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原子能的广泛应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大成果。请结合下列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时间国家新科学技术
1945美国原子弹爆炸
1946美国电子计算机诞生
1947美国晶体管问世
1954苏联第一座核电站
1957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
1969美国“阿波罗11”号登月
1972美国重组DNA生物基因工程成功
1981美国第一架航天飞机升空
1996英国利用体细胞培养克隆羊“多利”成功
1999美国首次成功制造出人工DNA分子
2000美、日、法、德、英、中公布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

材料三       

   
法国国营企业核电站

   
70年代末苏联阅兵式上展示的洲际导弹

材料四       美国人很快算出来,在苏联的GDP比美国及盟国少2334的情况下,这件事开辟了一条可靠的对于他们没有任何风险的破坏苏联实力的道路。归根到底,通过在无望的军事角逐中的经济消耗,有可能使苏联遭到彻底破坏。

——《世界通史》


请回答
(1)材料一所发生的现象与哪位科学家的重要贡献有关?他提出的利用原子能理论基础的关系式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在新科学技术的发明方面,苏联的地位怎样?试分析其原因。
(3)材料三反映当时西方和苏联的经济建设,各有何特点?
(4)材料四中的“这件事”指什么?美国的目的是否达到?请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2024-03-19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官渡二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及其解决的道路,取决于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主要少了两件东西∶独立和民主。却多了两件东西∶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因此,我们要破坏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由于强大的帝国主义及其反动同盟军,总是长期占据着中国的中心城市,中国革命主力军的农民的斗争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这样中国革命有在农村首先胜利的可能。

——摘编自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宪政》等

材料二   19531957年,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建设投资中,工业是重点,占58.2%,这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这期间,苏联援建的156个大中型建设项目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这些建设为后来的经济发展奠定了新的物质基础。

——摘编自郭笑文《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等

材料三   1992年的中共十四大指出,14年前(即1978年)我们开始了一场新的革命。当前的实质和目标,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以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摘编自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和中国共产党开创的革命道路。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一五计划期间中国经济建设的特点及历史意义。
(3)材料三中的“新的革命”和“新经济体制”分别指什么?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至迟在汉武帝时期,汉代就已设立掌管民间俗乐的“乐府令”。根据《汉书. 艺文志》:“自孝武设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赵、 代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薄厚云。”乐府机关汇集了大量的民歌和贵族、文人的创作,并加以分类编排予以演唱。从数量来看,仅仅是西汉时期,《汉书.艺文志》巳著录28家314篇。东汉乐府史籍不载,当也不在少数。从作者看,汉乐府包括贵族创作、文人创作和民歌三个部分。贵族和文人创作多是歌功颂德,文学价值不高,两汉乐府的精华在民歌。

——摘编自罗宗强、陈宏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

材料二   1937-1945年期间,抗日根据地的文学得到很大发展。特别是1942 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出文艺的工农兵方向,强调文艺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之后,新的主题、新的人物涌进了文艺领域,根据地的文学在“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中起了积极作用。1942 年之后,根据地的文学在工农兵文艺方向的指引下,大放异彩,佳作迭出。如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周立波的《暴风骤雨》都是其中的佳作.

——摘编自吴宏聪、范伯群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

材料三   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社会现代转型与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新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例如《乔厂长上任记》为代表以改革创新为主题的改革文学;以贾平凹《高兴》为代表的关于农民工进城的文学书写。而徐则臣的《王城如海》,则设计了一个以世界、全球化为叙述空间背景的新故事.新时期文学在不断向外开放、学习各种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同时,发起了“寻根文学” 的文学思潮,来重建当代文学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血脉关系,为当代文学发展提供深厚的文化土壤和精神滋养。

