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26 道试题
1 . 20世纪30年代,拉丁美洲是世界主要的谷物供应地区,亚洲、非洲亦有少量余粮出口。而到50年代,拉丁美洲净出口额仅有100万吨谷物,亚洲地区则变为净进口地区。80年代初,拉丁美洲、非洲和亚洲年净进口数量竟高达9000多万吨。这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国际经济旧秩序的长期存在B.第三世界农业发展的长期落后
C.新兴国家工业化战略的影响D.世界经济中心转移趋势的加快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原始社会末期出现的玉石钺,最初是一种农具,后来演变成为兵器,最后成为刑具。玉石钺的功能变化反映了(     
A.社会演进的趋势B.早期文明的成熟
C.原始农业的发展D.生产工具的革新
3 . 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中,拉丁美洲占有重要地位。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成立了“美洲国家事务协调办公室”,协同其他政府和私人团体,利用广播、出版印刷和电影等宣传媒介,在拉美国家进行文化宣传活动,并对纳粹的宣传活动予以反击。美国对拉美的文化外交,促进了美国文化外交手段中文化宣传政策和文化交流政策的结合。

——摘编自郑欣然《二战时期美国对拉丁美洲的文化外交》

材料二在拉丁美洲地区,美国学校起步比较早,影响深远。美国学校是美国全球布局的一支“隐性”力量,服务于美国的国家利益。这些美国学校早期主要是由美国的教会组织、在拉美的美国商业企业或社会团体等创建。一个目的是为暂时居住在拉丁美洲的美国青少年儿童提供一个与美国国内教育水平相匹敌的教育项目。另一个目标是使拉丁美洲学生能够在自己的国家继续学习英语,同时要求掌握的英语知识和使用英语的能力达到在美国上大学或生活所需的双语能力。

——摘编自王金兰《二战后美国在拉美开办美国学校的背景及特点分析》

材料三在文化上,为了与前苏联宣传抗衡以及消除法国和其他欧洲国家在巴西的文化影响,美国的公共信息、文化交流和教育援助项目等有效地促进了美国文化价值观、思想、标准和生活方式在巴西的广泛传播。美国政府在战后初期采取了各种措施试图让巴西按照美国确定好的方向发展,致使巴西出现了“美国化”的趋势。这种趋势在拉美其他国家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从历史的发展来看,美国的政治和经济影响是“有形”的,见效快,但很容易导致变化也快,甚至是“可逆转”的。而文化的影响却是“无形”的,会潜移默化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也会大大有助于文化输出国实现其政治和经济利益。

——摘编自王晓德《美国“文化帝国主义”与拉丁美洲》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在拉美独立后推行的主要外交政策,并根据材料一分析二战时期美国对拉美开展文化外交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二战后美国在拉美推行“文化帝国主义”的主要影响。
2023-08-18更新 | 92次组卷 | 5卷引用:云南省大理州民族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中国古代关于行政区划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山川形变和犬牙交错两条原则。周振鹤在《中国历史政治地理十六讲》一书中指出,在中国历史上,这两条原则是同时并用的,但越到后来,犬牙交错的原则越占上风。这一变化反映了(     
A.地理因素决定了行政区划B.行政区划调整日益简单化
C.中央集权日趋加强的趋势D.行政区划调整具有反复性
5 . 下图所示为1979~1992年国内学术文章中使用某些经济领域关键词的频率统计。图中变化趋势反映了当时我国(       

注:图中的“南斯拉夫”特指20世纪50年代以来,南斯拉夫对“社会计划”与“工人自治”相结合的经济模式的探索。
A.发展市场经济已成为共识B.对外开放侧重于面向东欧国家
C.农村改革带动了城市改革D.人们的思想解放程度有所提高
2023-07-11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楚雄州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881年至1943年,英国文官人数增长了约14倍,在19世纪最后的20年里,每10年增长文官数量超过3万,到20世纪初,每20年增长的文官数量都超过20万。这一变化体现了(     
A.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B.政党内阁的效率提升
C.政府职能扩大的趋势D.政治腐败问题的加剧
7 . 2022年11月15日二十国集团(G20)国家领导人再次相聚在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在“共同复苏、强劲复苏”的主题下,借助今后几年发展中国家连续轮值G20峰会的有利条件,协同“金砖+”合作机制,加快合作成果转化。将极大地促进G20全球治理机制的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根据材料回答全球治理机制变化的背景(     
①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政治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②二十国集团积极致力于构筑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
③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共同问题,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独立应对这些挑战
④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促进多极化趋势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023-03-01更新 | 127次组卷 | 3卷引用:云南省临沧市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明太祖编订《大诰》,宣布“一切官民诸色人等,户户有此一本,若犯笞杖徒流罪名,每减一等”。建文帝时下诏,官民犯罪一律“依《大明律》科断”,废除《大诰》。明成祖即位后为打击异己,恢复《大诰》,不久后又废止。《大诰》的兴废变化(     
A.印证了皇权高于一切B.说明了法治观念牢固
C.体现了中央集权重要D.反映了社会进步趋势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全面抗战后,面对战争的硝烟,各种论调此起彼伏,“速亡论”和“速胜论”随着战争风云的诡异多变与战场形势的急速演进,不时甚嚣尘上……1938年5月,毛泽东连续发表文章,系统地阐述了持久战的理论,并预见了抗日战争的历史进程,毛泽东不仅将战争划分为三个历史阶段,而且还从中日双方实力的基本情况及其相互转化的演变态势上,指出了各阶级敌我力量变化的基本趋势。

——摘编自中青网《毛泽东写作〈论持久战〉》

材料二   1937年8月11日,周恩来在南京国防会议上,就中共中央关于全国抗战的持久防御战略方针和作战原则作了阐述,对国民政府制定全国抗战的战略谋划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南京国防会正式确定了持久消耗的战略方针,作战规划最终落实在持久抗战主旨上……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副总参谋长白崇禧认为毛泽东的持久战战略思想是克敌制胜的最高战略方针,故将《论持久战》的精神归纳为“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并让军事委员会通令全国,以此作为抗日战争中的战略指导思想。

——摘编自王先明《中国近代史(1840—1949)》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毛泽东持久抗战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持久抗战思想引起国民政府及将领共鸣的原因及持久战思想的影响。
2023-03-03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楚雄州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关贸总协定在1948年生效时,23个缔约成员里只有8个发展中国家;1995年乌拉圭回合谈判时,成员中的发展中国家数量增加到了52个;1996年世界贸易组织新加坡首届部长级会议前夕,这一数字达到了96个,占了成员总数的3/4,这种变化是因为(     
A.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B.国际经贸格局的变迁趋势
C.两极格局和冷战时代终结D.科技革命的影响与日俱增
2023-05-31更新 | 526次组卷 | 11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州开远市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6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