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李振声,遗传学家,农业发展战略专家、小麦遗传育种学家,中国小麦远缘杂交育种奠基人,有“当代后稷”和“中国小麦远缘杂交之父”之称。他从小学习勤奋用功,后考入山东农学院。1956年,李振声响应党的号召,从北京来到大西北远离都市的偏僻小镇——陕西杨陵从事小麦研究。当年,被称为“小麦癌症”的小麦条锈病流行,小麦甚至绝收。李振声下定决心,要为农民培育出优良抗病的小麦品种。为解决小麦条锈病这一世界性难题,李振声另辟蹊径,20多年以来,在无数次的试验失败后,李振声团队系统为解决小麦条锈病这一世界性难题,李振声另辟蹊径,20多年以来,在无数次的试验失败后,李振声团队系统研究了小麦与偃麦草远缘杂交,并育成了“小偃”系列品种。李振声在世界上首创了一套全新的育种方法—小麦缺体回交法,引起了世界遗传学界的高度重视。20世纪末,西方国家认为中国人口多,自产粮食不够吃、给世界其他国家增加了负担。2005年4月,在亚洲博鳌论坛上,李振声通过大量的数据驳斤西方国家的观点,使国际上对中国粮食生产的担忧解除。从2003年以来,李振声的科研团队主持实施了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进行中低产田大规模改造和治理,连续10年粮食增长,产量突破万亿斤大关。李振声因在小麦研究领域的贡献,获得200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摘编自周跃建《“中国小麦远缘杂交之父”李振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学家李振声取得农业科研巨大成就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科学家李振声的功绩。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58年,黄旭华被选中参与中国核潜艇的研制准备工作。1964年10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第二年,中央批准核潜艇研制工作立项上马。黄把华后来被任命为核潜艇研制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成为我国核潜艇研制的主持人。黄旭华和同事们克服了自然条件恶劣、生活资料短缺等图难,研究了国内外大量资料和学术论文,通过反复试验获取大量科学数据,排除各种学术干扰,长期默默无闻、兢兢业业地工作。197l年,中国第一般核潜艇试航,1974年正式交付海军使用。其研制周期之短,建造速度之快,在世界核潜艇发展史上是早见的。

——摘编自叶取源《上海交通大学校友院士风采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旭华团队能够成功研制中国核潜艇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黄旭华的主要贡献。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明朝中叶以后,伴随着思想界启蒙思潮的兴起,科技领域从沉寂转向繁荣,出现一些卓有建树的学者和总结性的科技著作,科学家宋应星以编著《天工开物》而名垂后世。《天工开物》是一部总结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综合性科技著作,“天工”一词出自《尚书》,表示自然的力量;“开物”一词出自《周易》,表示人对自然的开发和利用。宋应星编写《天工开物》时,十分强调通过实验测取数据,用不同数据的对比关系说明科学道理,如手工业的生产工具尺寸、材料   消耗、材料   配方、经济效率以及不同物质的物理性能等。《天工开物》力图从一般生产现象中发现规律,例如对数学上的生态变异,对化学反应中隐含的质量守恒原理,对力学上力矩作用、重心转动等知识,都进行科学概括、总结,大大增强了这部著作的科学价值。近代学者丁文江通过对《天工开物》的研究,指出“先生(宋应星)之学,其精神与近代科学方法相暗合。”

——摘编自《中华文明史·卷四》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应星科学思想方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所学知识,分析宋应星的科学思想方法形成的历史背景。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郭守敬,生于南宋绍定四年(1231年)o他的祖父郭荣,是一个渊博的学者。郭守敬在祖父的影响下,从小就对天文学特别感兴趣,曾自己动手,用竹蔑做成浑仪观察天象。至元十三年(1276年),郭守敬参加了修订历法的工作。他建议,为了给修订历法提供依据先对天象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观测准确地观测天象,就得首先解决仪器问题。古代测量日月星辰位置的主要天文仪器是浑仪。宋代的浑仪构造复杂,圆环一道套一道,转动不灵便,还遮住了一部分视野,使一些星星落入观测的死角。郭守敬对浑仪进行革新,另制一种结构简单、刻度精密的简仪。