——摘编 自张丽军《改革开放与新时期中国文学四十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乐府诗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根据地文学的重要意义。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后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背景。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殷商时期的邮驿是我国最早的有明确文字记载的有组织的邮驿制度,周朝时期邮驿制度开始发展,春秋战国时期邮驿通信的突出成就是邮驿网络设施的基本建成,秦朝时期政府通过书同文,车同轨,修驰道,有效促进邮驿的发展,并诞生我国历史上第一部邮驿法《秦邮律》,汉代邮驿制度明确统一称“邮驿”,魏晋南北朝颁布《邮驿令》,唐朝邮驿规模空前,管理严格有序,突出官办的邮驿性质,宋沿用唐制,又创设昼夜兼程的急递铺,元代急递铺变为办理中央官衙文书传递的常设机构,明代《大明律》中有专门关于邮驿的详细规定,商品经济发展催生了商办民用的民信局,清代集历代邮驿之大成,融交通与通信为一体,晚清由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原有邮驿旧制被打破,形成驿站、民信局和近代邮政并存局面,后裁驿归邮,近代邮政完全取代传统邮驿。

——据苏全有、陈自豪《中国邮驿史研究的回顾与反思》等

材料二   1865年,利富洋行英国商人雷诺架设上海浦东小岬到黄浦江金塘灯塔的电报线路,上海道台丁日昌对此举动密切关注,决定如阻止无效,“即令百姓于黑夜中潜行拔去”,1865621日,川沙厅县遵照丁日昌指授,密饬差保协同乡民于夜间拔毁利富洋行227根电线杆,计程42里。英国领事马安就此事索赔白银2000两,并要求复造。上海通商大臣李鸿章认为此事为民事纠纷,称乡民认为竖立木柱致人病亡,有碍风水,故难以允其设线要求。

——摘编自韩晶《近代化的退与进-近代上海电报通信权的交涉》

材料三   有事之际,军情瞬息变更,倘如西国办法有电信通报,径达各处海边,可以一刻千里有内地火车铁路,屯兵于旁,闻警驰援,可以一日千数百里,今年台湾之役,臣与沈葆桢函商调兵月余而始定,及调轮船分起装运,又三月而始竣,而倭事业经定议矣,设有紧急,诚恐缓不及事,故臣尝谓办洋务。

——摘编自《张之洞全集》卷27《奏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邮驿制度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方电报技术在中国面临的不同处境,并分析不同处境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信息传递在人类文明发展中作用的认识。
2022-08-24更新 | 124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大附中2023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二)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市舶司(使)是我国古代唐、宋、元、明朝代在对外贸易港口设立的办事机构,用来检查贸易船舶、征收关税、收购王室专买品、管理进出口贸易,以及处理其他对外事务。据《粤海关志》所述,宋代征收进口货物税,称为“抽解”,即市舶司对海外诸国来华贸易的船只所载之货,按粗细两色予以征税。粗色指一般进口货物,细色指名贵进口货物。粗色通常是抽十六分之一,细色最高抽十分之四;元初沿袭宋朝旧制,对进出口货物抽取定量实物。但为鼓励出口,曾实行双抽、单抽之法,对进口外货加倍征税(双抽),对出口土货相对减税(单抽)。明代市舶司只负责贡舶管理,不负责商舶管理,以朝贡贸易制度代替市舶制度,这与前代相比有很大不同。严厉的海外贸易管制和朝贡贸易制度,抑制了沿海手工业、商业的发展,也影响了王朝的财政收入。

——摘编自吴孥云《海外贸易的舶来品和泉州的异域物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对外贸易管理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发生变化的原因。
2021-06-03更新 | 147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大附中2021届高三适应性月考(九)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在关中地区的蓝田县,"蓝田四吕"制订和实施了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成文乡约即《吕氏乡约》。乡约主要分为四个方面;一是"德业相劝",对"德"进行了解释性的列举,认为"德"有二十三种表现。将"业"分为两种,即"居家"表现和"在外"表现,并延伸至"读书治田"等其他领域。二是"过失相规",规定"过失,谓犯义之过六,犯约之过四,不修之过五"。三是"礼俗相交",规定"一曰尊幼辈行,二曰造请拜揖,三曰请召送迎,四曰庆吊赠遗"。四是"患难相恤",规定"患难之事七",列举了七种可以请求乡人帮扶的患难类型。

