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 . 该表格是学者对清朝人口的研究。清朝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抑商政策的松动B.自然经济的解体
C.赋税制度的调整D.时局动荡的结果
2020-07-28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表描述了清朝前期赋役制度的变化。这一变化(     
时期内容
清朝初期地赋和丁赋是分别征收的。地赋是农民交纳的地税,丁赋是百姓向政府提供的徭役折银,田赋和丁赋都是用银两折算,称为地银和丁银
康熙年间规定以康熙五十年(1711年)的人丁数作为征收丁税的固定丁数,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A.加强了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B.解决了封建国家赋役征收不均的问题
C.客观上有利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D.造成了农村大量隐瞒人口现象的发生
2022-11-10更新 | 271次组卷 | 29卷引用:2020届山东省临沂市、枣庄市高三6月联考历史试题
3 . 下表为不同文献中关于唐初土地状况的记述。据此可以推知当时的唐代
出处记述
《新唐书》志第四十一· 食货一“诸庶人有身死家贫无以供葬者,听卖永业田……”
《全唐文》卷33玄宗《禁官夺百姓口分永业田诏》“王公百官及富豪之家,比置庄田,恣行吞并,莫惧章程……致令百姓无处安置,乃别停客户,使其佃食”

A.均田制存在瓦解的可能B.租佃经营方式占据主导地位
C.小农经济的发展遭受重大打击D.政府可以有效控制土地
2022-04-03更新 | 178次组卷 | 4卷引用:重庆市主城区六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读下表,选项中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近代中国国内市场商品量平均年增长率(%)
1870—1890年
国内生产商品(农业产品、手工制造业产品、近代化工业品、矿冶业产品)0.32
进口洋货3.53

A.国内生产商品增长得益于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
B.进口洋货商品增长是由于中国近代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C.进口洋货商品增长迅速说明列强已完全控制了中国经济命脉
D.国内市场商品量的变化表明关税主权丧失便利列强倾销商品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反映了中国古代官员体禄发放形式的变化,说明的是(     
时期西周春秋战国东汉唐中期至清末
主要形式田邑实物实物与货币各半货币

A.由田邑到实物的转变体现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B.由实物到货币的变化体现了政治制度的变革
C.俸禄制度的变革与赋税制度的变革密切相关
D.俸禄制度的变革体现了中央集权的不断变化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为中国古代赋役制度

时间名称主要内容
春秋时期初税亩规定不论公田(井田)和私田,一律按实际亩数征税。
两汉时期编户制度汉政府把百姓编入政府户籍,实行按编户征收人头税、田租、徭役和兵役。(租以土地计,较轻;人头税以丁计,较重)
唐朝租庸调制两税法租庸调制:成年男子每年向国家交纳一定数量的租(田租,交纳谷物),调(人头税,交纳帛或布),以绢或布代替徭役为“庸”两税法:每户按资产交户税,按土地交地税,取消租庸调和杂税、杂役;分夏秋两季征税。
明朝一条鞭法将原来的田赋、徭役、杂税等“并为一条”,折成银两,分摊到田亩上,按人丁和田亩多寡来分担。
清朝摊丁入亩把丁税平均摊入田亩之中,征收统一的赋税。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围绕“中国古代赋役制度演变”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释。(要求:论题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2021-01-09更新 | 759次组卷 | 20卷引用:四川省蓉城名校联盟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7 . 下表为汉代更赋表。据此可知,汉代的以钱代役
更赋类别服役内容代役价
“更卒”23至50岁的男丁到本郡服兵役一年可纳钱200文,由政府雇人代役
“正卒”23至50岁的男丁在郡县或京师服徭役一个月每月200文
“戍卒”23至50岁的男丁一生必须去边境屯戍一年可以纳2400文代役
“戍边”男子每年须戍边三日可纳钱300文代役

A.加强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B.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
C.有利于当时自耕农经济的发展D.减少了官员的腐败和土地兼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下表是清代后期财税收入结构变化表(单位:银万两;表中,“其他”包括捐纳、公债、杂项收入等)。导致清代后期财税收入结构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政府对农民巧取豪夺B.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C.中国日益卷入世界市场D.传统自然经济加速解体
9 . 下表是780年唐朝开始实行的两税法的主要内容。它的实施(1)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徭、杂税,但丁额不废(2)不论土户、客户,一律编入现居州县的户籍,按丁壮和财产多少定出户等(3)元额以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垦田数为准,分别按垦田面积和户等高下摊分(4)一年分夏、秋两次征收
A.使税制更加紊乱
B.加强了对农民的控制
C.增加了财政收入
D.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
2019-10-14更新 | 617次组卷 | 25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历史试题
10 . 在中国古代社会,“人丁”系制度性词汇,具有社会和自然的双重属性。下表直接反映出清代“人丁”一词在《清实录》中出现次数的统计
年代出现次数次/年
康熙朝1201.97
雍正朝463.54
乾隆朝641.07
嘉庆朝100.40
A.赋役制度的改革
B.人身关系的变化
C.土地制度的变革
D.商品经济的发展
2019-07-25更新 | 294次组卷 | 20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2018-2019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