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7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战过后,西德满目疮痍,经济停滞不前。德国农村土地广阔,劳动力低廉,吸引了企业家的眼球,而政府又通过财政支持等手段鼓励工厂搬迁,于是大规模工厂转移至农村。在这样的背景下,德国政府希望采取土地合并的方式缩小城乡贫富差距。20世纪70年代,随着环保意识的觉醒,许多城市居民为了追求宽敞的住房,良好的空气而迁往乡村,无计划的返乡导致村庄失去原有的特色和魅力。1976年《土地整理法》得到修订,“村庄更新”明确写入德国法律条文,推行的建设项目着眼于保护古建筑,发展村庄特色,走绿色发展道路。村庄更新便从土地整理和土地改革的工作范围内衍生出来关于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任务,并纳入整个规划体系。村民们也积极参与对村庄更新项目的整个过程,提出自己的建议和利益要求。21世纪后,村庄更新着力发展生态、休闲、旅游等多个产业,转变传统农业发展模式.发展现代科技农业,主要方向有环境农业、原料农业、基因农业,农村发展呈现勃勃生机。

——摘编自常江等《德国村庄更新及其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借鉴意义》

材料二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必须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推进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与主要进口来源国农业合作,推进双边或多边合作机制建设,建立稳定持续的农业合作关系。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必须摆脱贫困和巩固脱贫成果,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同时,多举措推动乡村产业提质增效,延长乡村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强化品牌建设。强化乡村产业振兴的人才、技术、市场、土地等要素保障。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乡村振兴,促进乡村生态高质量振兴的融合共振、“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协同发展。城乡融合程度是检验乡村振兴水平的重要标准,把乡村振兴工作统一到城乡融合中来,不断促进城乡融合水平提升。

——摘编自张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强国的路径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德国实行村庄更新的原因并概括其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强国的路径。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德国村庄更新和中国乡村振兴带来的共同影响。
2023-12-29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楚雄东兴中学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初海地宣布摆脱法国殖民统治开始至19世纪末,共有18个拉丁美洲国家取得了民族解放运动的胜利。这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方面,西班牙在美洲殖民地力量分布并不均匀,另一方面,拉丁美洲国家在独立过程中,存在跨境互助的情况。这种区域主义的初步实践受到法国大革命精神的鼓舞和启蒙思想的指引,在玻利瓦尔、圣马丁等解放者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综合来看,在世界范围内,19世纪初的拉丁美洲民族解放运动虽然具有进步意义,不过却是一场自上而下、由精英所主导的革命,很大程度上并未改变当地社会结构,这一状况影响着独立后的拉丁美洲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

材料二   19世纪独立的18个拉丁美洲国家

序号国家名称宣告独立时间
1海地1804
2巴拉圭1811
3大柯伦比亚委内瑞拉1811
4哥伦比亚1819
5厄瓜多尔1822
6阿根廷1816
7智利1818
8秘鲁1821
10中美联合省危地马拉1821年宣布独立,加入墨西哥;1823年脱离墨西哥,建立联邦;1838年分为五个国家
11
萨尔瓦多
12
尼加拉瓜
13
洪都拉斯
14
哥斯达黎加
15巴西1822年建立帝国;1889年成立共和国
16玻利维亚1825
17乌拉圭1825
18多米尼加1844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张维琪《拉丁美洲泛美主义国际思潮的演进——文化与国际关系的视角》

材料三   20世纪60年代末智利的国民经济的命脉(铜和硝石的开采、加工与出口)完全被西方资本控制,美国资本的掌控尤其突出。1970年深受马克思主义、切·格瓦拉思想影响的左派阿连德当选总统,开始推行被称为“智利社会主义之路”的规划,推动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实行土改、大搞国有化,将大量的资源分给穷人。阿连德政府的“社会主义之路”政策的实施在开始取得了一些不俗的成就,廉价住宅建设突飞猛进;失业率从1970年的8.3%下降到1971年的4%;在农村,当局两年内把属于大农庄主的500万公顷土地陆续分给无地农民;1971的工业增长达到12%。但虚假繁荣的背后隐藏着深刻的危机,第二年生产就开始滑坡,出现严重的经济困难,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不满情绪随之增长。阿连德激进的改革措施导致了智利社会与政治的动荡。

