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防疫抗疫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发出《关于预防霍乱的指示》《种痘暂行办法》《关于对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指示》等。1951年,毛泽东指出:“今后必须把卫生、防疫和一般医疗工作看作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极力发展这项工作。”1955年,中共中央防治血吸虫病九人小组以及血吸虫病防治办公室成立,具体领导和指导各地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截至19519月,全国各地卫生机关共派出从十余人到百余人不等的防疫队150支,深入各地基层。1951年东北人民政府卫生部防疫处鼠疫防治院特别制定了鼠疫疫情报告制度,这一制度在1955年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公布的《传染病管理办法》中得以确认。1952年,在毛泽东“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的号召下,开展了群众性的爱国卫生运动。鼠疫发病病例在新中国成立前10年间为22.7万余人,1955年全国病例仅39人,短短五年时间就控制了鼠疫流行。其他一些传染病如斑疹伤寒、钩虫病、血吸虫病等也得到了有效控制,全国城乡人口逐步上升,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国人的卫生和文明形象。

——摘编自李洪河《新中国国家卫生防疫机制的建立》


(1)根据材料,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抗疫斗争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抗疫斗争的意义。
2023-04-13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卫辉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2 . 疫病防治关平国民福祉和社会安定。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2年中华民国救灾委员会《全国霍乱疫情发病和死亡人数统计表》(单位:人)(部分)

地区感染霍乱人数霍乱患者死亡人数
上海4260317
南京1588373
江苏104301606
浙江6423657
河北145175036
山东181532916
江西59181955
安徽33491214
陕西126443468
湖北28321231

——整理白《国民政府救济水灾委员会防疫工作组总报告》

材料二   194910月,新中国遭遇第一起公共卫生事件:察哈尔(今内蒙河北交界)鼠疫事件。疫情发生后,卫生部十分重视,两天内组建了77人的防疫队伍,携带疫苗5万份支援疫区。周恩来总理召集各部委开会,决定成立中央防疫委员会。防疫委员会迅即制定洲了交通管制、疫区隔离、疫情上报、疫苗注射、患者治疗等防疫规范,并要求疫区减少人群聚集。同时,毛泽东主席致电斯大林请求卫生援助。疫区组织4.4万学生、干部、民兵等参加防疫。此次疫情在半个月内得到有效遏制,疫情范围仅涉及9个村,死亡60多人。

——摘编自邓铁涛主编《中国防疫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1932年霍乱疫情的发展特征,并分析疫情特征的成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谈谈新中国初期这次鼠疫疫情迅速得到控制的原因。
2022-09-29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豫北名校普高联考2023届高三上学期测评(一)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30年代初的英国,霍乱等流行病肆虐,一些统计学家、医生和其他民间有识之士,开始用他们的专业技术、理性思维和人道主义精神,领导了3040年代的公共卫生改革运动,推进了公共卫生改革进程。他们较早利用调查和数据方式对社会卫生状况进行研究,向民众普及公共卫生知识,也号召民众以向议会提交请愿书的方式,来推动公共卫生的立法进程。一些志愿团体,关注工人的住房、清洁等状况,将公共卫生及改革的理念传递给工人。1848年的霍乱爆发,推动英国中央政府通过了《1848年公共卫生法》,成立了中央及地方相关卫生部门,标志着英国近代公共卫生迈入了制度化轨道。

——摘编自张晶晶《19世纪3040年代英国公共卫生运动中的医学争论研究》

材料二   为抵御美国细菌战,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决定成立中央防疫委员会(后改称“中央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领导和组织反细菌战,加强防疫宣传工作。接着,全国各地成立了防疫委员会。全国人民迅速掀起了以反对美国细菌战为中心的人民防疫运动。当时主要任务是消灭传播鼠疫、霍乱等传染病的病媒害虫,被人民群众称为“爱国卫生运动”。截至1952年底,全国清除垃圾、粪便等1.6亿多吨,许多地方的卫生面貌焕然一新。1956年,中共中央把爱国卫生运动写进农业发展纲要,标志着爱国卫生运动开始从突击性的运动向经常性运动转变,从粉碎细菌战向消灭疾病转变,从保家卫国向移风易俗、改造国家转变。

——摘编自肖爱树《被WHO誉为“中国的国宝”:新中国的爱国卫生运动》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简述中、英两国公共卫生运动产生的背景。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英两国公共卫生运动的异同。
2023-03-10更新 | 161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普通高中2023届高三3月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518年,天花传入加勒比海地区,此后不久又进入墨西哥与南美洲,无数人被夺去生命。疫情波及到的人数约占1492年(印第安)人口总数的90%。        