郭守敬挑选了14个具有天文观测知识的官员,带着他创制的简仪,分成几个小组,到设在全国22个观测站进行天文观测。各观测站的数据报到大都后,郭守敬花了两年的时间进行计算。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授时历》。授时历在至元十七年(1280年)颁行,比格里历早出302年。

——摘编自《科技巨人郭守敬》


(1)根据材料,概括郭守敬在科技方面的成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郭守敬成为科技巨人的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65年起将海关全部收支总账分为海关经费支出账、海关没收和罚款收入账、吨税收入及用于航务设施的提成账、所有其他规费收入和开支账。所有海关可自行处理的结余,一律存放在指定的银行,没有得到总税务司的允许各关不得截留。1870年又公布了十项有关会计收支的条例。1873年成立了贸易造册处,负责印刷各口贸易统计季报和年报,编写贸易总报告。统计内容涉及中国财政、经济、货币、金融等方面的资料,尤其是关于鸦片、茶、丝、黄麻和大豆等大宗进出口商品。为加强海关财务检查,在总税务司之下,专设掌管会计的稽查账目税务司。“该部门税务司总管辖海关之会计并审查各地海关之会计,至少每年到各地巡视一次,副税务司驻留北京总司署负责审查各关报表”。海关税收从1865年的830万两增加到1875年的1200万两,而1885年增加到1450万两。

——摘编自段晋丽《赫德与近代中国海关制度的建立》等


(1)根据材料,概括晚清时期建立海关财务管理制度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晚清时期海关财务管理制度建立的积极作用。
2022-05-27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最后一卷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越战小说随着越战应运而生,由《绿色贝雷帽》的浪漫主义,到《伤亡统计》的现实主义,再到《肉搏战》《追寻卡西艾托》的后现代主义,越战小说创作经历了从描述真空战争,表现英雄主义、英雄神话到再现战争残酷,批判战争罪恶,揭露政府阴谋,刻画士兵心理的成长蜕变历程。其中最真实反映战争现实与描述士兵内心的作品是将回忆录与日志体相结合,呈现后现代主义特征的日志体小说。美国越战日志体小说是对越战之于美军士兵及美国民众伤痛的记录与解读,对于美军士兵而言尤其是疗伤之作,它清晰展现了美国军人在战争前线及后方的真实生活,解析了美国军人在置身战场环境、亲历战争残酷后的心理冲击心态变化和心灵创伤,展现了战争对普通士兵心理、良知和人性的推残与吞噬。

——摘编自王欣然《战争的记录与伤痕:越南战争与美国越战日志体小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越战小说从浪漫主义向后现代主义过渡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越战小说产生发展的意义。
2022-03-25更新 | 58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2022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郭守敬

字若思,河北邢台人,元代杰出的科学家。元中统三年(1262)起在元朝朝廷任职的半个多世纪里,郭守敬在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中都作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从1274年起,郭守敬参与制订授时历。治历工作一开始。郭守敬就指出:“历之本在测验,而测验之器莫先仪表。”郭守敬根据自己的实际观测经验,针对浑仪的不足之处,做了大胆的革新创造,除了简仪以外,郭守敬为修历还设计和监制了其它许多新的天文仪器,包括候极仪、浑天象等9种。1279年,郭守敬向元世祖忽必烈建议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大规模的天文测量。这次四海测量,其地域之广,规模之大,测得数据之精,不但在我国历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史上也是无可比拟的。郭守敬在青年时代就曾主持过家乡邢台的水利工程。在山东一带设计并主持贯通运河的工程,使南方的粮食直接运到通州(今北京通县)。后来他又主持修复了宁夏黄河灌溉网,他甚至探求过黄河之源。郭守敬在水利建设上具有多方面的重大的贡献,其中通惠河的整治,是最为后人称道的。

——摘编自樊善国《科学巨人郭守敬》

(1)根据材料指出郭守敬的主要贡献以及其所处时代特征。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对郭守敬的科学成就加以评价。

