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20 道试题
1 . 公元370年,原来生活在亚洲的游牧民族匈奴人越过伏尔加河西迁,由此引发一系列连锁反映。374年,匈奴人打败顿河西岸的日耳曼人的一支东哥特人,东哥特人只好往西迁逃。375年,匈奴人又在德涅斯特河畔打败西哥特人、于是西哥特人渡过多瑙河,南下进入罗马帝国境内。匈奴人的西迁(     
A.促进了中国北方的民族交融B.直接导致了罗马帝国的灭亡
C.推动了西欧封建社会的形成D.改变了欧亚大陆的政治格局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938年美国《农业调整法》规定,小麦等五种基本农产品,如果超过全国计划产量一定额度,就可以实行销售定额。各种农产品的销售定额,由农业部长授权全国生产该种农产品的农民按户举行公投决定,公投由地方农地资源保护委员会组织,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农民只要通过总数的2/3同意,即可达成销售额度协议。这一做法(     
A.减少了政府的干预B.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
C.刺激了消费的需求D.促进了基层社会的治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西欧产生了以《堂吉诃德》(1605年出版)为代表的反骑士文学作品,这类作品摈弃了“崇尚战功、文雅知理、尊重女性、锄强扶弱”等骑士文学的传统描述,往往用讥讽的方式和嘲弄的笔调,描写骑士和遗妇人们种种可笑的思想和行为。这反映了当时西欧(     
A.天主教会的式微B.封建王权日益强化C.商品经济的发展D.理性主义深入人心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国民”的概念是19世纪末随着“兴民权”口号的提出而在中国出现的。189C华梁启超在《论近世国民竞争之大势及中国前途》中指出:“国民者,以国为人民公产之称也。…一国之民,治一国之事,定一国之法,谋一国之利,挥一国之患,其民不可得而侮,卖国衣可得而亡,是之谓国民。”他进而还说:“人群之初级也,有部民而无国民,由部民而进为国民,此兰野所由分也。部民与国民之异安在?曰:群族而居,自成风俗者,谓之部民;有国家思题、能自布政治者,谓之国民。”这就给“国民”这一概念赋予了鲜明的近代意识。

——摘编自沙磊《论梁后超的“国民死”》

材料二   毛泽东“人民”概念不同时期的内涵

时间著作内涵
1926年《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无产阶级、半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属于“人民”概念的范畴
1935年《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切坚持抗战的阶级、阶层和社会团体属于“人民”概念的范畴
1949年《论人民民主专政》人民的范围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除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1957年《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切赞成、拥护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的范围

——摘编自史坤坤《毛泽东“人民”概念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国民观”的内涵及其产生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梁启超的“国民观”相比,毛泽东“人民观”的主要特征,并简析其意义。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代以来,西方学者宽扬中国历史“停滞论”,这种理论以西方为标尺衡量中国历史进程,认为如果没有西方资本主义入侵的催化作用,中国根本无力产生近代性变化。如20世纪30年代,日本学者秋泽修二鼓吹“中国社会亚细亚的停滞性”,宣扬中国社会的根本性格是停滞的、循环的、倒退的,要推动中国历史发展,必须打破循环,中国自身没有这种能力,只有依靠外力才能实现。

——摘编自赵庆云《中国历史“停滞论”辨析》

提取材料中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析。(要求:紧扣材料信息和主题,逻辑严谨,论证全面,表述成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如图是漫画家张漾兮在抗战期间创作的漫画《抗敌将士给后方同胞的遗嘱》,作者巧妙地用一根电话线将两幅画面连接,前方战士负伤躺在地上,胸前流着鲜血,小腿缠着绷带,枪支放在身边,眼睛看着远方,随时准备战斗,他对着电话那头的后方同胞说:“同胞!再汇不来,就请把捐款换成钱纸烧来。”在后方官员面前扣压着八月、九月、十月三个月的捐款。该漫画(     

A.讽刺了部分官员无视国家危亡的行径B.刻画了爱国官兵一致抗日的历史场景
C.抨击了国民政府破坏团结抗日的政策D.反映了抗敌将士缺乏坚定的胜利决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在1838年,英国的棉纺织工厂分布在柴郡、德比郡、兰开夏郡等多个地区。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英国的棉纺织工人的76%、纺锤和织机的90%则集中于兰开夏郡。这说明英国(     
A.产业发展呈现集聚态势B.国内消费市场扩大
C.棉纺织产业走向了没落D.科技创新缺乏动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18年,列宁把德国通过国家力量集中资源发展工业的方式称之为国家资本主义,并指出它不仅在一战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而且使得德国具有了先进的技术、强大的工业和有计划的组织管理能力,假若德国一旦变成苏维埃国家,那就会得到实现社会主义的全部条件。列宁旨在强调(     
A.德国社会主义革命时机已经成熟B.苏俄应利用国家力量发展生产力
C.调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必要性D.一战对俄国无产阶级政权的价值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强占租借地,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辛丑条约》签订后,列强纷纷认可美国在“门户开放”政策中提出的“维护中国领土与主权完整”“各国在中国各地平等公正贸易”的原则。这一变化体现了(     
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完全形成B.列强以更隐蔽的方式形成侵华的同盟
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升了国力D.中国独立主权国家身份获得列强承认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东汉中后期, 官场出现诸如:陈蕃初仕郡,举孝廉,“遭母忧,弃官行丧”;赵典会帝崩,“遂解印绶策付县,而弛到京师”;延笃举孝廉为平阳侯相,“以师丧弃官奔赴,五府并辟不就”等现象。这表明当时(     
A.封建官僚政治成熟完善B.王国势力遭受沉重打击
C.儒家伦理影响政治行为D.政治腐败加剧社会动荡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