——摘自《剑桥插图医学史》

材料二:1831年,英国爆发霍乱。10年间,伯明翰、曼彻斯特和利物浦等工业城市的平均死亡率从20.69‰升到30.8‰。1843年发表的《英国劳动人口环境卫生状况调查报告》指出,“各种传染病、地方病和其他疾病都是由腐烂的动植物、潮湿与肮脏引起、加重或传播的,与过度拥挤的居住环境也紧密相关”。因此,英国在1848年后通过《公共卫生法》,公共卫生逐渐成为地方政府的强制性责任。

——摘编自《19世纪英国公共卫生体系建立》

材料三:19世纪中期,李斯特发明消毒灭菌法,使术后死亡率下降到原来的1/3。普法战争中德国军医用此法挽救了很多军人的生命。1928年,英国医生弗莱明发现青霉素,但缺乏医界支持得不到应用。194112月,因大量战伤感染,美军宣布青霉素为优先的军需品,药剂得到快速开发和生产。

——摘编自《剑桥插图医学史》等

材料四: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当地时间22日告诫,新冠肺炎疫情危机不会马上结束。新冠肺炎大流行已经在全球造成近260万人感染,超过18万人死亡,疫情已影响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他向参加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呼吁,对待当前疫情要有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只有遏制病毒传播才能拯救生命和维持社会经济正常运转,各国要加强团结,共享经验、专业知识以及其他资源,共同努力保持供应链畅通,并为需要帮助的国家提供最大程度支持。

——《参考消息网》2020423日报道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世界近现代疫病蔓延的主要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疫病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影响,并谈谈你对抗击疫情的认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初期的防疫成果并不理想,进入封锁防疫第三周,疫情并没有得到明显控制,日检测能力未能达到预期水平,死亡率依然居高不下。从疫情防控有效性的角度来说,英国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政策缺乏针对性,既没有及时阻止疫情的大规模爆发,又未能顺利切断传染途径,无法阻止疫情多次反复传播,甚至还因为医疗物资与床位紧缺,放任轻症患者进行居家隔离,对感染者防护措施不当,不重视病毒特性,不严格控制病毒的传播途径,不对疑似病患进行检测和救治,出入境没有设立体温监测点,不对确诊病患行动轨迹进行追踪,不对密切接触者进行检验排查,最终导致疫情蔓延。

——摘编自李瑾《英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政策:分析与启示》

材料二   在这次抗疫斗争中,从确保患者“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到多措并举关心关爱抗疫一线医务人员,从加强人文关怀、组织开展心理疏导,到稳妥有序解除管控措施、逐步推进复工复产。在这场捍卫人类健康福祉和全球公共卫生安全的战斗中,中国始终坚持国际合作,开展防控和救治经验分享,推动联合科研攻关,携手应对共同威胁和挑战,以自己的作为和担当,生动诠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世界战“疫”、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尽到中国责任!

——摘编自郑昌华《中国文化是抗疫斗争的深沉力量》


(1)据材料一,指出英国初期“防疫成果不理想”的表现及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中国的抗疫理念。综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抗疫所体现出的进步性。
6 . 自古以来,国家治理都是人们乐于探讨的话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227年始,罗马首次启用“行省总督制”,建立起比较规范的行省制度。统治初期,行省总督主要负责征收什一税,同时,他们不断往来于各地的巡回法庭,忙于处理案件。派赴行省的总督基本上是才能出众的“精英”,但实际上他们作为军事统帅,长期供职于军队。行省法令的颁布,基本上遵循了一些城市原有的法律制度,并为一些矛盾激化的城市起草和制定新的城市法。罗马还设立了专门审理行省居民控诉行省总督案件的特殊法庭。但在尊奉“祖先惯例”的传统下,不得过度干预行政官员的职权,致使在共和国后期,行省官员飞扬跋扈的现象屡禁不止。

——摘编自宫秀华、王允《罗马国家统治制度的创新》

材料二   都铎王朝时期(14851603年)英国的物价急剧上升,大量穷人、乞丐和流浪者因饥饿而死,社会秩序动荡混乱。面对这一危局,当时的英国政府针对物价出台了一系列干预和遏制政策,而立法作为一种重要的价格管制工具得到了充分运用,尤其是王室敕令这一法律形式更是扮演了引人注目的角色。据统计,当时共有30项敕令针对食物、肉类、糖类、啤酒花、酒类(合法国酒)弓箭盔甲6类商品的价格制定了官方最高限价。鉴于伦敦作为全国政治和经济中心的重要地位,都铎政府对伦敦市的价格管制高度关注。为保障物价管控效果,都铎政府严惩违抗限价命令的地方官员。这些举措为都铎王朝时期社会经济的顺利发展营造了较为有利的环境。