——摘编自张金生、苗淑娟《阿连德的“社会主义之路”给我们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拉丁美洲国家民族独立运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70—1973年智利阿连德改革的背景。
(3)综合上述三则材料,谈谈拉美国家的独立和建设对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启示。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严复(1854年1月8日—1921年10月27日),原名宗光,字又陵,后改名复,字几道,福建候官县人,近代极具影响力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著名的翻译家、教育家。严复提倡西学,反对洋务派“中体西用”的保守主义,他以进化论为核心,倡言以自由平等的公民伦理为“新民德”的典范。严复对西方文化最简明的概括是“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这是现代公民伦理的核心价值。关于亚欧公民伦理之对举,严复强调,三百年来,欧洲之兴盛与亚洲之衰微,原因就在于平等与不平等。族群的进化归根结底取决于个体的力量,国家由公民积聚而成,公民强则国家强。而公民的强大,源于其个体之体力、知识和道德的发达。因而,中国的富强之道,在于“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即:德育尚公,体育尚武,智育尚实。

——摘编自高力克《自由演化与传统:严复的伦理观》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严复公民伦理观的内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严复公民伦理观产生的背景。
4 . 以民族主义动员起来的基层社会在满足政府动员社会、抵御外辱的同时,也可能对现有社会秩序形成巨大的威胁,甚至可能酿成剧烈的社会动荡。这可以用来说明(     
A.太平天国兴起的背景B.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C.义和团运动加速了清朝的灭亡D.辛亥革命能够成功的社会基础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40林则徐翻译的《四洲志》中,第一次在中国介绍和传播西方图书馆。
1847上海天主教耶稣会设立第一家近代图书馆——上海徐家汇天主堂藏书楼。
1896梁启超发表的《西学书目表》,可以模糊地看到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综合性图书三大基本部类的雏形;对近代目录学和分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1899清政府号令全国书院改变原有藏书形式,开始逐渐过渡为近代学校图书馆。
1915教育部颁布《通俗图书馆规程》,规定各省治、县治通俗图书馆,储集各种通俗图书供公众阅览;对私立图书馆作出了规定。
1919教育部公布《全国教育计划书》指出:图书馆之启导学术,其功用等于学校。
1924李日垓在云南腾冲县和顺乡建立了和顺阅书报市,是中国最早的农村图书馆。

——摘编自王平、王雨潇《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社会起源》

材料二   1653年,曼彻斯特市成立了免费对公众开放的切塔姆图书馆,这是英国最早的公共图书馆。1669年,作家约翰·伊夫林提出为公共图书馆立法的建议,此后,主张以公共税收来维持免费图书馆的建议增多。18世纪,工业和科学的发展逐渐战胜神学,人们知识水平不断提高,于是,英国逐渐产生教区图书馆、咖啡屋、慈善学校和机械工人学校等各类信息传播载体。1850年,尤瓦特提交的《公共图书馆法》议案经过议会的反复斗争最终被认可,英国第一个公共图书馆法令生效。此后,英国的议会文化使得公共图书馆大行其道,公共图书馆迅速成长,到19世纪末,英国公共图书馆数量超过100个。

——摘编自《英国公共图书馆产生的背景及历史意义》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图书馆兴起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8、19世纪英国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图书馆所承载的社会功能。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不仅改变了当时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对比,而且还直接冲击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美国在远东的战略部署。在新中国成立后约二十多年的时间里,美国历届政府对华政策的一个基本特征是全面遏制,由此导致中美关系不可避免地走向敌对与冲突。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转变: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军事实力对比朝着有利于苏联的方向发展,美苏全球争霸的战略态势呈现苏攻美守的局面,同时美国还深陷于越南战争的泥沼而难以自拔;另一方面,苏联已取代美国成为中国最危险的敌人。来自中国北部的安全威胁愈益增强。这些重大因素,连同中美现实主义式的外交互动有力地促成了中美外交的革命式接近。

——摘编自袁校斌、晋军《20世纪70年代后中美关系发展模式研究》

材料二在任何国际政治场景中,身份界定是确定两国关系性质的根本前提。只有在明确对方的身份之后,才能够确定双方关系的性质,并以此决定交往方式和制定相关政策。尼克松访华之后,中美经历了一段关系良好的时期,在共同应对苏联威胁中进行了诸多方面的合作。1997年,美国政府明确表述了全面对华接触政策,中美承诺共同致力于建立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伙伴关系;1999年,在中美建交20周年之际,李肇星大使发表《中美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的演讲;2011年,中美发表联合声明,确认将共同努力,建设互相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特朗普总统执政之后,中美关系跌至谷底,美国的一个重要行为就是明确了中国的对手身份。在这样一种身份政治的背景下,美国将中国视为竞争性、挑战性的大国,将美国过去几十年试图以接触政策将中国纳入国际体系的做法视为战略失误。

