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3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明代前期,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土司要向朝廷上贡本地土特产,朝廷“厚往薄来”,给予大量赏赐。但到了清代雍正年间,土司虽继续上贡,而朝廷却不再赏赐。这表明西南边疆地区(       
A.社会矛盾得到缓和B.突破了传统的朝贡体系
C.经济结构有所变化D.与内地一体化趋势加强
2023-04-08更新 | 356次组卷 | 4卷引用:广西玉林市博白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初编制赋役黄册,又测量天下田土,编制成鱼鳞图册,写明田主姓名、田土面积、品质等,用来核实土地产权及税粮责任……正统元年(1436年),朝廷开征“金花银”,将江南地区应纳的田赋米麦400余万石,折算为白银100余万两,运入宫中的内承运库。东南地方的赋税大幅度地由实物转变为货币。其后,赋税折银从江南铺展到其他地区。到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的时候,各地以州县为单位,依据新近清查的土地数额,将原来额定田赋、力役、贡办等应承担的赋役,除了苏、松、常、嘉、湖地区供应京师食用的潜粮以外,一概折合为白银,官收官解……明中叶以后的赋役体制变动趋势在清代继续发展。经过康熙朝60余年的恢复与发展,清朝自1712年起,实行滋生人丁“免其加增钱粮”的政策,以全国丁银额数字最高的1711年为准征收丁役(折银征收,即“丁银”),以后增加的人口不再计算丁役。雍正元年(1723年)开始,又在全国推行“摊丁入亩”,将丁银全部摊入地亩,与田赋一体征收。

——摘编自赵轶峰《明代经济的结构性变化》

材料二黄仁宇根据《大明会典》及各地方志的记载,对晚明全国的农业税率进行了估计,如杭州府的税率为6.7%到10.05%(主要受粮食价格影响);山西汾州府的平均税率为8.3%(粮食均价为每石0.6两白银);湖广安化县在16世纪中期税率为3.9%(粮食均价为每石0.3两白银),17世纪初税率为5.9%(粮食均价为每石0.2两白银);南直隶溧阳县最低税率为1%,最高税率是5.4%。

——摘编自万明《晚明社会变迁问题与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朝至清中期农业赋税制度变化的主要趋势。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后期至清中叶农业税制改革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吕氏乡约》在原约后,本附有罚式、聚会、主事三段,朱熹在《增损《吕氏乡约〉》中剔除了其中残留的“刑治”的影子,完全删去罚式,改聚会为读约之礼。这些变化反映出(     
A.儒学开始向基层渗透B.德化原则得到发展
C.乡约带有强制约束力D.礼法合流成为趋势
4 . 下图反映了中国古代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地位的变化趋势。图中变化趋势可以反映(       
A.国家政策的变化主导了两条丝绸之路地位的变迁
B.两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政权阻碍了陆上丝绸之路
C.朝代更替是明末清初海、陆丝绸之路下降的主要原因
D.魏晋时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使海上丝绸之路地位上升
5 . 英语每年都会增加一些新词汇,如近些年增加了“The Belt and Road”(一带一路)“Multilatcral Freo Trade System"(多边自由贸易体制)、"Global Supply Chain"(全球供应链)等一些词汇。材料中这些新词汇反映出(     
A.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B.世界文化观念渐趋统一
C.英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D.英国的世界地位不断提高
2023-12-17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铁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6 . 明清时期,广东佛山镇“俗善鼓铸”,铁器制造业规模宏大,铸器精良,远近闻名,仅炒铁作坊就有数十个,每一作坊有“数十砧,一砧有十余人”,从事炒铁的工人加在一起,“人有数千”,皆系雇佣而来。这从侧面反映出当时(       
A.江南市镇生产的专业化B.工商联合生产并形成制铁行业垄断
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达D.民营手工业劳动力商品化趋势明显
7 . “当前大国力量对比的差距正在缩小,美国的领导力和主导力在下降,欧洲的自主自强意识在增强,俄罗斯力图重振大国雄风,中国国际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这表明(     
A.世界多极化趋势日益加强B.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受阻
C.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D.新的政治格局已经形成
2023-12-17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铁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8 . 在中国古代赋税征收中,原定征收的实物称为“本色”,改征其他实物或货币称为“折色”。如表为明朝不同时期折色物品一览,这可用来说明(     
A.折色加重了百姓的赋税负担B.明朝赋税征收来源比较丰富
C.白银货币化的趋势日益明显D.商品经济导致实物交易锐减
2023-12-07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新学术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联考历史试题
9 . 1986年,中央从乡镇企业所有制归属角度,将其归纳为乡(镇)办、村办、联户办、户办4种基本形式一起发展。到1987年,全国乡镇企业4个层次的占比情况见下表。这说明,这一时期我国(     
1987年全国乡(镇)、村、联户、户办企业比重
层次企业个数(万个)占总数%职工(万人)占总数%总产值(亿元)占总数%工业产值(亿元)占总数%
总计179021008805.1104764.110032416100
乡(镇)办企业422.42397.527.21825.838.31345.841.5
村办企业11636.62320.726.41411.529.61149.935.5
联户办企业11896.8923.610.5424.88.9282.98.7
户办企业147384.23163.335.91102 23.146514.3
A.农村土地所有制形式有所改变B.城乡间差异呈缩小趋势
C.解决了农村的剩余劳动力问题D.农村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10 . [新民主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土地政策]

材料   土地高度集中是在近代中国的土地制度下存在的一种极不合理的社会现象,到南京国民党政府建立时,这种土地高度集中的趋势非但未能遏制,反而逐渐加深。国民党在执政中试图改变这种土地高度集中的社会现象,出台了土地法令和《细农保护法草案》,提出“佃农缴纳租项等,不得超过所租地收获量的百分之四十”。中国共产党也在根据地和解放区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的土地政策和法令,并不断根据中国革命的实际适时进行调整。两党政策制定的基本出发点都是“平均地权”,旨在实现“耕者有其田”,但两党的土地政策所取得的成效有很大的不同。

——摘编自廖光珍《民主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土地政策的比较)

根据材料,围绕“国共两党的土地政策”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完整。)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