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防疫抗疫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下表是关于“赤壁之战”的记述,由表格信息可知
《魏书·武帝纪》公(曹操)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备遂有荆州、江南诸郡
《资治通鉴》(周瑜)进,与操遇于赤壁。时操军众已有疾疫,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
A.疾疫爆发影响赤壁之战战局B.疫病流行加剧军阀混战
C.曹操借瘟疫推卸战败的责任D.赤壁之战导致疾疫蔓延
2020-07-01更新 | 566次组卷 | 20卷引用:吉林省延边州汪清县第六中学2021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2 . 中共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提出“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生态文明,需借鉴历史经验教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洲人的发现不仅导致新的全球性视野,也导致了美洲——欧亚大陆之间疾病传播,阅读下列表格
传播方向
疾病种类
传播时间
后果
从欧亚大陆传入美洲的疾病
疟疾
地理大发现
欧洲人把疟疾带到欧洲,却在美洲找到治疗该病的高效药物--金鸡纳
天花
地理大发现
由于美洲土著人没有该病毒的抗体,天花导致了数百万印第安人的死亡,但同时也促使了天花预防方法一种痘术的迅速发展成熟。

——彭顺生《哥伦布发现美洲于人类交往》
材料二 在英国,肺结核、支气管炎、肺炎、上呼吸道感染已经成为常见病和导致死亡的最大原因。……1848年英国颁布了《公共卫生法》,1878年通过了《公共卫生条例》,至此英国基本上建立起了完整的水资源污染防治的法律体系。工人阶级提出了改善自己生活条件的要求,并将此作为自己的基本权利。值得注意的是,在工人阶级的这些要求中,实际上也包括着,改善公共卫生条件,消除环境污染等内容……。英国公共卫生体系的创立者查德威克,在1842年发表了调查报告《英国劳动人口卫生状况》,用大量事实说明了环境污染造成的疾病流行,并提出了一系列对策。他们锲而不舍的努力,换来了环境的改善,使人们重新获得享有良好环境的权利。
——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
材料三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新型农用机械的引进和汽车的问世,美国大规模垦殖大平原,最终导致严重的荒漠化和“黑风暴”事件。20世纪30年代中期,罗斯福政府开始综合治理。决策层认为导致尘暴重灾区出现的深层次根源是一系列错误信念,如征服自然、自然资源永不枯竭、市场可以无限扩大、个人有权任意支配自己的财产、市场竞争能够自主调节生产等;国会通过《泰勒放牧法》,将未被占用的8000万英亩草地交给联邦政府管理,永远禁止拓殖。
——摘自高国荣《美国大平原的荒漠化:缘起及其治理》
材料四 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严重的环境问题。有报告显示,在部分人口密集的重工业区和采矿区,其环境退化成无法恢复的“严重受害区”。苏联《生态灭绝》杂志说:“当历史学家最终剖析苏联和苏维埃共产主义时,他们也许会因为生态灭绝而做出死亡判决。”20世纪80年代,环境主义运动演变成了反苏维埃统治的重要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成了这个判决的执行者。
——摘自 包茂宏《苏联的环境破坏和环境主义运动》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地理大发现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说明英国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概括英国治理环境问题的措施。
(3)根据材料三,指出促成美国大规模垦殖大平原的主要事件是什么?美国治理荒漠化的措施有哪些特点?由此反映出美国在经济发展方式上有何变化?
(4)根据材料四,结合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特点,分析造成其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生态灭绝》杂志所说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不得摘抄原文)综合上述材料,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对当今中国有何启示?
2016-11-27更新 | 93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届福建省师大附中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表是中世纪欧洲黑死病肆虐期间,英国社会各群体的应对举措。据此可知

教会

展开了一系列以忏悔、祷告等宗教仪式为主的防治活动,宗教医学是防疫的主要途径

政府

加强福利,减税应灾;加强隔离,安置患者;净化空气,清扫街道

民间

世俗医学大行其道,具有外科特性的理发师、铁匠和少数专门的外科医生以及形形色色的江湖游医发挥重要作用

A.民众抗疫的决心仍有待提高B.教会对欧洲的控制出现动摇
C.疫病防治发挥多元参与作用D.公共卫生医疗体系全面建立
2022-06-27更新 | 279次组卷 | 6卷引用:湖北省名校联盟2023届新高三摸底联考(新高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疫灾高峰期,对下表解释合理的是
时期疫灾累及的范围(省次)北方(省次)南方(省次)重灾区
三国西晋322111河南、陕西
东晋十六国301317江苏
南北朝391524江苏

A.疫灾的空间分布状况与战争的频繁有必然且直接的关系
B.疫灾重灾区的出现与政府对该地区行政管理的放松有关
C.区域经济开发初期往往伴随剧烈的人口运动和环境改变
D.长途贩运贸易的发展导致了疫灾范围有逐步扩大的趋势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公共卫生问题的严峻,英国人“自由放任”的思想在渐渐改变。1848年,英国议会颁布了(公共卫生法案)。该法案第11条规定,在中央建立中央卫生委员会以监督法案的施行;第12~31条是关于地方卫生委员会的构成、权限和工作机制等各方面的内容;第177~141条是关于公共卫生税的征收和税率的制定、公共工程修建的若干手续等补充说明。该法案实施后,在一份对工业城镇工人阶级的抽样调查中发现,抽样地区工人死亡率从1842年的30%下降至13%。

