比外国船只要低得多,仅占同等外国船只船钞的19.3%。据此可知明清(       
A.废弃闭关锁国政策B.已具有贸易保护意识
C.赋税制度全面革新D.国内商品竞争力不足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下表表明中国古代赋税的演变趋势是(     

时期

赋税制度

内容

北魏

租调徭役

户调帛二匹,絮二斤,丝一斤,乘二十石

隋至唐中期

租庸调制

凡丁岁役二句,无事则收其庸

唐中后期

两税法

户无主客,以现居为薄,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

A.人身束缚逐渐减弱B.农民负担不断减轻
C.土地兼并愈发严重D.政府赋税剥削沉重
2023-11-21更新 | 569次组卷 | 29卷引用:四川省乐山市沐川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宋朝以资产为依据划分户等,确立了“天下租赋科拨支折,当先富后贫,自近及远”的原则。职役摊派大抵也是如此,出现“乡村下等人户除二税之外,更无大段差徭”的情形。这反映了宋朝(     
A.轻徭薄赋政策取得实效B.赋役兼顾了财政与公平
C.不抑兼并致使富民崛起D.社会群体的流动性增强
2023-07-06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乐山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唐建中元年(780年),国家实行两税法,当时和后世对此都有不同评价。有反对者认为两税法“赋不系于田”,而此前的租庸调制与“均田之法”相联系;赞成者则认为面对“兼并之弊,有愈于汉成、哀之间”的现实(注:成指汉成帝,哀指汉哀帝),两税法是“不可易之法”。据此可知,这两种观点(     
A.相互对立导致唐国力内耗B.聚焦于田制与税制的关系
C.立足经济变革具有务实性D.完善了对税改弊端的认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上计制度是古代考绩制度之一,始于战国,秦、汉日臻完备。历代上计吏将户口的增减摆在头等重要的位置上,因为凡在此方面作出成绩的官吏,均被褒以重奖;反之,如果户口减少,或汇报不实,则受责罚。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因为封建国家
A.征发赋役的依据是户籍B.需依赖上计吏管理地方
C.以此强化官吏忠实守信D.人口增减决定地方治理
2022-01-19更新 | 165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峨眉山市峨眉文旅综合高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1A)历史试题
6 . 汉代,平民为了逃避各种税钱,将田地卖给豪强地主,又依附于豪强地主成为其细户。这一现象导致的后果是
A.使封建政府的赋役之源流失B.实质上轻了农民的负担
C.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并D.缓和了地主和农民的矛盾
7 . 下列有关我国古代赋税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古代国家通过赋税剥削农业生产者的收入
B.各个朝代征收赋税的比例和数额有所不同
C.汉朝征收“泰半之赋”
D.农户交纳的赋税是专制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8 . 《诗经》中有多篇诗歌描述从事劳役的农夫的家庭,因为服役者长期在外,导致田园荒芜,父母失去依靠。《国语》中也记载尹锋为赵简子守晋阳,为争取民心,乃“损其户数”(民优则税少)。这反映了先秦
A.社会动荡民生凋敝B.文史作品关注现实
C.政府关心民生问题D.农民赋役负担沉重
2020-08-01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乐山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关于“匠户”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便利统治者征调各类工匠       ②严重束缚劳动者的创造性
③该制度下,匠户无人身自由   ④该制度下,匠户子孙可以脱籍改业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
2016-11-18更新 | 85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年四川省乐山一中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