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李鸿章在戊戌之后,多次寄意逃亡日本的梁启超,要他“精研西学,历练才干,以待他日效力国事,不必因现实境遇,遽灰初心”。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洋务派和维新派有相通之处B.君主立宪是中国发展的方向
C.李鸿章支持维新派制度变革D.抵制革命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谯周(201~270年),儒学大师、史学家及魏晋名士。年幼时,酷爱读书。经过多年苦读,成了博贯古今、精通六经的硕儒。推动了儒学的发展。青少年时期,益州地区形势一直不够安定。先有刘璋与汉中张鲁的争斗,后又发生刘备入蜀,陷成都,逐刘璋,建立蜀汉政权的变故。刘备亡故后,诸葛亮启用当地知名人士为官。谯周则以有学识而被诸葛亮荐举为益州的劝学从事。诸葛亮病故后,大将军蒋琬提升谯周为典学从事,总管一州学校、生徒的训导、考核和升免等事。他对刘禅的荒唐行径,非常反感,并上疏进行劝谏,提出了省减乐官、停止兴造的具体建议。穷兵黩武和政治腐败,把百姓搞得疲弊凋瘁,怨声载道。他对此十分不满,并对朝政进行猛烈抨击,且与尚书令陈祗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掌握魏国实权的司马昭看到蜀汉政权已面临土崩瓦解之势,遂决定出师灭蜀。谯周别树一帜,提出降魏的主张。他的主张代表了益州地主集团的普遍情绪。经过他的反复劝说,刘禅听从了降魏的建议。由于谯周主降有功,司马昭封他为阳城亭侯。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谯周成为魏晋名士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谯周对蜀汉的影响。
2022-04-17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委任统治是指在那些所谓还没有能力建立独立国家的地方,由国联委托一些国家对其实行治理。根据国联盟约,委任统治制度的适用范围主要是德国原先的殖民地和奥斯曼帝国在近东的部分领土。

——摘自《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岳麓版)

材料二   《国际联盟盟约》规定

(四)以前属于土耳其帝国之各民族,其发展已达可以暂被承认为独立国之程度,唯仍须则受任统治国予以行政之指导及帮助,至其能自立之时为止。该受任统治国之选择,应先由各该民族之志愿决定之。

(五)其他民族,尤其是中非洲之民族,依其发展之程度,受任统治国必须负地方行政之责,唯其条件应为:保其信教之自由,而以维持公共安全及善良风俗所能准许之限制为衡……警察或国防所需外,不得以军事教育施诸土人,并保证联盟之其他会员国在交换.上、商业上之机会均等。

(六)此外土地,如非洲西南部及南太平洋数岛,……最易受治于委任统治国法律之下,作为其领土之一部分;但为土人利益计,受任统治国应遵行以上所载之保障。

——摘自齐世荣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现代部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胜国在委任统治,上的基本共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委任统治制度。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受二战的影响,美国的学校数量以及接受学校教育的人数都锐减。当时的学校教育仍受进步主义教育思想支配,弱化了人文学科与自然科学的教育,导致学校教育质量下降。对基础教育质量的批评随着1957年苏联人造地球卫星的成功发射达到了高潮,批评者们把美国科技落后归因于质量低下的基础教育。

在呼唤改革的浪潮中,国会通过了二战后第一部教育法案《国防教育法》,以法律形式全面干预教育,确定教育改革方向。实施了以结构主义教育理论为指导的课程改革,在课程设置上加强自然科学、数学与外语等学科,强调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与知识结构,注重开发学生的智力;在教学制度与教学方法上强调启发式教学,加快教学手段现代化,使用教学机器,重视个别化教学,实施集体教学制度等。改革为美国在“冷战”时期保持强有力的竞争优势提供教育了支持。

——摘编自高金锋《二战后美国基础教育改革价值取向的演变与启示》


(1)根据材料,概括二战后美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指出二战后美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特点及影响。
2022-04-15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22届二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政德”一词首见《国语》,主要用以论说君主的德性德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作为儒家创始人,对为政者的德性有着深入的思考。孔子认为“仁”是为政的根本和出发点,他强调为政者要具有仁民、爱民的大德。围绕着如何仁民,他提出“政有使民富且寿”“养民也惠,使民也义”“足食,足兵,民信之矣”等主张。他主张为政的首要条件是本身具有高尚的道德和人格,能将内在的圣德推而广之,以教化民众,对外则担当社会重任,治国安民。同时,他认为为政者要先从修身齐家、努力追求理想的人格和境界做起,然后从个人到他人、从家庭到社会和国家,从而达到“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他还认为为政者要以身作则,做好表率,才能更好地实施政令,只有为政者以德修身,勤勉尽责,才能治理好国家。而对于如何加强自我道德修养,孔子认为,要通过外察和自省相结合不断提升自己。

