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防疫抗疫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西方一批教会医生与军医追随殖民者而来,在通商口岸建立教会医院,后深入到内地。20 世纪初,教会大学开始设置医科或医学院。西医东来,推动近代公共卫生事业的起步。1906 年,清政府设民政部,下设卫生司,掌管全国卫生事务。同时,城市公共卫生事业开始起步。上海华界在市政建设、卫生管理、法规建设等方面基本采纳了租界的办法,并在食品检验、疾病预防等方面与租界合作。北京、天津、武汉、广州、厦门等城市在公共卫生方面都有明显的改善。在中国乡村,医疗事业十分落后,卫生状况很差。

——据郝先中《西医东渐与中国近代医疗卫生事业的肇始》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高度重视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成立后,召开了全国卫生会议,确定了“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的发展方针。从1953年开始,全国各级卫生防疫站逐步建立。1955年,国务院颁布了《传染病管理办法》。同时,在城市职工中建立起公费医疗制度,并采取减免收费的办法加强对严重危害农民健康的流行疾病的治疗。为消灭血吸虫病,1955年建立了国家级的血防领导小组,并在疫情严重的江南各省建立了各级血吸虫病防治站。在国家的号召下,科研、医疗人员奔赴一线,指导群众摒弃陋习,实行科学的生活方式。同时,全国各地的乡村举行了清理钉螺运动,以消灭传染源。

——据邓铁涛《中国防疫史》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初期医疗卫生事业与晚清时期相比的进步性。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建国初血吸虫病的防治为例,说明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在防疫抗灾上的作用。
2023-09-07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乐山市井研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新生入学素养测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中国自古便饱受疫病之苦,同时在几千年的抗疫史中总结了许多抗疫的经验,对今天的疫情防控有重要借鉴意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与近现代隔离机制相比,尽管中国古代的隔离措施、隔离方法、隔离观念还比较落后,但早在秦汉时期,甚至更早就已存在的避疫思想、隔离观念……它历经秦汉时期的萌芽、西晋时期的进一步发展,到两宋时期达到相对完善的程度。尽管明清时期国家层面主导的隔离治疫事务有所衰落,但是以民间社会力量为主导的隔离治疫却得到了长足发展,这种官绅协同的模式不仅促进了传统隔离治疫的发展,并为近现代隔离治疫机制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摘编自杨银权《被忽视的传统:中国古代隔离治疫发展述论》

材料二   随着疫情的频发,从民间到官方皆竭力治疫,但由于医学技术水平所限,往往效果有限,直到清末才略具规模,民国时期较有进步。据1911711日上海《时报》载,当年安徽遭受特大水灾,大灾之后必有大疫,皖北灾后患疫百姓众多。在上海华洋义振会会长福开森的号召下,该会于7月初成立救疫队赴皖救治,就诊者纷至沓来,一时应接不暇。该会除施医外,还择极贫病重者再施钱、米,并备牛肉干、牛奶等滋补之品,以助患者速愈。民国初期,每到七八月份,各大城市纷纷成立临时时疫所,免费收治疫病患者。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各慈善团体、民间社团每年均成立时疫救治医院,有上海时疫医院、普善山庄时疫医院等近20家。

——摘编自周利成、左力《近代中国的防疫、验疫与治疫》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隔离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采取的防疫措施。
2022-12-11更新 | 45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世纪后半期,面对城市化加速,城市环境恶化,传染病威胁与日俱增,公共卫生改革开始在美国各地城市中涌现。1867年,圣路易斯出现了由市长、监察局长和医生组成的卫生局。1871年,组建卫生监督部队,负责对传染病、卫生标准、牛奶质量以及传染病防疫等进行监督。自80年代开始,许多城市先后建立街道清洁部,专门负责街道保洁工作。除设置专门的机构以外,1887年,福莱斯特垃圾焚烧公司与密尔沃基签订合同,负责城市垃圾的收集与焚化工作。由数万城市儿童组成的“青年街道清洁联盟”在改善城市居民不良生活习惯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摘编自李晶《城市化下的“卫生”困境与突破》