8 . 【20世纪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海军突然袭击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
珍珠港事件美军日军
参战兵力航空母舰2艘、战列舰8艘,巡洋舰7艘,驱逐舰28艘,潜水艇5艘6艘航空母舰、441架飞机、2艘战列舰、3艘巡洋舰、9艘驱逐舰和30艘潜艇
损失20艘舰船、188架军机被击沉炸毁,2403人丧生、1178人受伤29架飞机、1艘潜艇、5艘袖珍潜艇被击沉,55名飞行员丧生

材料二     美国提前发觉日本海军计划,1942年6月4日伏击日本舰队,取得中途岛战役的重大胜利。
中途岛海战美军日军
参战兵力230架飞机,3艘航母,8艘巡洋舰,11艘驱逐舰450架飞机,,8艘航母,11艘战列舰、23艘巡洋舰、65艘驱逐舰
损失1艘航空母舰、1艘驱逐舰和147架飞机,阵亡307人4艘大型航空母舰、1艘巡洋舰、332架飞机,110名飞行员和3700名航员阵亡

                                        ——以上材料数据引自《二战巅峰战役之经典大海战》
(1)根据以上材料比较两次海战的异同点。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军在中途岛海战中取胜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初年,海运多险,漕运亦艰,成祖迁都北京后,欲恢复元朝运河渠道,以利潜运,加强南北交流。命尚书宋礼等人负责疏浚会通河以通运道。宋礼周咨故老,勘察地形,采纳注上老人白英的建议,在东平州戴村建坝,阻遏汉水,让其尽流入南旺湖。又在南旺以南建闸21座,以北建闸17座。使会通河水得到很好的节制,保证了会通河的水源。宋礼又开新河连结旧河;奏请“疏东平东境沙河淤沙”,“筑堰障之”。在沿河两岸边的并湖地设“水拒”用来蓄积湖水,以保证运道水源,不使潜船阻浅,设“陡门”排泄运道的涨洪,以防冲刷堤岸而溃溢。为确保运道水源,成祖又征调民夫10万,疏浚贾鲁河故道,引黄河之水入淮河。由于上述治运工程的施设与竣工,“运道以定”。

——摘编自鞠庆波等《历史上对大运河的维护治理及方略》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时,京杭大运河如一条千疮百孔的巨龙,接纳来自黄河、淮河等众多河流的洪水,频频造成水患。当时治理大运河河道,只能放弃明清时期“保运、保潜为先”的方针,首先解决水患问题。1951年至1956年通过对淮河的系统整治,使水患面积缩小一半,注入大运河的淮水减少了50%。1951年冬,挖掘了长达170公里的苏北灌溉总渠,减轻了由大运河转泄洪水到长江的压力,苏北地区重新成为全国重要的粮棉仓。1958年起,又开始了对大运河的全面治理,提出了重开大运河、实现全线通航的规划。在中央统一规划下,将航运与水利建设工程相结合,在运河沿途各省,陆续整修和建设了一批运河工程。参加人员中,民工达百万人,而参加义务劳动的各行业人员,则多到无法统计。经过几年努力,大运河洪水泛滥得到了有效治理,排洪、防洪、航运、灌溉、涵养水源的功能得到了加强,对沿途经济建设发挥了巨大作用。

——摘编自苗著《运河之光:历史文化生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治理大运河的背景及取得良好效果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后治理大运河的特点及其意义。
2021-02-26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2021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回望过去,美国人发动的那场战争给阿富汗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安全局势恶化,始终是困扰阿富汗发展的最大问题。美国等国以“反恐”为名,对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发动军事打击,致使塔利班政权垮台。但时至今日,阿富汗的安全局势依热没有明显改善。塔利班和其它武装组织的活动相当猖獗,一些地区时常发生爆炸和自杀式袭击事件。根据联合国数据,今年以来已有近6000名平民在各类恐怖暴力袭击中伤亡。

大批农民抛下耕地逃离家园,流离失所。政府推动的工业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难以进行。根据阿富汗政府的数据,该国的失业率已达到40%,有接近40%的人口生在贫困线以下。该国的经济和财政收入被迫严重依赖于国际援助。

——《阿富汗战争爆发15周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阿富汗战争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