——摘编自蒋浙安《查德威克与近代英国公共卫生立法及改革》

材料二   下表所示为1832年和1867年英国议会改革的内容(部分)。


时间改革内容
1832年在城市选区,凡拥有或租有任何住宅、仓库……年净值在10英镑以上者,均有选举资格……在郡选区,凡执有弹劾公薄而获得的土地或产业之产权,其年净值不少于10英镑者;……原定租期在20年以上者,其净收入在50英镑者,均有选举资格。
1867年在城市,凡缴纳贫民救济金的房主和每年缴10英镑以上房租,定居不少于一年的房客均有选举权;在农村,凡每年在石油土地上的收入达5英镑或缴纳12英镑租金的佃户均有选举权。

——摘编自阎海云《略论英国议会的改革及其意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48年英国公共卫生法案》的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与1832年议会改革相比,1867年议会改革的进步性,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867年英国议会改革的时代背景。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中国古代饥荒频发,抗灾救灾亦是政府的重要责任。阅读下表,回答问题。

《汉书》灾情记录表

时间灾情出处
高祖时期(前205)六月,关中大饥,米斛万钱,民相食。《汉书·高帝纪》
武帝时期(前138年)春,河水溢于平原,大饥,人相食。(前119年)山东被水灾,民多饥乏。(115年)夏,大水,关东饿死者以千数。《汉书·武帝纪》
昭帝时期(前78年)民被水灾,颇匮于食。《汉书·昭帝纪》
元帝时期(前48年)六月,关东大饥,民多饿死,琅称郡人相食;九月,关东郡国大水,饥,或人相食。(前47年)六月,关东饥,齐地人相食。(前44年关东)仇寒疾疫,天不终命。(前43年)九月,陨霜杀稼,天下大饥。(前42年)四方饥性。《汉书·元帝纪》
王养时期(14年)七月,嫁边大饥,人相食。(18年荆州、扬州)连年久早,百姓饥穷。(琅郁)赤眉力子都、獎崇等以饥钱相聚,起于琅那,转抄掠。(19年)关东饥旱数年。(21年)秋,陨霜杀菽,关东大饥,埴。
(22年)二月,关东人相食,南阳饥荒。
《汉书·王莽传》

概括上表反映的汉代灾情的时空特征,并加以说明。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表为陕甘宁边区防疫工作统计表(节选)这些措施反映出当时
时间具体措施
1938年4月报纸开辟“防疫”专栏,宣传清洁卫生和防疫常识
1940年6月设立卫生处,各县设置卫生科员,各乡设卫生委员会
1941年印发防疫传单,举办卫生晚会、卫生宣传周、卫生展览会等
1942年5月通过《预防管理传染病条例》,对传染病进行分类,并规定相应的报告和防治制度

A.抗日救亡事业不断发展B.陕甘宁边区疫情日益严重
C.近代卫生体系更加成熟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逐步壮大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卫生防疫虽然在理论和立法上仍属于以“爱民”相标榜的国家和地方官府的职责范围,但它们由于大都并不直接关乎钱粮与社会稳定这样的大事,所以显然不是国家和官府的施政重点,官府的举办与否,完全视当政者的道德责任感和行政能力,地方乡贤力量的活跃程度以及地方财力等多种随机因素而定,具有相当大的偶然性。所以,在民间社会力量相对活跃的江南地区,特别是在苏、杭等中心城市,这类事业往往由社会力量来承担,而由地方政府给予名义和法理上的支持,但也因为缺乏经常性保障,以及必要的管理、监督,故而也必然不可能使其实现制度化、经常化和普遍化。

——摘编自余新忠《清代卫生防疫机制及其近代演交》

材料二   下表为1912-1989年我国卫生行政机构沿革表。


时间机构隶属职掌或下辖机构
北洋政府1912年卫生司内务部传染病和地方病的预防、领防接种以及共他卫生事项,海港及铁道的检疫,医师及药师的监督管理等
1913年卫生科内务部警政司
1916年卫生司内务部
南京国民政府1927年卫生司内政部
1928年卫生部行政院设总务、医政、保健、防疫、统计五司等
1931年卫生署内政部设总务、医政、保健三科
1937年卫生署内政部
1941年卫生部行政地设医政、保健、防疫、总务等科
1947年卫生部行政院设医政、保健、防疫、地方卫生、药政、总务等司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1949年卫生部中央人民政府
1954年卫生部国务院设保健局、药政司、妇幼卫生司等,后增设血吸虫病防治司、工业卫生局等
1989年卫生部国务院设卫生防疫司、卫生监督司和地方病司等

——据邓铁涛、程之范《中国医学通史》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卫生防疫的特点和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时期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卫生防疫制度的变化,井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卫生防疫制度的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