——摘编自柴彬《英国近代早期的物价问题与国家管制》

材料三   19世纪后半叶,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迅猛发展的进程中,一系列公共卫生问题日益显现。公众对城市公共卫生问题的关注度逐渐增加,加之霍乱等瘟疫的频繁爆发,推动了政府干预公共卫生。19世纪30年代,英国在流行病肆虐的恐慌中,开始出现政府干预控制疫情的迹象。《1848年公众健康法》是英国第一次从国家层面干预公共卫生,明确国家和政府在维护公共健康中的职责与作用,提出建立卫生管理机构的必要性。英国从1841年就开始免费实施疫苗接种,政府直接参与推广。这属于英国首次开展的持续性公共卫生活动。为了规范防疫制度,1867年英国制定新的《防疫法》。1865年,英国开始着手组建以实验室研究为主的研究体系,该研究着眼于疾病病因理论和化学原理。这种科学的预防与控制疾病,推动了英国的公共卫生朝着科学化和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摘编自赵玉兰、吴俊《英国公共卫生运动的领导者:约翰·西蒙》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马行省总督制实施的特点及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都铎王朝时期的英国政府对物价进行国家管制的特点及其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英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原因及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4世纪中叶,欧洲爆发了大瘟疫,整个欧洲大约有2500万人死亡。由此造成劳动力严重短缺,导致劳动力价格上扬,农民与封建主之间由依附关系向货币关系转化。对于瘟疫,教会解释说为上帝的惩罚,人类必须忏悔才能获得宽恕。在死亡面前,国王、贵族、僧侣和平民之间的等级差别荡然无存,包括道德高尚的教士和修女被夺走了生命,教会的神圣感不断遭到减弱。医生们采取了一些有益的措施,比如在公共场所消毒,对病例采取隔离措施,减少传染源。瘟疫带来的死亡,激发了人们对生命的热爱,开始转向尘世的享受。在罗马、巴黎等大城市,人们无视法律和狂饮暴食伴随瘟疫而来……肆无忌惮地寻欢作乐。一些敏锐的思想家希望建立一种新的、更符合人性的道德原则和生活理想。

——摘编自《黑死病与欧洲人文精神的复苏》

材料二庚戌(1910年)鼠疫起于俄国远东地区,后随着铁路线肆虐于东北并波及山东等地。在以伍连德博士为代表的医者、防疫官员等齐心协力下,1911年4月将其彻底肃清。庚戌鼠疫肃清后,清政府建立了中国近代第一个常设防疫机构——东三省防疫事务总处,1919年,北洋政府又在北京天坛建设中央防疫处,作为全国性常设防疫机构。一些在防疫治疫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医院疫情后得以留存,成为防疫体系的重要构成。防疫治疫带来的物化成果,是添置的各种防疫医疗设备和一大批专业人才。1911年,清政府制定了《防疫章程》,成为全国性的防疫法规。民国政府也先后颁行了公共卫生法等法规。庚戌鼠疫的爆发,催发了民众对于防疫知识的渴求,许多有识之士通过报纸发表文章,介绍鼠疫的病理常识及预防方法,公民的卫生意识有所增强。

——摘编自《庚戌鼠疫应对与中国近代防疫体系初建》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4世纪欧洲大瘟疫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庚戌鼠疫肆虐的原冈,并概括清末民初防疫体系建设的措施。
(3)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防疫体制建设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瘟疫发生之后,明王朝作为社会的管理者,自然承担起了应对瘟疫,赈济民众的重任,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对于各地出现的包括疫情在内的灾情,明朝中央政府要求各地方官员必须迅速上报,以便上级部门采取及时的对策。对于报灾不实的官员,常常加以处罚;免除疫区正官进京朝觐,以保证救灾的领导力量和地方政府职能的正常运作,同时派员赈济,督促地方官员,协调救灾工作;明王朝设有专用的救灾仓储制度,为包括疫灾在内的灾害提供固定的物资保证;太医院、医学与惠民药局,是明朝医疗体系中最重要的部分,明政府注重对医疗机构的创制和整顿;在灾疫出现时,明朝皇帝常常下令中央和地方官员要“修省”,甚至皇帝下“罪己诏”,举行祈祷和祭祀活动。

