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有学者指出:“1919年的调停者决意不去重复他们1815年的先驱者们所犯的错误。民族主义以及追求独立的运动是贯穿整个19世纪的冲突主要根源,1815年的和约忽视了这个问题,或者更准确地说,设计了某种方法压制了这个问题。1919年的协议把它视为最高的优先性。”作者意在说明(     
A.对战争的恐惧推动了国际法的发展B.民族主义一直是国际法的主题
C.一战后民族自决原则得到了普遍认同D.20世纪的国际体系是19世纪的延续
2 . 进入21世纪以来,虽然社会矛盾和种族、民族、宗教冲突频发,但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全球性合作向多层次全方位拓展,由此可见
A.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趋势B.全球化离不开广泛的国际合作
C.国际政治经济局势发展不平衡D.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主题
3 . 在1959年一年中,联合国安理会只开了五次会议,而联合国大会却在频繁召开,被很多国家戏称为表决机器”。据此推知,导致当年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大国对联合国的操控B.第三世界开始崛起
C.世界和平秩序的构理D.联合国职能的转变
2021-12-13更新 | 13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17122日,威尔逊提出了和平建议和重建世界的蓝图。威尔逊的和平建议是要恢复战前的状态,这与英、法等国彻底摧毁德国军国主义的战争目的是相悖的,他们渴望美国的参战,但同时在内心深处反感美国的救世主心态,以及过于理想化的战后秩序。19174月,美国政府正式对德国宣战,结束了长达三年的中立立场。7月,威尔逊写信给众议院说:"英、法两国的战争目的与我们的是相违背的。但是当战争结束时,我们可以迫使他们来接受我们的思维方式。”但是,在共同的敌人德国被打败后,美国的理想主义和旧欧洲的现实主义就发生了冲突。

材料二1920年成立的国联,虽然在一段时间内点然了人们对和平与正义的希望,正如政治学者顾德里奇所言:”国联虽未能如世人理想的那样,成为一个有效的世界组织,以充分实现国际主义的精神,然其趋势究系朝着此方向进行,故不容漠视其历史地位。"但国联存在的时间很短,真正起作用的时间和实例则更为有限。除了英、法两个大国存在分歧以外,还有其它很多原因。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国联既没有能够防止大规模战争的发生,也未能有效地维护国际秩序。

——材料一二均摘编自王黎《欧洲外交史1494—1925》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一战后“美国的理想主义和旧欧洲的现实主义”冲突的表现。(举两例说明即可)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国联“未能有效地维护国际秩序”的原因。
2021-12-12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图题康熙帝统治时期的清朝疆域图,图中标注的四个地区品曾发生过康熙捍卫国家主权的正义斗争。期中,国际法承认中国拥有主权的地区是
A.①B.②C.③D.④
2021-12-12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王安石曾为科举考试制定新制:“进士罢诗赋、帖经、愚义,各古治《诗》《书》《易》《周礼》《礼记》一经,兼以《论语》《孟子》。每试四场,初本经,次兼经,并大义十道。务涵义理,不须尽用注疏。”这反映出,王安石的改革措施
A.把儒学义理作为考试重点B.注重对儒家经典的死记硬背
C.使进士科成为最主要的科目D.使儒学成为经世致用之学
2021-12-12更新 | 23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以下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秦始皇的看法。(要求:观点鲜明,史论结合。)

史料一 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

——《史记李斯列传》

吞并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

——《汉书主父偃传》

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其情、私也,私其一已之威也,私其尽臣畜于我也。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

——柳宗元《封建论》

史料二 秦统一之后,秦王朝多次到各地巡视,并且用刻石方式宣扬自己的显赫功绩,立称“一家天下,兵不复起”,“人所至,无不臣者”,然而就在一次出行途中,随从车辆被刺客掷出的铁锥击中,秦始皇侥幸逃生.后未,又有人在陨石上下“始皇帝死而地分”的标语。这莽说明外表强盛的秦朝,存在严重的政治危机。

——摘编白《中外历史绸要(上)》

史料三 提起长城,人们就会情不自禁地赞叹这伟大古老的中华文明.但据史书记载,秦始皇修筑长城历时五年,动用了约三十万的劳动力,这个数字相当于当时全国男劳动力的十分之一其中,绝大多数人死于这沉重的徭役。“生男慎勿举,生女哺其脯,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撑柱!”这首吟哝长城的秦朝民歌,掲示了秦始皇的暴政。唐朝人柳宗元分析秦朝聚亡的原因,认为是“咎在人怨”。

——摘编自2007人教版《历史(必修一)》

2021-10-20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凡尔赛和约》包括一项条款,明确指出这场战争是“由德国及其同盟国的侵略引起的”。下列对这一条款解释正确的是:该条款
A.准确解读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B.成为战胜国要求得到赔偿的借口
C.代表公理已经完全战胜了强权D.能够确保战后的和平稳定秩序
9 . 1945年4月25日,有50个国家代表参加的联合国家组织会议在美国旧金山开幕,在会上,中国代表团提出的建议均被大会接受并纳入了《联合国宪章》。中国代表董必武第一个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这表明,中国在这次会议上
A.首次提出了伸张公道正义的主张B.赢得了与会国应有的承认与尊重
C.发挥了重建战后秩序的主导作用D.打破了美国对中国的封锁与孤立
10 . “那一年没有圣诞节庆祝,也没有重返故里,他们再也没回来。那场大战毁灭了帝国,创造了各种形式和大小的新国家;它拉开了苏联共产主义、法西斯主义和国家社会主义的序幕。”材料中的“大战”是指
A.拿破仑对外战争B.美国独立战争
C.第一次世界大战D.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