——摘编自何旺旺《乡规民约的历史嬗变及其在当代基层社会治理中的角色定位》


(1)根据材料一,归纳《吕氏乡约》的特点。

材料二   卢作孚认为,传统农民过着以家庭为核心的"两重集团生活",其中家庭是第一集团,由家庭延伸出的家族、姻亲、邻里及村社等是第二集团。这两种集团生活使得农民知熟人不知国人、知家庭不知社会、知村社不知国家、知私不知公,阻碍社会进步。因此,卢作孚主张建设"现代集团生活"。所谓现代集团生活、就是学习西方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个人超越家庭和亲朋关系,转而以依赖社会、国家为核心。"目前我们要想中国有办法,我们一方面要打破原来集团生活的依赖关系(即个人对家庭的依赖关系),创造新集团生活的依赖关系(即个人对国家的依赖关系);打破原来不合理的比赛标准,悬起新集团的比赛标准。这样就可以创造伟大的社会动力,以推动社会的发展。"

——摘编自王翠《卢作孚乡村建设实验的主要内容、总体评价与当代启示》


(2)根据材料二,指出卢作孚主张建设"现代集团生活"的背景和目的。
(3)根据上述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乡村治理观念的认识。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0年,法国塞纳河爆发特大洪水,巴黎城市议会召开紧急会议,经投票通过了救援的具体事项。政府调集了军方和全国其他地区的船只用于首都救援。救灾的相关报道登上了第二天法国各大报纸的头版,民众都在传播政府对巴黎进行救援的言论。同时,法国的民间团体组织了大量的志愿者和医护人员参与救灾,缓解了法国政府救援的压力。洪水消退后,巴黎市政厅组织了专业人员对本次洪水进行评估,针对洪水期间市政建设暴露出的缺点,政府对其进行了改进。

-摘编自滕子辰《1910年塞纳河洪水与巴黎市政建设》

材料二   1939年,百年不遇的洪灾侵袭天津,日军防卫司令部召开救灾会议,决定由日军统制救灾事务。期间日军封锁租界,坐视逃难队伍,漠然无动于衷,并以安置难民的名义,将部分灾民强制输送至伪满洲国,实为防止灾民流向敌后抗日根据地。利用日伪舆论喉舌大肆渲染其救灾活动,塑造日伪政权“亲民”“仁政”的假象。民间慈善组织因受到日军严密监视,加之战时经济困难,致使其在救灾中的作用有限。

——摘编自冯成杰《抗战时期日伪政权的救灾与防疫—-—以1939年天津洪灾为中心的考察》

材料三   1939年华北爆发的罕见大水灾,给华北根据地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破坏。面对破坏力极大的水灾,根据地政府采取互帮互助、减免税赋、紧缩财政开支、广泛动员社会各阶层力量参与救灾等措施。相当数量的沦陷区灾民经根据地的安置,前往豫西、皖北等处,垫垦工作,免于日军欺诱。

——摘编自郑帅《1930年后期华北根据地水灾治理与动员》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1910年巴黎和1939年天津抗洪救灾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10年巴黎和1939年天津抗洪救灾呈现不同特点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39年华北根据地水灾治理的意义。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自古及今,东西方各国的制度建设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材料一 随着罗马共和国的对外扩张,元老院制定了《行省法》,在征服地区设立行省,并向每个行省委派总督1人、副总督3人和财务官1人,委托他们代表元老院进行统治。总督通常由却任的执政官担任,在行省内拥有生杀予夺的全权,罗马对其监督很小。元代行省是中书省的派出机构,称为“行中书省”。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没有来自中央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征收制度,也不得调动军队。

