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防疫抗疫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后按要求回答。

材料一   在十五世纪之前,天花大本营局限在欧亚大陆、西非、北非,以及一些毗邻地区。十六到十八世纪,每隔十几年,美洲就会爆发一次大规模天花病,感染者死亡率高达25%—30%,最终导致美洲许多地区的印第安人的人口长期下降。有学者指出,“虽然欧洲人带给新大陆的第一种疾病不得而知,但记录最好的疾病是天花”。北美洲的天花疫情于1518年首次爆发于艾斯帕尼奥拉岛的非洲黑奴中,很快病毒便蔓延到整个加勒比海地区,1520年传播到墨西哥,无数人被夺去生命,疫情波及到的人数约占1492年(印第安)人口总数的90%。

——摘自《剑桥插图医学史》

材料二   1831,英国爆发霍乱。10年间,伯明翰、曼彻斯特和利物浦等工业城市的平均死亡率从20.69‰升到30.8‰。1843年发表的《英国劳动人口环境卫生状况调查报告》指出,“各种传染病、地方病和其他疾病都是由腐烂的动植物、潮湿与肮脏引起、加重或传播的,与过度拥挤的居住环境也紧密相关”。

——摘编自《19世纪英国公共卫生体系建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天花疫情在北美洲蔓延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中所述时间内死亡率上升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一)中国商业在不断突破限制与束缚的过程中曲折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商业,受到种种限制和束缚。这些限制和束缚,有的是受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特点所制约,有的则来自封建国家的干预。

——摘编自宁欣《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和特点》

材料二   燕赵、秦晋、齐粱、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闽广、豫章、南楚、瓯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吉贝则泛舟而鬻诸南,布则泛舟而鬻诸北!虽秦、晋、燕、周大贾,不远数千里而求罗绮绸币者,必走浙之东也:赋税由实物改为交银,概行于天下。商税俱三十税一,不得多收。今天下之人不商其身,而商其志者,比比而然。

——摘编自范金民《明代地域商帮兴起的社会背景》

材料三 1844—1856年英国经由广州和上海输入中国及从中国输出货物总值表

年份广州(进出口货值)万元上海(进出口货值)万元
18443340480
184625201020
18481510750
185016701190
185216401600
18549301280
185617303200

——摘编自戴鞍钢《五口通商后中国外贸重心的转移》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束缚古代商业发展两个方面的具体表现。并概括宋代在市场、货币方面有所突破的主要表现。
(2)据材料二,概括明代商帮兴起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对外贸易的变化及其原因。
(二)防疫和卫生事业发展息息相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四   19世纪中叶,中国近代化公共卫生事业逐渐酝酿起来,首先是欧美来华传教士积极呼吁中国注意公共卫生问题,他们广泛发放关于种牛痘,预防天花、霍乱的知识读物,不断向中国有关官员提出改善卫生的建议。随后中国出使人员和早期改良思想家等加入呼吁行列,《申报》也时常有改善公共卫生的议论。而租界成为中国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的先行地区。

19世纪末上海租界已经在硬件设施、组织机构、法规建设、技术保障等方面,建立了相对完善的近代公共卫生系统。

——何小莲《论中国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之滥觞》

材料五   “清洁”一词,中国古已有之。近代以来,国人的清洁观念逐渐变得重要而明晰,清洁事物不仅被视为卫生防疫的关键乃至首要之务,而且成为关乎种族强弱、国家兴亡与体面的政治大事;原来基本属于个人事务的清洁活动也日益被作为公共事务纳入官府的日常行政事务之中。

——据余新忠《防疫·卫生行政·身体控制——晚清清洁观念与行为的演变》

材料六   新中国成立以后的20多年里,通过政府的统一规划、组织和大力投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形成了包括医疗、预防、保健、康复、教学、科研等在内的比较完整的、布局合理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政府通过计划手段进行管理,确保医疗卫生事业的资金投入。全国绝大部分人口在发生疾病风险时都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费用保障。全国绝大多数居民都能够得到最低限度的医疗卫生服务,确保了医疗卫生服务在全国范围的公平供给。

——摘编自牟海林《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公平取向及其实现》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公共卫生事业兴起发展的条件。
(5)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社会转型赋予了“清洁”一词怎样的新内涵,并分析其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积极作用。
(6)根据材料六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重大意义。
2020-04-23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襄阳市第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材料   传统医学认为疫病乃是由于自然界的四时不正之气汇聚而成,主张采取躲避、熏香等手段来避开疫气。官府甚少就防疫之事对民众生活进行直接的干预。20世纪初,东三省多地爆发大规模鼠疫,建立健全防疫系统被清政府提上日程。1902年天津卫生总局成立,此举拉开了中国政府实行防疫改革的帷幕。1905年清政府成立了专门防疫机构——巡警部下的附属卫生科,次年巡警部改为民政部,卫生科也升格为卫生司。早期的防疫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清洁上,1905年,北京颁布了《内城巡警总厅设官治事章程》,对北京城的清洁卫生管理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1907年,政府颁布《违警律》,规定诸如污染饮用水,于厕所外便溺者等均属违法行为。此后,清政府逐步加强检疫隔离等举措,清陆军部颁布《防疫简明要则十条》,制定严格的疫情报告和查验隔离制度。大力推进火葬是当局的另一大防疫措施。此外,清政府还积极加强与世界各国的防疫合作,与日本、俄国建立了防疫合作关系,聘请外国医生直接参与防疫改革工作。

——摘编自余新中《晚清的卫生行政与近代身体的形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防疫改革的基本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晚清防疫改革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世纪,公共卫生作为一种专门知识,在医学领域里占有了一席之地。18世纪,在启蒙运动和国家财政主义的影响下,公共卫生在欧洲国家得到迅速发展,并与现代政府功能的转变联系在一起。在19世纪,卫生学成为预防医学体系中一门重要的学科。欧洲的一些国家开始关注学校卫生问题。从1890年起,伦敦教育委员会制订规划,委派官员和医生对小学新入学的儿童进行体检,并逐渐开展了定期复查。20世纪初,许多学校陆续设立了保健护理站、诊疗所和校医院,对儿童的眼、耳、鼻、喉、齿等器官的病症进行预防和诊治。学校的取暖、照明和通风等条件也逐渐改善。大规模的排污和公共卫生设施工程,以及公共场所环境的改善等一系列公共卫生运动在提高公众健康水平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功。

——孟君、张大庆《大众医学史》

材料二   19世纪中叶,中国近代化公共卫生事业逐渐酝酿起来,首先是欧美来华传教士,积极呼吁中国注意公共卫生问题,他们广泛发放关于种牛痘,预防天花、霍乱的知识读物,不断向中国有关官员提出改善卫生的建议。随后中国出使人员和早期改良思想家等加入呼吁行列,《申报》也时常有改善公共卫生的议论。而租界成为中国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的先行地区。19世纪末上海租界已经在硬件设施、组织机构、法规建设、技术保障等方面,建立了相对完善的近代公共卫生系统。

——何小莲《论中国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之滥觞》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和中国近代公共卫生事业兴起发展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欧洲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表现。以及给我国现代公共卫生建设的启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