材料二 柏拉图在《理想国》等著作中阐述了许多关于统治者政德的内容。他对治国者的政治信念、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等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他认为,统治者的统治就是在理智和统治技艺的指引下,始终大公无私地、公正地对待他们的臣民,并“运用他们的技艺作为一种比成文法更加强大的力量去谋取幸福”。他以具有智慧和知识作为君主的首要条件,独创性地提出了由“哲学王”担任统治者的观点,其“理想国”中的完美君主——“哲学王”能将智慧与权力统一起来、知识与理性有机结合起来。柏拉图提出真正的哲学家要有“正义”“节制”等品质。他认为正义是一个人的理想所在,是人们的一个目标,是人性中理性指导意志、情感、节制欲望的一种理想状态,统治者如果能按照最高理性管理好国家,便是推行社会的“正义”;他也认为节制像勇敢一样是一种具体的善,是一种美德,“节制型的执政官是极为谨慎、公正、循规蹈矩的,能在私人事务方面发挥良好的作用”。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邢同卫、朱艳红《孔子与柏拉图的政德思想探析》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和柏拉图政德思想的异同。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孔子和柏拉图政德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孔子与柏拉图政德思想的现实启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拿破仑使法国的疆界越过莱茵河伸展到吕贝克,越过阿尔卑斯山脉伸展到罗马,在所有被征服的地区,拿破仑废除封建制度和农奴制,承认所有公民平等,实施其著名的《法典》。由此可见,拿破仑
A.实施了西方最早法典B.建立起近代民政体
C.率先废除封建农奴制D.传播了法国革命原则
7 . 如图是古埃及神庙中的一处浮雕,刻画的是战神塞赫迈特在接受国王宰杀牲口向神献祭的宗教仪式。实际上屠宰动物供奉神明的仪式理应由祭司完成。这说明古代埃及国王
A.热衷于对日常生活的管理B.兼任政治与宗教领袖
C.努力麻痹国内人民的思想D.对国家政治事务极其冷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中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赢得国际社会的入场券,首次以战胜国的身份参与国际关系体系的重新安排,成为国际联盟的创始国之一。材料意在表达中国(       
A.收回了山东的全部权益B.重新回到列强共同支配的局面
C.探索自强救国道路的努力D.重新回到世界支配大国的地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沈有容,字士弘,号宁海。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祖父沈宠是一位名儒,父亲沈懋敬是太学生,官至蒲州同知,任上颇有政绩。在沈有容一生四十余载的军旅生涯中曾率军三次进入台湾群岛,在早期台湾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第一次是在万历三十年冬,倭寇侵占东番(台湾),以此为据点四出劫掠福建商民与台湾先住民,沈有容冒台风之险,率24艘战舰拼死渡海,全歼了这股倭寇,使福建商民与台湾先住民重见天日。第二次是在万历三十二年,荷兰东印度公司韦麻郎等拥三艘巨舰,趁明军换防之际占领了马公岛。沈有容在福建军心思遁的危殆情势下,不顾自身安危,单舟驰往荷兰舰船,不费一枪一弹便迫使韦麻郎退兵。第三次是在万历四十五年,日本试图占领台湾作为贸易根据地,沈有容采取以倭制倭的诱降办法,成功使其弃械投降。

——摘编董振宇《收复台湾第一人——宣城沈有容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沈有容取得成功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沈有容三进台湾的军事举措。
2022-04-04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第九中学校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10 . 在古代埃及的阶梯金字塔时代,人们认为驾崩的国王可以踩着阶梯升天,随着人们对太阳神崇拜的连渐加强,因王升天不再是借助阶梯而是通过太阳光芒直接升天,因而逐渐建造起象征太阳光芒辐射的标准式金字塔。这反映了古埃及
A.豪华的陵真建筑备受欢迎B.宗教开始与国家政治相结合
C.建筑深受宗教信仰的影响D.金字塔文明起源的政治基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