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防疫抗疫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秦国曾对外来人城宾客乘坐的马车用黑燎来防止病菌的传播。云梦秦简中记载,秦代设立了“站注历所,作为专门用来安置麻风忠告的机构”。《开书王地之传)记载朝县家有时瘦,染易三人以上者,身虽无病,百日不得人前”。由此可知中国古代
A.建立了疾病防治体系B.形成了疫病预警制度
C.确立了疫病应对机制D.完善了医疗服务体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1894年香港腺鼠疫流行期间,清政府根据两广总督的奏折,对港英政府的隔离、消毒等“洋法”提出异议。而且,多数香港华人情愿在家里采用中医药治疗,也不愿被送往西医医院疗理。这一现象反映了
A.中西方文化的冲突B.传统医学逐渐式微
C.中英民族矛盾尖锐D.公众卫生意识匮乏
2020-12-30更新 | 157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五校(省实、广雅、执信、二中、六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4世纪四五十年代发生的鼠疫至少造成欧洲2500万人死亡,包括很多神父也染病死亡。受疫情影响,人们把目光转向了享乐;劳动力市场得以解放,城乡流动变大;科学技术取得进步;卫生观念得到更新。由此可见,这场疫情
A.证明了神学理论的荒诞B.引发了深刻的社会变革
C.奠定了工业革命的基础D.推动了理性主义的兴起
4 . 1873年,为防止霍乱、鼠疫、天花等传入沿海口岸,上海与厦门的海关当局先后制定了检疫章程,并任命卫生官员,仿效西方国家实施检疫措施。这一时期的检疫,因由海关办理,通称“海关检疫”,海关医官绝大多数由教会医院的医生兼任。这表明
A.国外传染病现象十分严重B.中国近代卫生事业得到发展
C.通商口岸有利于西学传播D.中国近代海关殖民现象严重
2020-10-21更新 | 1006次组卷 | 14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成田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卫生与健康关系百姓生活和社会稳定。而中医药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仍在世界医学领域占有重要地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有《内经》《难经》(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等经典医著成书,在其病理学说中,非常重视疾病与人体自然精神状态、生活状态以及外部环境,特别是气候变化的关系,确立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并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中医药的诊疗实践。战国时的扁鹊已能通过诊脉确定病人的病情,然后对症下药。针灸疗法在汉唐时传到日本、朝鲜等国,后又相继传到阿拉伯和欧洲。隋代统治者组织太医博士巢元方等集体编撰专门论述病因、病理的巨著《诸病源候论》。唐宋金时期,政府设立比较完善的医疗卫生行政机构,并多次颁发药典。1582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撰著《西国记法》,被认为是西方传入我国的第一部医学书籍。1796年,英国乡村医生琴纳在我国人痘术的启发下,发明了牛痘接种术,后由船医皮尔逊传入中国,扩大了西医在中国的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传统中医药学发展的特点。

材料二   明代处于中国历史上第四个气候寒冷期,后期异常干旱。入境外国人士的增加,使我国从未有过的传染病也开始流行。1408至1644年间,各地发生的大瘟疫达26次之多。瘟疫等传染病的流行,促使瘟病学说得到发展。中医内科理论建立在《伤寒论》之上,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里记载了瘟病的传染性特征。宋元以来,医家从论症、治法方面对伤寒与瘟病加以区别。明清之际吴有性著《瘟疫论》,提出“厉气说”,认为瘟病是厉气所致,由口鼻传入,进而指出厉气有不同类型,并能产生不同疫病。经过清代名医叶桂、薛雪等人的努力,瘟病学说逐渐建立起体系。


(2)根据材料概括瘟病学说的演变历程;结合所学指出瘟病学说在明清时期形成体系的原因。
6 . 2020年3月2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要以联邦政府的名义强制隔离纽约州等三个疫情严重地区。纽约州州长科莫认为这是非法的,相当于“联邦政府向这些州宣战”,最终特朗普没有宣布这三州为“隔离"地带。此材料反映了美国
A.联邦体制正遭受严重破坏B.总统已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C.三权分立体制具有制约性D.联邦政府与州政府之间分权制衡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代中后期山西疫情多发,面对疫情,民众积极慌乱自救,寄予神灵祷告祭祀;乡绅宗室协同医者通医施药、输粟煮粥、捐棺安放枯骨;地方官员大力支持与表彰乡绅之举,施医送药,开仓放粮,参与到民间祭祀中重修寺庙,寄予朝廷请求赈济。嘉靖时期,朝廷及时回应,大力提拔有作为的地方长官,树立典范,发帑赈济直接救济灾民或减免田租招募流民,在军营内推广食用草药预防疫病,隔离病患避免传染扩大。

——张娜《危情与控制——明中后期山西疫情治理考察》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之初,血吸虫病遍及我国大部分省市,患者约一千万人。1955年11月,毛泽东听取了汇报后,作出了关于防治血吸虫病的重要指示。不久,中央防治血吸虫病领导小组成立。首先,各省、直辖市卫生部门建立了不同层次的防治机构。其次,集中了全国的科技力量,建立了包括卫生、农业、水利和兽医等各方面专家共同参与的全国血吸虫病研究委员会。最重要的一点是依靠群众力量,各个疫区在消灭钉螺(血吸虫宿主)管理粪便等方面,通过广泛发动群众,取得了良好成效。到1959年,共有528万患者得以治疗,血吸虫病在65%的流行地区基本被消灭。

——摘编自张牛美《1950年代政府主导下的湖北血防述论》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山西地区疫情防治的措施和存在的问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后“血防”运动的特点,并分析这运动的时代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据孙关龙等学者研究,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传播范围超过2个省域的特大疫情,公元1~12世纪出现3次,13~17世纪出现5次,18~19世纪出现5次。这一趋势反映了古代中国
A.对外交往的范围扩大B.中央集权的趋势加强
C.各地区交往日益密切D.防疫医疗技术发展滞后
9 . 1910~1911年间,当鼠疫波及华北之时,颇有影响的《大公报》刊载了天津官院的来稿,详细介绍了鼠疫的危害、病因、症状以及预防鼠疫的方法;还开设专栏介绍防疫知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报刊宣传
A.加速了清朝防疫体系的建立B.开启了对疫情的专业研究
C.推动了公共卫生意识的增强D.控制了疫情的暴发和扩散
2020-07-11更新 | 4173次组卷 | 52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下表是关于“赤壁之战”的记述,由表格信息可知
《魏书·武帝纪》公(曹操)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备遂有荆州、江南诸郡
《资治通鉴》(周瑜)进,与操遇于赤壁。时操军众已有疾疫,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
A.疾疫爆发影响赤壁之战战局B.疫病流行加剧军阀混战
C.曹操借瘟疫推卸战败的责任D.赤壁之战导致疾疫蔓延
2020-07-01更新 | 566次组卷 | 20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嘉应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