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防疫抗疫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据史书记载,“1587年,京城疫气盛行,(帝)命选太医院精医,分拨五城地方诊视给药,每家给予银六分,钱十文”。一个月左右,“不但贫民得生,且与平民之家更益普济,此天地生成之仁也”。这反映出明代防疫措施 (     
A.提高平民的生活水平B.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C.受到民本思想的影响D.成为后世防疫的典范
2 .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评论道:“新冠疫情将永久改变世界秩序。”在新冠疫情仍然肆虐,而美国政府奉行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阻挠国际合作的背景下,国际规则规范被削弱,全国治理遭遇严重挑战,国际体系呼唤新的领导者,推动经济以及医疗卫生合作,维护全球化进程,打造新的国际格局。这表明(     
A.国际社会急需构建政治经济新秩序B.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全球必然选择
C.反对霸权主义是当前全球重要任务D.美国依然主导世界格局维护其霸权
2022-07-03更新 | 133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公元6世纪,地中海沿岸地区爆发了大规模鼠疫,史称"查士丁尼瘟疫",造成大量人员死亡。文献资料显示,当时活跃的地中海贸易和海上谷物运输与这次鼠疫的爆发有直接关系。据此可知,"查士丁尼瘟疫"
A.直接导致拜占庭帝国的衰落B.表明古罗马卫生立法的滞后
C.迫使罗马帝国废除了奴隶制D.因海外贸易发展而广泛蔓延
4 . 人类在与疫病的斗争中不断进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古代中国是一个多疫灾的国家。古代各级政府在与疫病做斗争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一套较为得力的防治措施。唐代政府通过普及医学知识设立传染病医院等手段,防控疾病,同时公共卫生也受到重视,如饮食卫生,设置城市排污系统。宋代建立了以政府为主导,社会民众为辅的疾病防治体系,加强对药物的统一管理,设立了官药局。清代以乡贤为主导的地方绅士集团和民间社会慈善机构为主的社会力量,在促进官府实行救疗的同时,自身也开展一些救疗活动。

——据石涛《我国古代政府的疫病控制措施》等

材料二:19世纪以前,欧洲人主要凭借经验或想象对抗疫病。19世纪被称为“科学世纪”,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细胞学说等,充分揭示了自然界运动、变化的规律。西方医学逐渐凭借实验研究和对疾病实体的观察,建构起生物医学体系的框架。在此基础上,发现了细菌与传染病的关系,采用现代医学技术防治疫病,发明了人工减毒疫苗技术,研制成功狂犬病疫苗等。

材料三:中国免疫规划四十年大事记(部分)

1978年,我国全面实施计划免疫,有4种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免费接种)。

2004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和“预防接种证制度”。

2007年,中央财政增加投入25亿元,共有14种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

2013年,我国以乡为单位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到90%以上。

2018年,我国实现无白喉等传染病例报告;1岁和5岁以下儿童的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大降低。


(1)依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应对疫病的主要措施?
(2)依据材料二,写出19世纪前后欧洲人应对疫病手段的变化。结合所学,说明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概括1978年以来我国实施免疫规划取得的成就。结合所学,分析取得成就的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天花是在全球流行了3000多年的传染病,大约于1世纪中期传入中国。至迟在16世纪中期,中国人发明了用人痘接种术预防天花。这一发明本质是令接种者感染一次轻微天花而获得免疫,体现了“不治已病治未病”“以毒攻毒”的中医理念。明清时期已经有几十种痘科专书,还有以种痘为业的专职痘医。清朝还设立种痘局,并有专职官员管理出痘人的隔离情况。人痘术尽管存在一定的风险,但在当时是世界领先的发明,流传到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伏尔泰认为这是“全世界最聪明最讲礼貌的一个民族的伟大先例和榜样”。

人痘术18世纪初传到英国时,一开始遭到了比较大的责难和反对,被认为是逆上帝的天恩行事。整个18世纪欧洲因天花导致的死亡非常多。18世纪末,英国医生詹纳经过不断的观察和实验,从牛痘脓包中取得痘浆接种到人身上,发明了简便安全的牛痘接种术。1805年,牛痘接种术由菲律宾传至澳门,很快遍布中国。20世纪20年代末,中国科学家齐长庆在实验室制成此后为中国人长期使用的牛痘苗“天坛株”。20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政府大力推广全民种痘,并不断提高痘苗质量,最终在20世纪60年代末彻底消灭天花。从全球范围看,1967年世界卫生组织发起消灭天花运动,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全球天花完全消灭。天花病毒在自然界已不存在。

——摘编自孟庆云《从即毒消灾到种痘免疫》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人痘接种术发明与推广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牛痘接种术发明的背景。并指出天花灭绝对人类抗击瘟疫的启示。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材料   明朝后期,疫情出现后,政府基本上都是向疫区派出医官对患者进行诊治,并散发相关的药剂,向灾民派发小额救济钱物,同时设坛做法事,期盼降神而祈福禳灾。有官员曾上疏说:“今之人皆知救荒,而不知救疫。”明朝防疫的消极反应在很大程度受“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等思想影响,认为瘟疫是天神“震怒”的表现,这种观念使人丧失了与疫病积极斗争的意志,另一方面政府的公共责任也趁机被推卸。瘟疫导致大量人口死亡,崇祯十六年(1643年),北京鼠疫流行,不到7个月时间,就造成了20万人死亡,蔓延势烈,形势惨重。

