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8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银钱比价本质上是一种特定计量标准下的银—钱货币间兑换比率,即白银一两合制钱的个数。

清代的银钱比价变化趋势图

——摘编自林满红《银线:19世纪的世界与中国》

材料二:白银流入对明清两代如同双刃剑,带来了帝国的繁荣,但是也埋下了不安定的因子。而中国经济进一步白银化,其实也意味着货币的命脉并不在于官方甚至民间,而是被动与世界连接起来。中国与英国之间的关系因为茶与鸦片而连接在一起,中间的渠道是白银……不仅中国人不喜欢白银流出,西方人也不喜欢。早在中国人抱怨“漏银”之前,西欧对白银的流出就持批评态度,鸦片作为一种走私贸易应运而生与此相关……军事败北后不久,中国的贸易优势也开始瓦解。

——摘编自徐瑾《白银帝国:一部新的中国货币》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图中白银价格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白银流入对明清社会的影响。
2024-04-24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三新教研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2 . “边界”这一概念在外交领域或表述历史内容时常用。如图,自战国开始至明朝,我国范围内的各政权、部族多少不一、所及范围时有变化,地图上的中国边界也不时在发生变化,因此其边界只能表示为“政权部族界”,反的是一国内部的政权区域到清朝,经过康雍乾三代皇帝一百多年的开拓和经营,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版图最终确立,地图上的中国版图边界开始表示为“国界线”。这一变化反映出中国(     

                                     图1 明朝形势图(1433年)                                               图2 清朝疆域图(1820年)
A.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正在形成之中B.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趋势增强
C.疆域性质逐渐变为近代主权国家疆域D.疆域范围由变化不定转变为清晰
2024-04-07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玉溪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图为1500年~1998年世界部分国家GDP(国内生产总值)变化图,是衡量一个国家总体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

1500-1998年中国、日本、美国和英国的GDP增长率趋势图

——(英)安格所·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

材料二   第一个转折点,指人类在纪元1000年左右开始了麦迪森观察到的“纪元千年转折”或者称作“麦迪森千年转折”。在“第一个千年”(公元0~999年),人口增长六分之一,但是人均收入零增长;在“第二个千年”(公元1000~1998年),人口增长了22倍,人均收入增长了13倍,结果使全球GDP规模提高了逾300倍。在“第二个千年”中,于1820年前后又出现了更大的增长反差,开始了“麦迪森1820年转折”:在1820年前,人口增长了4倍,人均收入仅增长了50%;在1820年后,人口增长了5倍,人均收入提高了8倍。在整个“第二个千年”,一个重要的生命福利指标——平均人口预期寿命,从“第一个千年”末的24岁上升至20世纪末的64岁。

——摘编自伍晓鹰《从去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银索长期增长密码》

材料三   “如果全球的政治家们有足够的智慧,放弃重商主义下的‘丛林法则’,回到以规则为基础的惠及全人类的全球市场化,那么我们就可以重现自由市场经济的辉煌!人类是有未来的,也是可以有大发展的,但是需要麦迪森在《世界经济千年史》中所展现的大视野。”

——摘编自伍晓鹰《从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探索长期增长密码》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500~1820年间中国与西方GDP出现“麦迪森1820年转折”的不同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下半叶中国CDP变化的总体趋势及其主要因素。
(3)从全球史观的角度,谈谈你对材料三中的观点的理解。
2024-05-10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云南省曲靖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监测文科综合试题卷-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五老图》是古代宣扬尊老传统的代表性作品。北宋时期,“五老”多以袍服官帽、乐享晚年的形象出现;到了明清时期,则多取材于市井民众,以衣饰朴素、须发皓白、躬肩驼背的老人形象为主。这一变化反映出这一时期(     
A.封建剥削日渐趋于沉重B.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
C.教化手段的世俗化趋势D.民众审美出现阶层分化
2024-03-25更新 | 493次组卷 | 9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20世纪30年代,拉丁美洲是世界主要的谷物供应地区,亚洲、非洲亦有少量余粮出口。而到50年代,拉丁美洲净出口额仅有100万吨谷物,亚洲地区则变为净进口地区。80年代初,拉丁美洲、非洲和亚洲年净进口数量竟高达9000多万吨。这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国际经济旧秩序的长期存在B.第三世界农业发展的长期落后
C.新兴国家工业化战略的影响D.世界经济中心转移趋势的加快
6 . 下图所示为1979~1992年国内学术文章中使用某些经济领域关键词的频率统计。图中变化趋势反映了当时我国(       

