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防疫抗疫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古代中西方面对灾难的措施

材料一:明朝后期疫病发生频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在1580年、1639年出现两次延续多年的瘟疫。疫情出现后,明朝基本上都是向疫区派出医官对患者进行诊治,并散发相关的药剂,向灾民派发小额救济钱物,同时设坛做法事,期盼降神而祈福禳灾。有官员曾上疏说:“今之人皆知救荒,而不知救疫。”明朝防疫的消极反应在很大程度受“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等思想影响,认为瘟疫是天神“震怒”的表现,这种观念使人丧失了与疫病积极斗争的意志,另一方面政府的公共责任也趁机被推卸。瘟疫导致大量人口死亡,崇祯十六年(1643年),北京鼠疫流行,不到7个月时间,就造成了20万人死亡,蔓延势烈,形势惨重。

——据程杨《中国明清时期疫病时空分布规律的定量研究》等

材料二:伦敦于1499-1665年发生多次严重鼠疫疫情。随着王权的加强和民族国家的形成,都铎王朝摆脱了中世纪消极无为的宗教防疫观念束缚,而以积极的姿态来处理防疫事务。为防控疫情,1518年伦敦市政当局号召患病家庭主动进行隔离,后来隔离措施在全国逐渐合法化和制度化。政府严禁疫区人员流动,以防止疫情扩散。政府积极加强疫区公共卫生建设,以消除疫病滋生条件。为确保法令有效实施,市政当局还专门任命几个临时委员会具体负责。在这些法令基础上,英国政府初步构建了国家公共卫生防疫体系,为防疫工作奠定了制度基础。1572年伊丽莎白女王签署法案,决定向全国征收“普通税”以建立济贫基金,来救助那些因为瘟疫、灾荒等突发灾难四处流浪的乞丐和流民。由于有政府救济,许多家庭愿意接受隔离,这使得英国的防疫工作有了坚实的群众基础。17世纪末期鼠疫逐渐从英国消退。

——据陈凯鹏《近代早期鼠疫在英国消退原因探析》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和英国政府防疫措施的特点。
(2)爆发于2019年末的新冠肺炎疫情,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到目前为止在党和政府的强有力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积极配合下,我们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胜利。对于新冠肺炎疫情,在看到它的危害的同时,也要看到其中所蕴含的“机”。对新型冠状肺炎的“危”与“机”,你是如何理解的。
2020-04-15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密云区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社会卫生社会治理

材料一:北宋熙宁年间,大量兴建水利工程,北方地区大规模放淤,利用河流中的水沙,“且溉且粪”,改良土壤。在王安石等改革派的推动下,各地放淤盛况空前,开封府附近淤灌“略计二万余顷”。宋廷还设置了“都大提举淤田司”和“总领淤田司”。由于淤灌开封附近的农田,引水过多致使汴河无法通航,朝廷不但没有处罚,还对“淤田之劳”进行嘉奖。那些盐碱地、沙荒地经过放淤后,“尽成膏腴,为利极大”。未淤灌前“田亩旧直三两千,收谷五七斗”,自灌淤后,“其直三倍,所收至三两石”。在百姓强烈要求下,大规模的放淤活动在黄河流域等其他一些水系开展了起来。

——摘编自朱正西等《试论北宋<农田利害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1)阅读材料一,分析北宋北方地区放淤活动开展的条件及影响。

材料二:1902年6月17日《大公报》在天津创刊,对1902年发生瘟疫进行了全面的报导。

日期发表内容
6月29日“京津瘟疫盛行,近闻大内嫔妃中亦屡染时病且患目疾者尤多。太后慈躬亦连日进药饵以防疫气,故太医院各官每日皆有宣召云。”
7月1日“上海西医官来函云,此次致疫之故,以饮食不洁之物为最要端。”
7月1日“中国贫穷软弱,不足为忧,可忧的就是糊涂,没有真见识,专信那异端邪说,牢不可破,这就是大阻挡长进的一个关口。”
7月11日“泰西生物学家用极大显微镜察出一种尾点微生物,为最害人最毒人之物,此病之起,实由微生物之作祟。”
7月12日“省城街道湫隘,人烟稠密,居民每以秽物任意堆积门首,以致秽气熏蒸,酿成瘟疫之症。”
7月12—14日《霍乱症预防法》《讲卫生学当知》《时疫缘起治法说》《再讲卫生学》
8月8日当举行瘟元帅会时,“倾城士女扰扰攘攘,汗流浃背,人气熏蒸业已不堪触鼻,犹复兴高采烈趾踵相错,真所谓举国若狂矣。是役也,劳民伤财,百无一是。”
11月25日“厦门向无泉水,一遭亢旱,取汲维艰。日前延少山观察特请日本技师在厦丈量地道远近,以便安设自来水管。”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对《大公报》有关瘟疫的报道进行解读。

材料三:19世纪中期,英国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造成城市拥挤。下层群众,尤其是工人阶级居住状况恶劣,大多生活在贫民窟。爱丁堡的穷人家里,鸡、狗甚至马和人挤在一间屋里。工人住宅区缺乏排水沟、厕所、垃圾箱等卫生设施。城市瘟疫流行,1844年,曼彻斯特的平均死亡年龄为22岁,而利物浦仅为20岁。1842年皇家济贫法委员会发表《英国劳动人口的卫生情况报告》,引发了城市卫生改革运动。该运动主要是通过立法和地方政府解决实际问题进行的,一些资本家和慈善组织也提供资助。较有影响的立法有1848年《公共卫生法》,1860年《卫生法》和3个《工人阶级住宅法》。经过20多年的改革,城市卫生情况得到改善,伤寒、虐疾等疾病得以控制,城市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工人住宅情况有了改善。但是贫困仍然折磨着广大的下层群众。

——摘编自国胜连等《维多利亚时代英国城市化及其社会影响》


(3)依据材料三,概括19世纪中期英国城市卫生与住房改革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城市卫生与住房变化与改革的背景。
2019-06-09更新 | 148次组卷 | 1卷引用:【区级联考】北京市海淀区2019届高三高考5月份查漏补缺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