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06 道试题
1 . 20世纪30年代,拉丁美洲是世界主要的谷物供应地区,亚洲、非洲亦有少量余粮出口。而到50年代,拉丁美洲净出口额仅有100万吨谷物,亚洲地区则变为净进口地区。80年代初,拉丁美洲、非洲和亚洲年净进口数量竟高达9000多万吨。这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国际经济旧秩序的长期存在B.第三世界农业发展的长期落后
C.新兴国家工业化战略的影响D.世界经济中心转移趋势的加快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原始社会末期出现的玉石钺,最初是一种农具,后来演变成为兵器,最后成为刑具。玉石钺的功能变化反映了(     
A.社会演进的趋势B.早期文明的成熟
C.原始农业的发展D.生产工具的革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881年至1943年,英国文官人数增长了约14倍,在19世纪最后的20年里,每10年增长文官数量超过3万,到20世纪初,每20年增长的文官数量都超过20万。这一变化体现了(     
A.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B.政党内阁的效率提升
C.政府职能扩大的趋势D.政治腐败问题的加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4 . 1946年夏,丘吉尔指出:“美国鹰停落在栖木上,它是一只有着可怕喙爪的强壮大鸟……葛罗米柯先生(苏联外交官)被派来每天用一把锋利的镰刀去戳它,戳它的喙,戳它的翅膀,戳它尾巴上的羽毛。鹰一直都保持着安静,但就此认为鹰的内心没有发生任何变化,那就是大错特错了。”这反映了当时
A.两大阵营对峙局面形成B.美苏两国间矛盾加剧
C.美苏冷战序幕由此揭开D.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2022-02-28更新 | 5964次组卷 | 45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师范专科学校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5 . 清康熙时期,人们认为宋朝治政最为理想,开始将朱子学作为官学予以重视,君主与生表、官僚结成师友关系。雍正也尊重朱子学,但使用“公忠”这一概念来阐述君主与上大夫、官僚之间的关系。这一变化反映了(       
A.皇权的绝对化趋势B.理学成为官方哲学C.满汉矛盾逐渐淡化D.官僚议政权被削弱
6 . 西北地区的党项族主要从事畜牧业和狩猎。西夏建国(公元1038年)后,夏景宗李元昊亲自主持修筑了兴庆府黄河灌区(从今宁夏吴忠市至石嘴山市惠农区),从而使贺兰山东部兴庆府、灵州一带沙漠变为重要的粮食产地。西夏的这一措施(     
A.增强了宋夏之间的水利技术交流B.促进了西北边疆的开发
C.适应了经济重心变化的总体趋势D.得益于庆历和议的达成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朝时期,郡县制确立,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正式形成。汉代,承秦之制,实行郡国并行制。至唐后期,地方行政制度逐渐形成了道一州、府一县三级制。道的增加,是唐代地方行政制度发展的主要变化。道在安史之乱后成为州以上的行政区划,长官由朝廷任命。唐政府通过道这一中间管理层级,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分级间接管理,调整改善了地方管理幅度。地方行政在道管州的层面基本上是管得住、有效率的。唐代道的发展,是中国古代的地方行政制度发展的一种进步,是一种符合历史趋势的发展;虽然从实际效果方面看,存在着一些导致方镇分权的缺陷。

——摘编自郭锋《唐代道制改革与三级制地方行政体制的形成》

材料二   英国是一个典型的单一制国家,却有着深厚的地方自治传统。随着社会日益工业化、城市化,人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不断变化,原有地方政府分散和不统一的状况无法适应时代需求,19世纪末,英国开始地方政府体制改革,真正形成了地方政府的概念。1888年,英国颁布《地方政府法》,规定郡议会、郡自治市议会和伦敦郡议会为地方权力机关,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1894年,英国政府再次颁布《地方政府法》,规定在全国建立城区议会、乡区议会等郡以下的第二层级地方政府。1900年,英国颁布《城镇议会法》,要求所有自治市均设立民选议会,由此而建立起三级地方政府体制。英国统一的地方行政区划和自治性管理体系得以形成。

——摘编自孙宏伟《论英国地方自治体制的发展与变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地方行政制度和近代英国地方制度的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英国地方制度形成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英历史上的地方制度改革对今天中国地方制度建设的启示。
2022-04-07更新 | 451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月考卷(九)文综历史试题
8 . 据学者统计,康熙五十二年(1713),广西人口总数为100余万,云南为90余万。到嘉庆二十五年(1820),广西人口增至742万余,云南增至449万余。人口增幅最大的是那些原来开发水平较低的边远山区。这一变化说明
A.人口迁移推动边疆开发B.改土归流加强中央集权
C.对外贸易推动边疆发展D.人口重心出现南移趋势
2022-01-20更新 | 48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六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进入19世纪,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学家们普遍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可以进行自身调节,他们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鼓吹自由放任和自由竞争。但是,市场经济有着依靠自身调节所无法解决的矛盾,而这些矛盾逐渐积累,最终酿成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经济遭到破坏,社会矛盾也更加激化,工人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不断高涨,并逐渐走向国际联合。

材料二:20世纪30年代初,爆发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促使人们进行反思。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当商品供应大于需求时,政府就应当通过举办公共工程等办法扩大政府支出,增发纸币,降低利率,刺激投资和消费;在社会政策方面,政府应当建立社会福利制度,向富人多征税,然后用于救济穷人,使之用于消费,从而扩大购买力,刺激生产和投资,增加就业。凯恩斯的理论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经济的观念,富兰克林·罗斯福认真研究了凯恩斯的理论,他的新政措施与凯恩斯的主张也基本一致。

材料三: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20年中,国际货币体系分裂成几个相互竞争的货币集团,各国货币竞相贬值,动荡不定,呈现出一种无政府状态。经历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的经济政治实力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登上了资本主义世界盟主地位,美元的国际地位因其国际黄金储备的巨大实力而空前稳固。这就使建立一个以美元为支柱的有利于美国对外经济扩展的国际货币体系成为可能。


请回答:
(1)材料反映了什么经济思想?代表人物是谁?材料一是怎样认为在19世纪50年代这一思想受到了冲击?
(2)结合材料一、二概括凯恩斯如何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对资本主义国家产生了什么影响?
(3)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是怎样登上资本主义世界盟主地位的?维持以美元为支柱的国际货币体系的机构是什么?它的成立反映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什么趋势?
2021-08-29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三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A卷)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秦汉至晚清二千多年间,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各有大致不变的方面,但就总的趋势而言,这些方面又并非没有变化。例如,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维持不变,但土地私有日益发展,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这些变化是平和的、渐进的和累积的,从变化迅速的现时代或短时段的眼光看,社会不免呈“停滞”或“缓进”之象,但它的内部实在又酝酿并产生了相当的变化。

——改编自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

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古代历史某一方面的“变与不变”加以阐述。(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阐述时不能抄写材料所举事例。)
2021-06-08更新 | 7124次组卷 | 66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尚品书院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