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防疫抗疫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0 道试题
1 . 1918年大流感是人类历史上最致命的流行病之一。当时,“大流感”被冠以许多名称:“法国流感病”“那不勒斯士兵病”“战争瘟疫”“佛兰德斯感冒”“德国瘟疫”“布尔什维克病”等。这一现象说明(     
A.意识形态对峙影响疫情防控B.敌对情绪造成疫情的污名化宣传
C.战争局面导致传染病的流行D.国际社会对病毒缺乏科学的认知
2 . 天花病毒喜热厌寒,而满洲统治者向居塞外,气候寒冷,故未入关前,满洲人极少患天花。17世纪末天花肆虐,满洲人入关后,“满人不出疹,自入长安,多出疹而殆”,为此,清政府采取了“避痘”“祈神”“种寂”“惊疗”“吸疗”“闷疗”等举措。以下情形不太可能出现的是(     
A.民间出痘者,驱逐域外四十里B.治痘医生及有关医书大量出现
C.设置了处理天花的人员与机构D.广泛建立西医医院和西医院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902年,中国部分地区遭遇了瘟疫,《大公报》给予极大关注,在社会各界人士投递的稿件中出现了“微生物”等词。1910~1911年间,当鼠疫波及华北之时,《大公报》刊载了天津官医院的来稿,详细介绍了鼠疫的危害、病因、症状以及预防鼠疫的方法:还开设专栏介绍防疫知识。这表明大众传媒(     
A.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日常生活方式B.成为探究生命科学研究的理论阵地
C.促使科学的卫生观念在防治疫病中传播D.彻底改变了人们观察世界的角度和方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新中国四次战胜特大疫情:齐长庆发明“天坛株”使中国成为最早战胜天花的国家;毛泽东发动爱国卫生运动基本消灭血吸虫病;屠呦呦发明青蒿素实现本土疟疾清零;顾方舟发明“脊灰活疫苗”阻断本土“脊髓灰质炎”病毒传播。关于这些抗疫史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中国成为医学最发达的国家B.这四种疾病在中国已经绝迹
C.中国为人类健康做出了贡献D.中国已具备战胜疫情的能力
2023-02-13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据史书记载,“1587年,京城疫气盛行,(帝)命选太医院精医,分拨五城地方诊视给药,每家给予银六分,钱十文”。一个月左右,“不但贫民得生,且与平民之家更益普济,此天地生成之仁也”。这反映出明代防疫措施 (     
A.提高平民的生活水平B.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C.受到民本思想的影响D.成为后世防疫的典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911年4月,由中国政府发起的“万国鼠疫研究会”在沈阳召开。会议聚集了当时世界著名的传染病专家,这既是国际上第一次以鼠疫防治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也是中国首次主办的国际性学术会议。据此可知,这次会议的成功召开(     
A.使中国东北鼠疫得到根除B.推动了西医在中国的普及
C.有利于改善中国国际形象D.宣示了中国对东北的主权
7 . 1947年,西满地区(今辽宁锦州与河北山海关交界处)鼠疫流行,中共东北行政委员会按照预防胜于治疗的原则,制定防疫工作计划,培养防疫人员,注意在城市清理垃圾,加强城市卫生管理,在乡村开展卫生保健和卫生清扫运动。不久后即战胜鼠疫。这反映了当时东北解放区(     
A.社会主义公共服务得到完善B.爱国民主统一战线得到巩固
C.人民群众卫生意识普遍提高D.医疗卫生事业得到较快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28年10月,国民政府在成立卫生部的命令中称:“卫生行政之良否,不惟关系国民体质之强弱,抑且关系到民族之盛衰。吾国对于卫生向多忽视,际兹时代,健全身体,锻炼精神,消除祲疫,洵属重要,着即设立卫生部。”据此可知,成立卫生部的意图是(     
A.保障人民身体健康B.规范卫生行政
C.改变国人不良习惯D.消除疫病蔓延
9 . 东汉后期的70多年中,有疫病流行记载17次,且多数为连年的大疫病;唐初的60年间,仅有5次疫病记载,且蔓延范围较小;安史之乱后,疫病接连发生,一些地区甚至发生了“死者半”的大疫。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战争是疫病发生的根源B.疫病流行与社会环境密切相关
C.地理条件影响疫病传播速度D.人口的快速增长导致疫病频发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疟疾是一个全球广泛关注且亟待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自古以来,中国持续关注疟疾防治,取得了辉煌成就。

战国至西汉

《黄帝内经》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病斗争的经验总结,其中专篇论述疟疾的病因、症状和疗法。

魏晋南北朝

葛洪《肘后备急方》记载了“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民间抗疟验方。

1693年康熙皇帝患疟疾,服用法国传教士洪若翰等进献的美洲金鸡纳霜,迅速痊愈。

近代

奎宁、氯喹等抗疟西药小规模引入中国。受国外技术垄断、国内医药工业落后等因素影响,导致其价格昂贵。

新中国初期

1967年以来,在党和国家的关心支持下,卫生、高校院所、医药化工等部门进行科研大协作。经过艰苦攻关,青蒿素等抗疟药物的成果得以问世。

改革开放以来

青蒿素类复方药由世界卫生组织向全球推广。屠呦呦获得 2015年度诺贝尔奖。2021年中国获得世卫组织无疟疾认证。

——摘编整理自余凤高《致命的亲吻:疟疾的历史》等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围绕“中国抗疟历程”自拟论题,并结合中国历史的相关史实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充分,论据准确,逻辑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