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唐初有诏令,男20、女15就要结婚成家;唐玄宗又敕令,男15、女13,听婚嫁。“刺史、县令以下官人,若能使婚姻及时,鳏寡数少,量准户口增多,已进考第”。这些措施有利于
A.扩大官僚队伍B.增加赋税收入
C.考核官员政绩D.缓和人地矛盾
2 . 唐太宗时期将婚姻年龄定为“男20岁,女15岁”。唐玄宗时期,把结婚年龄又降低到“男15岁,女13岁”。唐代降低法定婚龄主要是因为(       )
A.刺激经济发展和赋役的需求B.适应社会愿意多生育的需求
C.社会上传宗接代思想的影响D.经济发展可以满足人口增多
3 . 据《宋会要辑稿》记载,南宋绍兴二十九年朝廷明文规定“凡佃户纳租,每亩不得过一石(石:古代容量单位)”。这一规定表明,当时统治者
A.重视保护自耕农经济B.极力抑制土地兼并
C.实行了重农抑商政策D.有意调和阶级矛盾
4 . 清朝江浙的农村地区出现了甩卖土地现象。“有力之家,以田为累,不敢置买”,已买者,或者直接卖给佃户,或者以之“投送缙绅,以图脱累”。其中以城市商人地主为多。这主要反映了当时
A.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B.税制调整引发了社会异动
C.租佃关系在日益普遍化D.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5 . 唐初有诏令规定男20、女15即要结婚成家,唐玄宗又敕令,男15、女13,听婚嫁。“刺史、县令以下官人,若能使婚姻及时,鳏寡数少,量准户增多,以进考第。”这一规定为了
A.规范普通民众生活
B.加强官员监督力度
C.增加户口发展生产
D.强化宗族维系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