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防疫抗疫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 . 【清代灾疫与钱价】

历史上疫病往往与重大灾害一同出现,合称"灾疫"。清代实行白银与铜钱并行的货币制度,灾疫发生扰乱了灾疫的正常货币流通秩序,使银钱兑价短时发生巨大波动。

材料一 道光年间,黄河决口,水淹开封,前后长达八月余。灾疫发生后,开封城"银价骤减,每两易钱一千文,复减至八九百文,较平时几减至大半"。数日,即有钱储"乘危急之际,于市场一切高抬价值,倍于平时"。在货币白银化趋势下,政府救助以银,而民众日常多为小额铜币,便产生银钱货币使用上的二元矛盾。于是,官府采买救灾物资,皆尽量用钱支付。筹赈钱文多从外地运入,全国钱价变成围绕灾疫核心地呈由中心向边缘的高—低辐射状态分布,甚至对全国产生经济上的辐射作用。钱价上涨同时,当地物价也在上涨。恐慌之下的灾民开始哄抢生活物资。

——据胡岳峰《灾疫与钱价-货币史视角下的清代灾疫救助》整理

材料二 清代货币制度,银两和制钱不是主辅币关系,银两称重,制钱计数,实兑比率并不稳定。货币制度的缺陷和灾后正常的货币和商品流通秩序被打乱使钱商嗅到商机,他们通过左右银钱货币价格逐利。而政府为遏制钱贵,增加制钱供给从原理上看非常得当,但在实际操作中,又面临两难处境。携银兑钱赈济进一步推高灾疫地钱价。

——胡岳峰《灾疫与钱价——货币史视角下的清代灾疫敦助》


(1)根据材料一,指出开封灾疫后货币领域出现的现象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试谈谈从清代灾疫救助的困境中获得的启示。
2021-05-23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5月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