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防疫抗疫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9世纪中后期,为遏制天花蔓延,英国政府强制国民接种天花疫苗,有效降低了天花的危害,但不少议员与民众强烈反对“以健康福利为由干涉自由”。20世纪初,在天花威胁逐渐减小的背景下,英国政府实施“真诚反对”者免除接种义务的政策,取消了强制接种制度。这一过程反映出英国
A.疫病防治成效有限B.自由主义影响具有复杂性
C.政府权力极度膨胀D.福利政策遭到大规模抵制
2021-04-01更新 | 627次组卷 | 24卷引用:广东省六校联盟2021届高三考前热身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最早的文字殷墟甲骨文已经有了“虫”“蛊”“疟疾”的记载,《尚书》《诗经》《国语》《左传》《史记》和《汉书》等都有部分疫情记载,《五行志》里也记载了传染病的发生和防治情形。从文献记载来看,中国古代本着“国以人民为本”的思想,鼓舞民众防治疫病的信心,注重防治结合。秦律规定,凡麻风病人都要送往“疠迁所”隔离起来。西汉时碰到疾疫,也采取了及时的隔离措施,以防传染。两宋前后设有各种职能不尽相同的医疗机构,如养济院、福田坊、将理院和安济坊等,主管医学教育和药材经营;明朝涌现了大量传染病学的专家,他们总结经验,分别出版了专门研究瘟疫、痘疹、麻风病、梅毒和疟疾等传染病的医学专著,向各州县推广,宣传预防、医治疫病的知识。

——摘编自王立群《历史视角看瘟疫》

材料二   公元前430年,雅典人与斯巴达人正处于战争的胶着状态中,搅动整个希腊古典时代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到了关键时刻。一场瘟疫席卷整个雅典并导致了近1/4的居民死亡。雅典三面环山,一面傍海,淡水资源缺乏,老城区以神庙为中心,人口密度过大,新城区,遵循自然状态延伸,没有严格规划标准;民居的分布显得比较杂乱,习惯在公共场合交流、运动、参政、学习,缺乏集中社区的概念。虽然雅典人在疾病爆发初期就开展积极自救,但医护人员因缺乏防疫护具而纷纷中招。到公元前427年,肆虐雅典的瘟疫渐渐平息。希波克拉底,一面积极调查疫情,同时探寻病因及解救方法,利用烈焰产生的隔绝与净化空气效果,成功遏止疫情的扩散。这也成为今天预防瘟疫的重要手段。

——摘编自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和雅典防疫措施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中国政府与雅典防疫措施产生的背景,并对防疫效果及作用进行评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世纪中叶,中国近代化公共卫生事业逐渐酝酿起来,首先是欧美来华传教士,积极呼吁中国注意公共卫生问题,他们广泛发放关于种牛痘,预防天花、霍乱的知识读物,不断向中国有关官员提出改善卫生的建议。随后中国出使人员和早期改良思想家等加入呼吁行列,《申报》也时常有改善公共卫生的议论。而租界成为中国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的先行地区。19世纪末上海租界已经在硬件设施、组织机构、法规建设、技术保障等方面,建立了相对完善的近代公共卫生系统

——摘编自何小莲《论中国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之滥觞》

材料二:19世纪中后期,美国高速发展的城市化导致传染病横行,城市公共卫生改革呼声强烈。内战后政府和社会大众卫生意识显著提高,1870年至1890年市政卫生局开始成为政府的常设机构,一些城市还从正规部队中招募组建卫生监督部队;政府还吸引私人企业、民间团体甚至儿童参与到垃圾处理工作中;同时一些专家呼吁联邦政府直接干预“检疫”工作,1878年国会通过《国家检疫法》;70年代细菌理论的出现为城市检疫,消毒提供了理论指导。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城市死亡率的下降速度超过以往任何时期。

—李晶《城市化下的“卫生”困境与突破——论19世纪后半期美国城市卫生改革》

(1)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和美国近代公共卫生事业兴起发展的背景。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近代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带来的影响及给我国现代公共卫生建设的启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18年1月,一种流感从美国爆发,随美军进入欧洲。随着战事和全球经贸往来,流感传播到了很多欧洲国家,波及亚洲和北非国家。由于战争双方封锁信息,只有西班牙有大量报道,所以被称为“西班牙流感”。到7月病毒发生变异,致命病毒使流感瘟疫在全球各地几乎同时爆发,死亡人数远超战争,这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原因之一。这表明
A.瘟疫的命名有明显政治目的B.全球化促使了瘟疫发生
C.一战和全球化加速瘟疫传播D.一战的结束具有偶然性
2022-03-01更新 | 1944次组卷 | 27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潮阳林百欣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人类防治疫病的历史为当今各国的健康卫生事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罗马伴随着对外征战和城市的扩大,曾发生过多次瘟疫。但当时罗马人把瘟疫的发生与神罚联系起来,于是大量修建神庙,定期向神献祭,而医疗和医生都得不到重视。医疗条件的限制使罗马人相信对疫病的预防胜于治疗,他们认为最佳的预防方式是卫生清洁,于是在罗马城修建大量的公共浴场和公共厕所,修建了许多输水和排污管道,成立了水务委员会作为维护城市用水的机构,并催生出与之配套的公共卫生法。

——摘编自刘琳琳《古罗马城输水道、排水道的建设及其对公共卫生的意义》

材料二 1831和1848年英国曾爆发了两次霍乱,当时正值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拥挤的住房、恶劣的卫生环境加剧了霍乱的流行,导致大量人口的死亡。以查德威克为代表的医疗卫生改革者们认为,预防疾病要比遭受这些疾病带来的后果更划算,他们推动议会在1848年通过了《公共卫生法案》,组建了由中央到地方的公共卫生机构,建立起了城市的供水和排污系统,推动了公共卫生基础设施的建设,英国的公共卫生运动就此展开。

——摘编自毛利霞《19世纪中叶英国霍乱与公共卫生运动的兴起》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古罗马和英国在疫病防治方式上的共同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中叶英国公共卫生运动兴起的原因及其历史意义。
2020-05-08更新 | 375次组卷 | 16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四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6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医疗卫生工作建设。这与当时部分边疆民族地区形势复杂,急需通过民族工作来推动全国统一和社会稳定有关。医疗卫生事业成为当时贯彻和宣传党的民族政策、疏通民族关系的一条重要渠道。1950年,政务院颁布《全国少数民族卫生工作方案》和《少数民族妇幼卫生工作方案》。1951年8月,召开第一次全国少数民族卫生工作会议,把少数民族卫生事业列入国家大事予以商议和规划。到1952年底,即在各少数民族地区普遍建起县级卫生基层组织。中央政府先后派出4个卫生工作队和8个防疫大队与医疗队到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工作,集中力量消灭严重危害少数民族群众身体健康的流行性疾病和地方病,同时设立传染病防治站,大力开展防治工作。这有效地遏制了各种疾病的流行,使得当地医疗卫生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人口素质和数量都有了明显提高。

—摘编白胡克夫《新中国社会主义卫生事业和防疫体系的创立与发展》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初期中央政府发展少数民族卫生事业的原因。

(2)根据材料,概括中央政府发展少数民族卫生事业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