——摘编自陈旭《明代瘟疫与明代社会》

材料二   1518年,英国政府通过了防疫法令:要求伦敦患病住户必须在家里的窗户上放置几束麦秆40天作为明显标志,家人上街时必须手持白色木棒来标明身份。与此同时(1518年),王室效仿意大利城市做法专门出资在英国医科大学特设公共卫生事务咨询中心来加强公共卫生方面的咨询服务。1570年开始在剑桥和施鲁斯伯里地区推行家庭强制隔离措施;建造疫病收容所对特殊人员进行专门隔离;同时委派专门人员监督这些家庭等;1583年伦敦市政当局规定对瘟疫患者隔离1个月;严禁举行公共葬礼;要定期清扫街道;将流浪人员及时驱逐出城等。和其他国家相比,英国的防疫对策还有一个重要特点,那就是它比较重视解决和瘟疫相关的社会问题(如乞丐流民问题),从而使防疫体制显得相对完备,这也是近代英国之所以能成为欧洲防疫最得力的国家的重要原因。

——摘编自王俊周《近代早期英国政府的“防疫”对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救灾体制的主要措施,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早期英国防疫措施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
2021-04-14更新 | 104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巩义市第二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最早的文字殷墟甲骨文已经有了“虫”“蛊”“疟疾”的记载,《尚书)《诗经》《国语》《左传》《史记)和《汉书》等都有部分疫情记载,《五行志》里也记载了传染病的发生和防治情形。从文献记载来看,中国古代本着“国以人民为本”的思想,鼓舞民众防治疫病的信心,注重防治结合。秦律规定,凡麻风病人都要送往“迁所”隔离起来。西汉时碰到疾疫,也采取了及时的隔离措施,以防传染。两宋前后设有各种职能不尽相同的医疗机构,如养济院、福田坊、将理院和安济坊等,主管医学教育和药材经营;明朝涌现了大量传楽病学的专家,他们总结经验,分别出版了专门研究瘟疫、疹、麻风病、梅毒和疟疾等传染病的医学专著,向各州县推广,宣传预防、医治疫病的知识。

——摘编自王立群《历史视角看瘟疫》

材料二 公元前430年,雅典人与斯巴达人正处于战争的胶着状态中,搅动整个希腊古典时代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到了关键时刻。一场瘟疫席卷整个雅典并导致了近1/4的居民死亡。雅典三面环山,一面傍海,淡水资源缺乏,老城区以神庙为中心,人口密度过大,新城区,遵循自然状态延伸,没有严格规划标准;民居的分布显得比较杂乱,习惯在公共场合交流、运动、参政、学习,缺乏集中社区的概念。虽然雅典人在疾病爆发初期就开展积极自救,但医护人员因缺乏防护具而纷纷中招。到公元前427年,肆虐雅典的瘟疫渐渐平息。希波克拉底,一面积极调查疫情,同时探寻病因及解救方法,利用烈焰产生的隔绝与净化空气效果,成功遏止疫情的扩散。这也成为今天预防瘟疫的重要手段。

——摘编自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战争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防疫措施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雅典防疫措施的启示。
2021-03-07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豫南九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华民族繁衍数千年的历史,也是与疾疫抗争的历史。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已能辨别出伤寒、疟疾、痒疥疾等传染病,抗击传染病的措施也已出现,进而以“制天命而用之”的昂扬精神,鼓舞民众防治疫病的信心。疫情发生后,本着“天下之务莫大于恤民”的思想,历代政府会采取一些积极有效的救灾措施。唐大和六年春,长江以南大部分地区流传疫疾,文宗责成地方官员亲自下乡送药,向老百姓传播防治疫病的知识。发生疫病后,历代政府均要求地方官吏必须及时如实上报灾情,并且对上报灾情的时间和内容作了详细的规定。

——摘编自邓铁涛《中国防疫史》等

材料二:1910年,中国东北爆发了规模庞大的鼠疫疫情,并蔓延至京畿重地。清政府任命伍连德博士统管东北各省防疫事宜。伍连德在东北设立防疫局及防疫机关——吉林防疫总局。总局外设31处地方防疫局,为处置疫情提供了坚实保障。同时颁布了《检疫规则》,包括了疫情报告检验、疫区隔离与阻断交通、强制消毒、疫尸及秽物处理、防疫奖惩及善后措施等。清政府通过报刊等新兴媒体力量大力倡导居民食用干净食物、饮用卫生水源、定期消毒杀菌、保持环境洁净。1912年,清政府在沈阳召开中国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国际会议——万国鼠疫研究会,确定了许多国际通行的防疫准则,为此后的国际防疫合作奠定了基础。并颁布第一部全国性卫生防疫法规——《民政部拟定防疫章程》,至此,国家层面的公共卫生体系初具雏形。当然从整体上看,清政府在医疗卫生方面受制于人才和财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极为滞后。

——摘编自余新忠《中国近代防疫体系的制度构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防治疫病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古代防疫措施相比,清末防疫体系有哪些不同,并简要评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