——摘编自何成刚主编《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材料二 中国古代文官科考制度

级别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组织各府、县学官面向本府、县招考各省学政面向本省秀才招考礼部面向全国招考皇帝或钦差主考
录取称谓秀才举人贡士进士
考试内容儒家经典、时政策论、政府律令、皇帝训示
人才流向秀才有办私塾的教学资质;举人、贡士可充任官府幕僚;进士可入翰林院或直接任官

——据张小华《东西方典型政治制度的演变》整理

材料三 制宪是治国理政中最重要的“顶层设计”。1787年前,美国中央政府无权制定统一关税,且与各州在铸币、外交、防务等方面存在权力争执。各州之间在管理界线、商贸拄来、国会席位分配等问题上互不相让。南方与北方的两种经济形态也矛盾重重。有鉴于此,“制宪者们”经数月争吵辩论,为美国作出了许多开创性的“顶层设计”。

——摘编自何成刚主编《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古代罗马与中国元代行省制度的差异。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文官科考制度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建国初期在制度上的“顶层设计”,并简析其意义。
2021-09-02更新 | 19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的现代化初步完成于16—18世纪,在政治经济上的主要标志是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摩尔主张各国政治现代化道路主要有莱法美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德意日的法西斯主义和俄中的社会主义三种模式。英国在早期现代化中捷足先登,成为西方最早的原生性(内源性)现代化国家。

——摘编自徐浩《自下而上:英国原生性现代化的起源》

材料二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知识精英开始认真关注国际世界。1864—1894年间,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掀起了了历时30年的洋务运动——同光中兴。不幸的是,伴随着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洋务运动的工业现代化全面失败。随后各种主义和思潮都在中国进行过尝试,都没能解决中国的现代化问题。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先进分子看到了一种代表人类社会前进方向的全新制度选择,走上了一条全新的现代化道路。

——摘编自蓝志勇《中西方现代化历程的比较与思考》

有学者认为,中国和西方国家从传统走向现代都经历了艰苦历程,他们现代化的过程和结果各具特点,但都走出了自己的道路。概括中英两国走上现代化的路径特点,并以中英为例评述该学者的观点。(要求:赞成该观点或另提出一个主要原因均可,并阐述理由)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的英国,慈善事业兴起,有着种类繁多、数目惊人的慈善机构和慈善组织。慈善团体或机构都包括以认捐为前提的组织方式,入会会费、每年会费、一次性捐赠、募捐使慈善社团岁入动辄上千英镑。约束机制主要包括监督机制和惩罚机制。监督机制既体现在行政监督中,也体现在财务监督方面。行政监督包括年会、会长或委员会对社团记录的审查、会长对慈善机构的视察等少数服从多数的决策方式。慈善社团或机构的规定大多数都包括惩处办法,详细又严格。但是惩罚并不是目的,要求成员在处理会务时保持肃静、规定必须交纳会务费以及保障有资格享受福利的会员利益不受侵犯等,但大量善款依然不可避免地被侵吞、贪污或挪用。英国的18世纪由于慈善活动活跃,特别为英国下层民众提供服务而被誉为“慈善时代”。

——摘编自姜鹏成《18世纪英国慈善事业组织和运行机制初探》

材料二   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颁布,当年还成立了中华慈善总会,还举办了中华慈善奖的评比活动,在社会上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激发了社会民众积极参与慈善事业的热情。2008年发生的汶川地震,社会上掀起了开展慈善事业的高潮,同年还举办了奥运会,我国南方遭遇了雪灾,当年接受的捐赠款物是前一年的3倍多,尤其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报告明确要求“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对慈善事业发展作出了重大决策部署。慈善组织根据全国各地不同地区、不同地点量身打造了帮扶手段,切实在脱贫攻坚战中展现了自己的担当。

——摘编自李春鸽《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18世纪英国慈善事业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世纪英国慈善事业和新中国慈善事业的相似之处。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发展慈善事业的意义。
2023-12-14更新 | 122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