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20 道试题
1 . 新砦——二里头人普遍嗜酒,喜欢制造专门储酒、温酒、斟酒的器皿,哪怕是寒酸的小墓,也常有陶制酒器。由此可知,他们(     
A.贫富分化不太明显B.不会制造青铜用具
C.有较为充足的粮食D.频繁开展商业贸易
2024-02-20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六典》载:京兆、河南、太原牧及都督、刺史“宣布德化”,“敦谕五教”,每岁一巡属县,“内有笃学异能闻于乡间者,举而进之,有不孝悌、悖礼乱常、不率法令者,纠而绳之。”《宋史·职官志》载:府、州、军、监诸职总理郡政,“导民以善而纠其奸慝”,“旌别孝悌”,“举行祀典”;县令总治民政,“有孝悌行义闻于乡闾者,具事实上于州,激劝以励风俗。”《宋史》记载了众多县令级官员的教化实践。在有关唐宋地方官推行教化的事例中,地方官主动要求朝廷支持的趋势由唐到宋逐步明显,一方面是寻求政策支持,另一方面是申请朝廷提供教化的物质支持。朝廷整饬民俗的诏令颁布还有一种倾向极为明显,那就是对南方地区的地方官教化的监督开始凸显。唐宋地方官在边州外郡尤其是在南方地区兴学校、典礼乐,使这些地区“教化大行,俗若邹鲁”,“僻在南隅,而习俗好尚,有东州齐鲁遗风”。边州外郡尤其是南方社会正式步入“文明”社会的范畴,从社会文化心理的角度开始被中原文化认同和接纳。

——摘编自王美华《唐宋时期地方官教化职能的规范与社会风俗的移易》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宋时期教化的发展趋势,并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宋时期推行教化的意义。
2024-02-19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1979年,美国总统卡特严厉谴责苏联侵略阿富汗的行径,勃列日涅夫回复卡特:苏军进入阿富汗是应阿富汗政府的邀请,以抵制长期以来在阿富汗发生的外部侵略行为。美国随即采取高科技、粮食等禁售制裁苏联的行动。这表明该时期(     
A.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B.美苏争霸斗争激烈
C.意识形态斗争愈演愈烈D.美国肩负大国担当
4 . 1919年,美国政府签订了对德和约,然而该条约遭到国会特别是共和党议员的猛烈抨击,其中重要一点就是山东问题。一位参议员表示:“中国加入欧战,系因美国劝告,并允在和平大会上维持中国权利。今以山东畀(给予)日,无异卖友。故宜将德约内关系山东一款删除。”最终,美国国会没有批对德和约。材料表明(     
A.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得到美国支持B.美日两国矛盾由此日益激化
C.中美两国巴黎和会外交均告失败D.美国政治彰显分权制衡精神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路德并非蔑视一切圣礼和“事功”,而是蔑视对于“事功”的信仰,坚决反对教仪浮华、事功繁琐,力图把天主教的圣礼从七个简化成两个:洗礼和圣餐。路德的主张(     
A.违背了资产阶级的利益B.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播
C.利于冲击教会专制权威D.否定了圣礼的外在作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下图壁画描绘了发生在公元前约1450年的一次前往蓬特(今索马里和埃塞俄比亚)的贸易远行,墓室壁画中表现出装满了珠宝、工具和武器的埃及大型船只前往蓬特,然后满载珍奇物品从南方返回,这些物品包括猩猩、猴子、狗、一只活着的豹子。该墓室壁画,反映出古埃及(     

             埃及哈特谢普苏特女王的陵墓墓室壁画
A.造船航海技术领先世界B.经济发展以工商业为主
C.非常重视发展对外贸易D.已成为地中海区域霸主
7 . 民国时期,地方政府为了维持运转,曾擅自向外借款。1912年12月,北京政府照会驻华各使,强调外债必须经过财政总长签押,如未经财政总长签押者,中国政府概不承认。北京政府此举意在(     
A.挽救国家主权B.防止内外勾结C.抑制地方势力D.规范借款程序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从1853年开始,上海的地价一直飞涨,十年涨了十倍,很多商人靠做房地产赚了钱。外国人所著的《出卖上海滩》写到:油漆未干,中国人已经住了进去,他们带来了孩子、鸟笼,开了商店,做了生意。这些现象的出现主要源于当时(     
A.动荡的政治局势B.中外条约的签订C.商品经济的发展D.世界市场的扩大
9 . 自孔子卒后,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大者为师傅卿相,小者友教士大夫,或隐而不见。“师傅卿相”者有“子夏为魏文侯师,子贡为齐、鲁聘吴、越,盖卿也,而宰予亦仕齐为卿。”仅三人。这表明当时(     
A.分封制度尚未瓦解B.官僚政治制度已产生
C.孔子教育成就斐然D.儒学不适应时世需要
10 . 中国古人基于对自然灾害特点、农业丰歉周期变化的朴素认知,提出设立常平仓、义仓、社仓等,提前仓储积谷,并通过“籴”“粜”等措施调节粮食资源以缓解灾荒时的粮食短缺问题。 这些措施(     
A.增加了政府赋税收入B.适应了农耕社会需要
C.保障了粮食稳定供应D.巩固了封建专制统治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