材料二 清末传统卫生防疫机制已无力应对频繁的大疫,租界的示范效应则为华界卫生变革带来机遇。如表是晚清部分卫生防疫大事。

时间机构/规章意义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天津卫生局《天津卫生局现行章程》中国地方施行卫生行政的序幕
光绪三十年上海万国红十字会中国红十字会之始
宣统三年(1911年)《民政部拟定防疫章程》中国第一部全国性防疫法规
宣统三年奉天万国鼠疫研究会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国际会议
宣统三年民政部防疫学堂培养专门防疫人才

——据李孜沫、陈丹阳《清代卫生防疫机制的引建》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城市公共卫生改革的主要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末卫生防疫机制构建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背景。
2022-02-08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威远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与疫病的斗争中,古人逐渐重视公共卫生与疫病的防治。片战争后,西方一批教会医生与军医在中国内地建立了分科完备、技术先进的教会医院,牛疸接种法、麻醉术、放射技术以及其他近代西医成就相继被引入中国,西医院校随即在中国落成。中国人自己创办的西医院校也随之出现。中国大城市中科学处理垃圾与粪便,推广自来水,监督食品卫生,成为政府的公共职能。19114月国际鼠疫研究会在沈阳召开,来自中、英等12个国家的公共卫生专家聚集一堂,确定了许多国际通行的防疫准则。

一一据《经济与社会生活》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前期中国公共卫生与病防治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近代前期中国的公共卫生与疫病防治。
2021-07-22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公共卫生是关系到一国或一个地区人民大众健康的公共事业。1840年鸦片战后,“公共卫生”逐渐进入人们的头脑意识中。1901年清政府迫于形势,在20世纪初开始改革,引入新政,初步设立了卫生行政管理机构,但当时卫生机构还不是一个独立的部门,归巡警部管辖。这是我国政府机关里第一次出现“卫生”一次,也是第一次出现专管公共卫生的机构。1906年,政府对中央机构进行调整,对卫生事务单独设立了卫生司,负责“核办防疫、卫生、监察医药,设置医院”,下设三个科室:保健科、检疫科、方术科。1912年袁世凯执政后,卫生司隶属于内阁,主要负责传染病、地方病防治及其他公共卫生事项,车船检疫、医士药剂事务等,下设四个科室,分别管理各行业的卫生事宜。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在行政院中正式设立卫生部,管理全国卫生形成事务,并下设五司(总务司、医政司、保健司、防疫司、统计司)、二所(中央卫生实验所、卫生行政人员培训所)和一校(第一助产学校,专门针对孕妇接生和保健)。

——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述我国近代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析我国近代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在人类发展的进程中疫疾病肆虐时有发生,考验政府执政能力,客观上也推动了人类文明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后半叶,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迅猛发展的进程中系列公共卫生问题日益显现。公众对城市公共卫生问题的关注度逐渐增加,加之霍乱等瘟疫的频繁爆发,推动了政府干预公共卫生。19世纪30年代,英国在流行病肆虐的恐慌中,开始出现政府干预控制疫情的迹象。《1848年公众健康法》是英国第一次从国家层面干预公共卫生,明确国家和政府在维护公共健康中的职责与作用,提出建立卫生管理机构的必要性。英国从1841年就开始免费实施疫苗接种,政府直接参与推广,这属于英国首次开展的持续性公共卫生活动。为了规范防疫制度,1867年英国制定新的《防疫法》。1865年,英国开始着手组建以实验室研究为主的研究体系,该研究着眼于疾病病因理论和化学原理。这种科学的预防与控制疾病,推动了英国的公共卫生朝着科学化和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摘编自赵玉兰、吴俊《英国公共卫生运动的领导者:约翰西蒙》


