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六典》载:京兆、河南、太原牧及都督、刺史“宣布德化”,“敦谕五教”,每岁一巡属县,“内有笃学异能闻于乡间者,举而进之,有不孝悌、悖礼乱常、不率法令者,纠而绳之。”《宋史·职官志》载:府、州、军、监诸职总理郡政,“导民以善而纠其奸慝”,“旌别孝悌”,“举行祀典”;县令总治民政,“有孝悌行义闻于乡闾者,具事实上于州,激劝以励风俗。”《宋史》记载了众多县令级官员的教化实践。在有关唐宋地方官推行教化的事例中,地方官主动要求朝廷支持的趋势由唐到宋逐步明显,一方面是寻求政策支持,另一方面是申请朝廷提供教化的物质支持。朝廷整饬民俗的诏令颁布还有一种倾向极为明显,那就是对南方地区的地方官教化的监督开始凸显。唐宋地方官在边州外郡尤其是在南方地区兴学校、典礼乐,使这些地区“教化大行,俗若邹鲁”,“僻在南隅,而习俗好尚,有东州齐鲁遗风”。边州外郡尤其是南方社会正式步入“文明”社会的范畴,从社会文化心理的角度开始被中原文化认同和接纳。

——摘编自王美华《唐宋时期地方官教化职能的规范与社会风俗的移易》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宋时期教化的发展趋势,并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宋时期推行教化的意义。
2024-02-19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据调查,1086年英国境内全国地租总收入为73000英镑,其中约有1/2归属于170家诺曼底贵族。王室占有全国土地的1/7,国王的直接封臣(总佃户)有1400人,其中180人是真正的大封建主,他们占有的土地占全国土地的50%,大封建主下属的封臣有7900人。这可用于说明英国(     
A.庄园制度已出现瓦解的趋势B.王权有实现集权的物质基础
C.各级封臣财产由国王所支配D.借助契约维系封君封臣关系

3 . 201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大会积极推动实施《关于环境与发展的里约宣言》《21世纪议程》和《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执行计划》,各种形式的国际和区域合作深入发展,许多国际条约应运而生,并且达成了“共同但有区别责任”的原则。这表明(     

A.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B.可持续发展面临新挑战
C.国际新秩序初步形成D.合作共赢成为时代主题
2022-11-29更新 | 601次组卷 | 13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学者冯天瑜认为,魏晋南北朝的文化走向是对经学弥漫的两汉一元帝国文化的反动,表现为:经学式微,名教危机,玄风独振,文学自觉,佛教华化,佛道相融,胡汉交会等特色。它具有一种开拓性,即在挣脱两汉儒学独尊的文化模式后,不断地创立文化新观念、开辟文化新领域。其意在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A.传统主流思想发生嬗变B.文化发展呈多元化趋势
C.儒释道思想趋于同质化D.中华文化受到外来冲击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文化的实质是史官文化。它滥觞于三代,规模于东周,最后备极于两汉。史官没有屈服于君主话语权之下,作为独立的意识形态来说在秦汉乃至以前已基本定型。

《汉书》云,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君举必书。所以慎言行。昭法式也。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帝王糜不同之。贞观十四年,太宗向房玄龄屡次索看《高祖、太宗实求》,房玄龄等人不得已笔上。自唐开始,历代正史均属官修,个人修史原则上不被允许,成为稗史。而记录正史的史官因李世民打破君主不能看自己实录的传统,从此必须要根据君主的意愿进行删减篡改。

——摘编自刘倩、吴久久《从中国古代史官看舆论监督》

材料二   在现代西方国家,舆论监督对制约权力,抑制腐败所起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在西方国家,舆论监督是很有权成性的。它因广泛的社会性和四民性,而比行政监督更有效、更快捷、更有威力、拿破仑曾经说过,三家敌对的报纸比一千支枪更可怕。美国媒体历来以尖刻地批评政客为荣。他们自觉、不自觉地捕捉或制造新闻,客观上对政府行为和政府官员的言行起着舆论监督作用。

——摘编自侍宝军、韩梦晨《西方官员问责制》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史官主导舆论监督的特点并指出其在唐代以后呈现出的发展趋势。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舆论监督与我国古代史官监督的不同之处并说明原因。
(3)综合材料的史官监督和舆论监督的内容,谈谈其对加强我国当前社会监督的借鉴意义。
2021-12-12更新 | 18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6 . 中世纪后期,西欧城市复苏的标志之一是“修建城墙”。一“墙”之隔区分了墙内外居民的法律身份:墙内居民因特许权解除了在采邑制和庄园制之下形成的人身依附关系,并可自由选择其经济活动的内容和方式。这一历史现象(     
A.表明了封君封臣之间的关系B.概括了西欧封建庄园的特征
C.呈现了王权逐步加强的趋势D.说明了城市自治产生的前提
2022-08-31更新 | 4095次组卷 | 41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度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17122日,威尔逊提出了和平建议和重建世界的蓝图。威尔逊的和平建议是要恢复战前的状态,这与英、法等国彻底摧毁德国军国主义的战争目的是相悖的,他们渴望美国的参战,但同时在内心深处反感美国的救世主心态,以及过于理想化的战后秩序。19174月,美国政府正式对德国宣战,结束了长达三年的中立立场。7月,威尔逊写信给众议院说:"英、法两国的战争目的与我们的是相违背的。但是当战争结束时,我们可以迫使他们来接受我们的思维方式。”但是,在共同的敌人德国被打败后,美国的理想主义和旧欧洲的现实主义就发生了冲突。

材料二1920年成立的国联,虽然在一段时间内点然了人们对和平与正义的希望,正如政治学者顾德里奇所言:”国联虽未能如世人理想的那样,成为一个有效的世界组织,以充分实现国际主义的精神,然其趋势究系朝着此方向进行,故不容漠视其历史地位。"但国联存在的时间很短,真正起作用的时间和实例则更为有限。除了英、法两个大国存在分歧以外,还有其它很多原因。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国联既没有能够防止大规模战争的发生,也未能有效地维护国际秩序。

——材料一二均摘编自王黎《欧洲外交史1494—1925》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一战后“美国的理想主义和旧欧洲的现实主义”冲突的表现。(举两例说明即可)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国联“未能有效地维护国际秩序”的原因。
2021-12-12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贡德·弗兰克在其著作《白银资本-重现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中认为,从“航海大发现直到18世纪末工业革命之前,是亚洲时代",中国“是这个时代全球经济体系的中心”。但当代学者张跃发却认为“那时确实已出现了一个全球经济体系”,但是这个体系的中心“不在中国而在西欧”。上述两种观点
A.全面描述了近代全球经济-体化的趋势
B.较为准确反映了此时期中国的国际地位
C.认为西欧已取代亚洲成为全球经济中心
D.认为工业革命推动了全球经济体系建立
2021-07-31更新 | 481次组卷 | 26卷引用:安徽省青阳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进入21世纪以来,虽然社会矛盾和种族、民族、宗教冲突频发,但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全球性合作向多层次全方位拓展,由此可见
A.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趋势B.全球化离不开广泛的国际合作
C.国际政治经济局势发展不平衡D.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主题
10 . 在人类早期文明中,两河流域下游建立了一系列城市国家,诞生了方舟和洪水的传说;埃及的太阳历将一年分为三季,分别是泛滥季、播种季和收获季;巴尔干半岛逐渐建立了城邦国家,中国则建立了夏商周奴隶制王朝。这说明,人类的早期文明
A.各地区出现同步发展的趋势B.受各地生产力发展水平影响
C.完全受客观的自然环境支配D.主要来源于亚洲地区的文明
2021-07-18更新 | 14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