——摘编自秦亚青《美国对华战略转变与中美关系走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大国关系的因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美关系走向的认识。
2023-03-01更新 | 20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大理州大理市2023届高三区域性规模化统测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72年,李鸿章奏请“设局招商”,试办中国现代轮运业,以实现“自强求富、振兴工商、挽回利权”的目的。德国驻华公使巴兰德认为“中国办理海疆十余年,惟招商局深中肯。若办成有效,洋人之气不待战而慑矣。”招商局成立后,开风气之先,以“招商集股”方式向民间筹集资金;开辟了多条沿江、沿海和远洋航线,将中国航运权收回五分之三;相继参与兴办了上海织布局、仁和保险公司、开平矿务局、汉冶萍厂矿等公司。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将招商局改组为中国人民轮船总公司,香港分公司继续保留招商局名号,直属总公司领导。经过改组,招商局结束了分散经营的状态,在管理体制上达到了统一,实力不断增强,成为新中国水运事业的中坚力量。1978年,交通部向国务院报送《关于充分利用香港招商局问题的请示》,这将招商局再次推到时代的潮头。1979年,中国第一个对外开放的工业区——招商局深圳蛇口工业区正式成立。除了开发、建设工业区,招商局还在其他领域进行大胆的探索。1986年,新中国第一家股份制银行——招商银行正式成立。2003年,招商局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扩张港口业务,经营业务日益多样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不断增强。

——摘编自胡政主编《招商局画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轮船招商局成立的背景,并简析招商局成立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招商局快速发展的原因。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欧盟成立之初,对非洲的援助集中在贸易、产业和财政方面的合作上。20世纪90年代末,援助部门涉及经济结构调整、人道主义援助、公民社会等多个领域。进入21世纪后,欧盟增加了对非洲的人道主义援助,并加强了双方在解决地区武装冲突和打击恐怖主义方面的合作,还表示尊重人权、民主、法治是双方伙伴关系的基本要素。欧盟开始注重向国际多边机构靠拢,注重与其协调一致,注意和其他大国以及各类国际组织开展合作,以期在新形势下深化欧非双边关系。

——摘编自刘丽云《欧盟对外发展援助政策的变化及其原因》

材料二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顺应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与非洲国家创建多边发展平台——中非合作论坛,实现了中非关系的历史性跨越。同时,中方加强了该论坛的后继行动机制建设,以确保各项对非洲援助承诺的落实。基于非洲受援国的现实需求,中国对非援助秉持“平等相待、维护共同利益”的原则,通过提供优惠贷款、项目合资合作等形式,充分展现了中国和平发展的大国形象。

——摘编自赵金合《新世纪中国对非洲援助的特点、动因和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盟成立后对非援助的政策特点及其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欧盟相比,21世纪中国对非援助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非关系发展的认识。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初依据秦制重建了三老体系,在“毋烦民,欲为省”的思想下,《汉书·高帝纪》二年令:“举 民年五十以上,有修行,能帅众为善,置以为三老。”《汉书·百官志》载:“三老,掌教化。”除此之 外乡官之首的三老作为当地人管理地方治安、解讼埋怨、还可向朝廷反映地方官的政绩。《后汉 书·明帝纪》注云:三老“劝导乡里,助成风化。”汉初孝廉大多只闻于乡里,没有三老一级的推荐 无法闻于州郡。武帝至宣宗时期,拥有较少乡间势力背景的啬夫作为国家控制乡间的最根本官吏,逐渐成为联系朝廷和民间基层的中坚力量。东汉时期许多乡官凭借自身权势决定乡间 事务,三老无法再随意行使权力。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以宣传礼仪道德为本职的三老原本的功能已基本丧失,自此渐渐湮没。

——摘编自张智慧《汉代乡官研究》

材料二   宋代乡、耆与都保等乡村组织成为整个国家行政组织的“神经末梢”,国家赋予这些组织在乡村社会中催征赋役、维护治安、处理公共事务等职责。熙宁六年(1073)规定的保甲法将十户 为一小保改为五户为一小保。因血缘关系形成的宗族组织,其构建依据“有补治道”的原则,注重封建伦理的教化与培育,使乡村子弟自觉遵行三纲五常,由“孝”“慈”向“忠”“敬”转化,将家 族伦理与国家、社会伦理相结合。除此之外,民间经济组织、民间宗教组织、民间武装等各种各样的非血缘组织也不断出现。这些乡村民间组织或有浓重的国家政治设计色彩,或受到国家严格控制,或是非常状态下产生,均非乡民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组织起来的。

——摘编自谭景玉《宋代乡村社会“自治”论质疑》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初设置“三老制”的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老”逐渐湮没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乡村治理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1852年,美国作家斯托夫人以身处奴隶制枷锁下的黑人的悲惨生活为背景创作了《汤姆叔叔的小屋》;1853年由乔治·艾肯将其改编为戏剧。该剧在纽约上演时,演员大声宣告;“我宁愿要破衣裳、烂房子,也不要属于他人的最好的东西。”此类作品的出现(     
A.展示出深刻的时代烙印B.体现了废奴主张的趋同
C.取决于受众的审美倾向D.得益于国内战争的结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