——据程杨《中国明清时期疫病时空分布规律的定量研究》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政府防疫措施和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比明朝政府防疫措施对当今疫情防控的启示。
2020-08-13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2020“新冠”疫情全球蔓延,引发全社会对疫病原因的关注。在古代社会,疫病因其发病急骤、传染性强、病情凶险,对人类生存构成重大威胁。据史料统计,中国两宋时期发生的90多次疫病中,两宋的首都汴京和临安 (今开封和杭州)及其附近地区就发生了20多次。两宋首都地区疫病频发
A.可能与宋代特殊的驻军制度有关B.源于商贸繁荣人口过分聚居城市
C.说明市坊制打破后环境问题严重D.是民众崇信佛教而放任疫情造成
2020-08-01更新 | 317次组卷 | 13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地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复习(三)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伦敦于1499-1665年发生多次严重鼠疫疫情。随着王权的加强和民族国家的形成,都铎王朝摆脱了中世纪消极无为的宗教防疫观念束缚,而以积极的姿态来处理防疫事务。为防控疫情,1518年伦敦市政当局号召患病家庭主动进行隔离,后来隔离措施在全国逐渐合法化和制度化。政府严禁疫区人员流动,以防止疫情扩散。政府积极加强公共卫生建设,以消除疫病滋生条件。为确保法令有效实施,市政当局还专门命几个临时委员会具体负责。在这些法令基础上,英国政府初步构建了国家公共卫生防疫体系,为防疫工作奠定了制度基础。1572年伊丽莎白女王签署法案,决定向全国征收“普通税”以建立济贫基金,来救助那些因为瘟疫、灾荒四处流浪的乞丐和流民。由于政府救济,许多家庭愿意接受隔离,这使得英国的防疫工作有了坚实的群众基础。17 世纪末期鼠疫逐渐从英国消退。

——据陈凯鹏《近代早期鼠疫在英国消退原因探析》

材料二   明朝后期疫病发生频率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在1580年、1639年出现两次延续多年的瘟疫。疫情出现后,明朝基本上都是向疫区派出医官对患者进行诊治,并散发相关的药剂,向灾民发小额救济钱物,同时设坛做法事,期盼降神而祈福禳灾.有官员曾上疏说:“今之皆知救荒,而不知救疫。”明朝防疫的消极反应在很大程度受“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等思想影响,认为瘟疫是天神“震怒”的表现,这种观念使人丧失了与疫病积极斗争的意志,另-方面政府的公共责任也趁机推卸。瘟疫导致大量人口死亡,崇祯十六(1643年),北京鼠疫流行,不到7个月时间,就造成了20万人死亡,蔓延势烈,形势惨重。

——据程扬《中国明清时期疫病时空分布规律的定量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明朝和英国政府防疫的不同点。分析产生不同求的原因。
(2)从明朝和英国防疫中,你得到了哪些认识?
2020-08-01更新 | 14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美洲和秘鲁等人口较为密集的居住区,16世纪人口的下降是一场真正的灾难:

人口下降大约70%,而在美洲的人口整体下降了50%—70%。同时代的人,在各自分水线两边都感受到了疾病交流的不平衡性。正如在尤卡坦的一位当地美洲人说,在欧洲人到来之前,“那时没有什么疾病:他们那时没有骨头疼痛,他们那时没有高烧;他们那时没有天花;他们那时没有胸口的灼热;…外国人一来就全都变了。”

——编自【美】大卫克里斯蒂安著《时间地图:大历史,130亿年前至今》

材料二   英国1901—1910年的死亡率19世纪末的死亡率下降。在1848-1872年间发了三次严重的霍乱,但是到20世纪初时,这种疾病和伤已经基本上被消灭了。传染性疾病所导致的死亡大幅度下降主要是由于个人卫生或者是公共卫生改进的结果,法尔所提文的英国此类基本统计和沙特克(Shattuck)所提文之美国的此类基本统计资料表明,这些方面的改进较之医疗科学的进步对于降低死亡率更为重要。

——摘编自H.哈巴库克、M.M.波斯坦主编《剑桥欧洲经济史》(第六参)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初期,公共卫生体系十分薄弱。从1953年起,在国家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通过行政、立法等手段,到21世纪初形成了中央、者、地市和县四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通过60年的不努力,中国传染病大规模的爆发、流行减少进入21世纪,我国新医疗卫生体制没取得重要成就,已经基本形成了医疗保障体系的全覆

——摘编自李立明《新中国公共卫生60年的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16世纪美洲人口大量下降的历史原因,并指出其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初英国死亡率下降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公共卫生建设的意义。
2020-07-25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材料   1917年10月26日,列宁向俄国新工人政府宣读了布尔什维克关于和平的法令,建议各交战国结束屠杀,拥抱国际团结,但被两个好战的大国置若罔闻。但是他们甚至列宁本人都没有意识到:如果布尔什维克的和平提议被采纳,1918年的流感大流行就可以得到更有效的控制。从1917年末到1920年,流感病毒在全球迅速传播,平民付出了特别沉重的代价。1917年,当布尔什维克为世界提供了一个基于和平的新起点时,资本主义政府有一个不同的议程。他们想要帝国主义的胜利和帝国主义下的和平。这意味着,当流感这样的灾难爆发时,他们没有停止战斗的意愿,也没有将从大规模屠杀转向大规模关怀的意愿。病毒没有国籍,它是国际性的。国际主义和集体行动对人类的贡献可能远远超过对国家掌控权的争夺和对自由市场的冷酷算计

——摘编自【英】约翰.威斯特摩兰《1919年西班牙流感的教训》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导致1918年流感大流行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918年流感大流行的启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