(1)根据材料二,说明近代英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背景及主要举措。

材料二 随着西方防疫观念和相关实践的不断传入,20世纪以后,清洁、检疫、隔离、消毒等应对疫病的举措已渐成为中国社会“先进”而主流的防疫观念。1911年,清政府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各级防疫组织。1916年3月,北洋政府颁布了《传染病预防条例》。20世纪三四十年代,历经多次大瘟疫的近代中国终于建立起了相对健全的瘟疫防治机制。

——摘编自杨银权《中国近代防疫体制建立探析》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中国瘟疫防治机制形成的原因。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开展了大规模的城市公共卫生治理工作。在工作大规模展开后,各大城市都组织了大规模的卫生防疫宣传,重点是宣传党和政府对各族人民健康的关怀和新中国卫生工作的宗旨。在此基础上,全国各大城市进行了很多环境卫生工程建设的工作。同时,清除城市垃圾,消灭病媒昆虫,改善环境卫生。新中国成立初期,在预防肠胃系统传染病的饮水卫生、城市饮食卫生管理等方面,全国各地也都做了不少工作。1951年9月7日,时任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副部长的贺诚在给党中央的报告中称:经过21个月的艰苦工作,全国范围内历史上的疫区、少数民族地区、国防前线、政治中心、交通要道等,各种疫病发病人数均大大减少。

——摘编自李洪河《建国初期的城市公共卫生治理述论》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卫生治理工作的积极作用。(提示:可从政治、经济、城市建设、思想意识等角度分析)
2020-07-17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城市化固然是宋代经济繁荣与社会发展的象征,然其负面影响也不容被忽视……城市经济活跃,市区面积扩大,城市人口增长,城市化的进程明显加快,在宋代城市经济繁荣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城市土地、水源等资源相对短缺,各种垃圾、污秽也随之增加,城市的水源、土壤乃至空气都在不同程度上遭受污染。城乡差别的加大引发人口由乡村向城市迁徙,难以果腹的灾民可能遗尸街头,城市内部贫富分化也很严重,孤贫之家无力殡葬,更使得城市沦为疾疫暴发的中心。

疾疫的严重威胁使得宋代城市管理者们面临着重大考验,促使他们审慎探究致疫成因,妥善拟定处置方案,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去应对城市防疫问题,防疫观念为之一变,城市防疫制度随之发展。宋代统治者通过采取整治城市周边环境、积极推广医疗防疫、主动隔离疾疫病患,以及埋瘗尸骸等措施,初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城市防疫制度。这些制度在特定历史场合无疑发挥着积极作用,对后世也产生了一定影响,成为宋代以迄明清城市防疫制度的核心部分。

——摘编自余小满《宋代城市的防疫制度》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早期城市疾疫暴发难以控制的原因。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宋代后期城市防疫措施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8 . 新航路开辟之后,出现了物种在全球范围内的交流,被称为“哥伦布大交换”,其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美洲被征服的过程中,大量印第安人死于屠杀和折磨。更悲惨的是,新大陆没有天花、白喉等疾病,印第安人对这些疾病毫无免疫力,欧洲人带来的这些疾病造成他们死亡的数量可能更大,有的村子因此整个灭绝。据估计原来有1000万到2500万人口的新西班牙(阿兹特克帝国),到17世纪初只剩下不到200万人,同时期印加人从约700万减少到只有约50万……随着印第安人大量死亡,劳动力来源日趋紧张,于是殖民者又从非洲运来黑人,迫使他们在种植园里劳动。

——王加丰《世界文化史导论》

材料二   (欧洲人)不但自己大发其财,同时一手塑造了整个新世界的风貌与历史……看不见的病毒以外,另一批因哥伦布航行引发的生物大交换,是由肉眼可见的生命形式组成,从南瓜到野水牛均是。这个大交换的结果——从人类观点视之——也是正负参半……时至今日,两半球之间的动植物交换并未停止,依然在进行。

——【美】艾尔弗雷德·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欧洲征服美洲的后果。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洲征服美洲的经济动因。
(2)据材料二,概括“哥伦布大交换”的特点。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哥伦布大交换”的积极影响。
2019-06-10更新 | 5649次组卷 | 115卷引用:四川省甘孜州康定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