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95 道试题
1 . 十恶重罪是中国封建王朝为维护专制统治而规定的十种不可赦免的罪名,自秦汉以后逐渐形成;魏晋时期,《北齐律》称之为“重罪十条”,正式入律;隋朝《开皇律》“又置十恶之条,多采后齐之制,而颇有损益”;唐朝时,《唐律疏议》又将“十恶”做出具体解释和规定。 这一现象表明(     
A.主流思想的巨变B.司法制度的完善
C.民族交融的深化D.阶级矛盾的激化
2 . 晋朝有一位叫李忽的女子,因发觉自己的父亲谋反,便杀了父亲,断狱者并不认为其大义灭亲,而是认为其“无人子之道”“伤风污俗”,于是处以极刑。断狱者的做法(     
A.体现出晋朝断狱具有随意性B.促进儒家思想法治化
C.维护了父为子纲的道德规范D.有违社会主流价值观
3 . 唐代规定:御史经过三次考核合格,方可获得升迁。宋代规定:“非曾经两任县令,不得除监察御史。”金代制定了《监察御史黜陟格》,将御史的任职表现分为三等,“以所察大事至五,小事至十,为称职;数不及,且无切务者为庸常;数内有二事不实者,为不称职”。这反映出中国古代(       
A.监察呈现出专职化的特点B.监察体系缺乏必要独立性
C.监察官员的综合素质较高D.注重提升监察制度的效能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登堡机器印刷术开启了欧洲印刷发展的新篇章。此后,书籍、小册子、宣传单、地图等各类印刷媒介逐渐出现在大众视野,古典类、宗教、科学、商业技能指导等内容的出现,极大地满足了民众的信息需求。15世纪古登堡机器印刷术的助力传播,使得16世纪文艺复兴达到了高峰。此后英国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都可以追溯到15世纪古登堡机器印刷术。

——摘编自黄雅丽、陈勤《古登堡机器印刷术引发的系列变革研究》

材料二   一套活字模需要单字在十万个以上,印制过程中还要经常添加复字和生僻字。清道光二十四年,安徽泾县秀才翟金生及其家人经三十年努力,烧炼了十多万个泥活字。而福建林春祺用了二十一年的时间,耗去白银二十多万两,到道光二十六年刻成大小楷体铜活字四十多万个。清初宫廷刻的铜活字,印成《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后,一直被束之高阁,到了乾隆年间,又因为政府财政困难,被炼铸为铜钱了。

——摘编自张松顷《论活字印刷术之未成为我国古代图书制作方式主流的原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古登堡机器印刷术对人类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活字印刷术在中国和西欧的不同命运,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024-02-20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清朝是“宗室无外任,满蒙无微员”,皇亲国戚不到地方任职,满族、蒙古族出任高级官员,人事制度倾向宗室成员、满族人和蒙古族人。清朝这一用人机制(     
A.表明科举制度遭到破坏B.说明民族分化严重
C.体现满蒙子弟德才兼备D.意在巩固专制统治
2024-02-20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王恽上疏忽必烈:“伏见自古有天下之君,莫不首建国号,以明肇基之始……以堂堂数万里之区宇,垂六十年大号未建,何以威仰万方?”此后经过数月集议,忽必烈接受建议,取“大哉乾元”之意,定国号为大元。这表明当时(     
A.统治阶级注重政权正统性B.汉人的支持是政权建立的关键
C.忽必烈积极推行汉化政策D.蒙古人的统治具有原始民主性
2024-02-20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新砦——二里头人普遍嗜酒,喜欢制造专门储酒、温酒、斟酒的器皿,哪怕是寒酸的小墓,也常有陶制酒器。由此可知,他们(     
A.贫富分化不太明显B.不会制造青铜用具
C.有较为充足的粮食D.频繁开展商业贸易
2024-02-20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六典》载:京兆、河南、太原牧及都督、刺史“宣布德化”,“敦谕五教”,每岁一巡属县,“内有笃学异能闻于乡间者,举而进之,有不孝悌、悖礼乱常、不率法令者,纠而绳之。”《宋史·职官志》载:府、州、军、监诸职总理郡政,“导民以善而纠其奸慝”,“旌别孝悌”,“举行祀典”;县令总治民政,“有孝悌行义闻于乡闾者,具事实上于州,激劝以励风俗。”《宋史》记载了众多县令级官员的教化实践。在有关唐宋地方官推行教化的事例中,地方官主动要求朝廷支持的趋势由唐到宋逐步明显,一方面是寻求政策支持,另一方面是申请朝廷提供教化的物质支持。朝廷整饬民俗的诏令颁布还有一种倾向极为明显,那就是对南方地区的地方官教化的监督开始凸显。唐宋地方官在边州外郡尤其是在南方地区兴学校、典礼乐,使这些地区“教化大行,俗若邹鲁”,“僻在南隅,而习俗好尚,有东州齐鲁遗风”。边州外郡尤其是南方社会正式步入“文明”社会的范畴,从社会文化心理的角度开始被中原文化认同和接纳。

——摘编自王美华《唐宋时期地方官教化职能的规范与社会风俗的移易》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宋时期教化的发展趋势,并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宋时期推行教化的意义。
2024-02-19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1979年,美国总统卡特严厉谴责苏联侵略阿富汗的行径,勃列日涅夫回复卡特:苏军进入阿富汗是应阿富汗政府的邀请,以抵制长期以来在阿富汗发生的外部侵略行为。美国随即采取高科技、粮食等禁售制裁苏联的行动。这表明该时期(     
A.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B.美苏争霸斗争激烈
C.意识形态斗争愈演愈烈D.美国肩负大国担当
10 . 1919年,美国政府签订了对德和约,然而该条约遭到国会特别是共和党议员的猛烈抨击,其中重要一点就是山东问题。一位参议员表示:“中国加入欧战,系因美国劝告,并允在和平大会上维持中国权利。今以山东畀(给予)日,无异卖友。故宜将德约内关系山东一款删除。”最终,美国国会没有批对德和约。材料表明(     
A.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得到美国支持B.美日两国矛盾由此日益激化
C.中美两国巴黎和会外交均告失败D.美国政治彰显分权制衡精神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