注:图中的“南斯拉夫”特指20世纪50年代以来,南斯拉夫对“社会计划”与“工人自治”相结合的经济模式的探索。
A.发展市场经济已成为共识B.对外开放侧重于面向东欧国家
C.农村改革带动了城市改革D.人们的思想解放程度有所提高
2023-07-11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楚雄州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原始社会末期出现的玉石钺,最初是一种农具,后来演变成为兵器,最后成为刑具。玉石钺的功能变化反映了(     
A.社会演进的趋势B.早期文明的成熟
C.原始农业的发展D.生产工具的革新
8 . 1975年,以沙特为代表的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通过决议,确认美元成为石油的唯一定价和交易货币。2021年3月27日,中国和伊朗正式签署一项为期25年的协议,其中专门提到,中伊之间的石油交易将绕过美元,直接用人民币结算。这一变化说明(     
A.美国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B.美国霸凌主义不得人心
C.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D.建设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努力取得新进展
2023-08-23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保山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中,拉丁美洲占有重要地位。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成立了“美洲国家事务协调办公室”,协同其他政府和私人团体,利用广播、出版印刷和电影等宣传媒介,在拉美国家进行文化宣传活动,并对纳粹的宣传活动予以反击。美国对拉美的文化外交,促进了美国文化外交手段中文化宣传政策和文化交流政策的结合。

——摘编自郑欣然《二战时期美国对拉丁美洲的文化外交》

材料二在拉丁美洲地区,美国学校起步比较早,影响深远。美国学校是美国全球布局的一支“隐性”力量,服务于美国的国家利益。这些美国学校早期主要是由美国的教会组织、在拉美的美国商业企业或社会团体等创建。一个目的是为暂时居住在拉丁美洲的美国青少年儿童提供一个与美国国内教育水平相匹敌的教育项目。另一个目标是使拉丁美洲学生能够在自己的国家继续学习英语,同时要求掌握的英语知识和使用英语的能力达到在美国上大学或生活所需的双语能力。

——摘编自王金兰《二战后美国在拉美开办美国学校的背景及特点分析》

材料三在文化上,为了与前苏联宣传抗衡以及消除法国和其他欧洲国家在巴西的文化影响,美国的公共信息、文化交流和教育援助项目等有效地促进了美国文化价值观、思想、标准和生活方式在巴西的广泛传播。美国政府在战后初期采取了各种措施试图让巴西按照美国确定好的方向发展,致使巴西出现了“美国化”的趋势。这种趋势在拉美其他国家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从历史的发展来看,美国的政治和经济影响是“有形”的,见效快,但很容易导致变化也快,甚至是“可逆转”的。而文化的影响却是“无形”的,会潜移默化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也会大大有助于文化输出国实现其政治和经济利益。

——摘编自王晓德《美国“文化帝国主义”与拉丁美洲》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在拉美独立后推行的主要外交政策,并根据材料一分析二战时期美国对拉美开展文化外交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二战后美国在拉美推行“文化帝国主义”的主要影响。
2023-08-18更新 | 85次组卷 | 4卷引用:云南省大理州民族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10 . 中国古代关于行政区划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山川形变和犬牙交错两条原则。周振鹤在《中国历史政治地理十六讲》一书中指出,在中国历史上,这两条原则是同时并用的,但越到后来,犬牙交错的原则越占上风。这一变化反映了(     
A.地理因素决定了行政区划B.行政区划调整日益简单化
C.中央集权日趋加强的趋势D.行政区划调整具有反复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