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00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80年到1988年的两伊战争期间,伊拉克欠下科威特的债务为140亿美元。伊拉克希望石油输出国家组织降低石油产量,上涨石油价格,获利后偿还债务,并声称它作为其他阿拉伯国家与伊朗之间的缓冲地在两伊战争中为所有阿拉伯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199082日伊拉克军队入侵科威特,当天,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托马斯.皮克林积极说服安理会通过旨在谴责伊拉克并敦促其从科威特搬军的决议案,86日,联合国通过了要求各成员国支持对伊实施制裁的决议案。布什积极做西欧国家领导人的工作,努力说服他们支持美国提出的决议,并争取赢得中东和阿拉伯国家的支持。美国动员建立一支在联合国的旗帜下、由来自世界二十多个国家组成的陆海空军事力量联盟。1991227日联合国联合军队的军事行动宣告了伊拉克的失败,恢复了科威特的主权。

——摘编自李凤菊《两次海湾战争时期的英国对美政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加入海湾战争的原因。
2021-12-26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17年以后,在沈祖荣、载志赛等一批学成归来的图书馆学家的大力倡议下,以仿效欧美图书馆精神来改革和发展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运动,便在全国开展起来。而北洋政府把退还的度子赔款用于中国的图书馆建设,将这一运动推向了高潮。新图书馆运动直接导致了传统藏书楼向公共图书馆的巨大转变,从此,近代公共藏书的观念深入人心。新图书馆运动在促进图书馆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为繁荣近代学术文化,普及民众教育做出了独有的贡献。

——摘编自张静庐《中国近现代出版史料》

材料二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得到普及,这给图书馆的管理和发展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1世纪新图书馆运动就发生在我国图书馆从传统图书馆向现代信息技术装备的现代图书馆转变时期。进入21世纪,我国先后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和学习型社会等先进观念和思想。但是,面对图书馆事业发展的诸多挑战,还需要图书馆界做出及时、准确、有力的回应。

——摘编自覃惠迪等《中国两次新图书馆运动比较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初新图书馆运动兴起的背景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1世纪初新图书馆运动发生的原因。

3 . 材料   新中国有一位外交家非常特别,是半路出家,却为新中国的外交屡建奇功。他就是传奇上将——李克农。他是朝鲜停战谈判中朝联合代表团第一指挥官。1951531日,美国表示准备以任何方式与中国共产党人讨论结束朝鲜战争问题。623日苏联提出关于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的建议,当天美国就表示同意。朝鲜谈判的信息传来后,毛泽东召见时任外交部副部长李克农说:“我要你去坐镇开域。”李克农在朝鲜停战谈判期间,坐镇幕后,运筹帷幄,挂败美国的各种谈判阴谋,谈的时候就谈,停的时候就停。对方想打,就奉陪到底。对方以沉默对我,我就以沉默对他。李克农在谈判最后阶段,提出“送签”建议,推动停战协定顺利签订。李克农高超灵活的外交技巧,为赢得朝鲜停战谈判胜利立下了卓著的功勤。

——王仕军、喻文《李克农将军的外交生涯》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李克农将军去朝鲜进行停战谈判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指出李克农将军在朝鲜停战谈判中的地位,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形成的原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初至嘉靖年间,小说的特点是事有所本,不完全虚构、凭空编撰,具有一定的史实性和正统性,都极力强调儒家义理。嘉靖以后的小说不再一味地遵循儒理,小说中情盛于理的意识愈加浓重。清初至乾嘉时期,正统儒理得到了强化,重新注重讲论儒理,部分小说成了儒士作者的传声筒。清代嘉庆以后,随着八股文的逐渐衰败,小说也不再受限于儒家义理的论说,时常出现批驳和反对等言论。

——王玉超《明清科举与小说》

材料二   以戊戌变法失败为契机,引发了梁启超等人的反思,他们把由原来以变革政治制度为中心的变法运动一变而为以“新民”为标志的文化启蒙运动。在“小说界革命”推动下,小说创作被提高到社会改革的至关重要的地位。五四过后,纷纷出现的新报刊、新团体,大多以科学和民主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以科学和民主作为动员群众的口号。小说,由于其特有的形象性和艺术感染力,就被新文化先驱首选为启蒙的工具。

——王媛《启蒙文学思潮影响下的小说创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小说特点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小说作为文化启蒙工具的背景及影响。
2021-12-26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战国时代开始,“本”“末”成为泛指农业和工商业的专用术语。各学派无不认为农业是“本”业,手工业和商业是“末”业,但在如何对待“末”业的问题上,各家则存在较大差别。从总的倾向看,儒家对“末”业采取了比较宽容的态度,不但不反对私商的货殖行为,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允许奢侈品的生产和流通,但对“末”业中有悖于礼义规范的行为表示反对。墨家对“末”业的看法与儒家接近,只是极力反对“末”业中奢侈品的生产和流通。道家和法家不仅极力否定“末”业本身存在的合理性,而且还有把“末”业扩大到“本”业以外所有行业而一概加以拒斥的倾向。

材料二   古希腊虽然没有产生与中国类似的“本”“末”的概念,但从古风时代晚期起,也出现了许多关于农业和工商业及其相互关系的思考。思想家和改革家们无不认为农业是国家的“本”业,手工业和商业是“末”业,但他们在对待“末”业的问题上也存在不小的分歧。其中,梭伦和色诺芬注意到了“末”业对“本”业的补充和促进作用,二者对“末”业的批评仅限于道德层面。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在肯定“末”业中具有自足性质的部分的同时,极力反对“末”业中具.有营利性质的部分。来库古则通过立法几乎取消了一切“末”业。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刘家和主编《中西古代历史、史学与理论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各学派对工商业态度产生差异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希腊农工商业观念形成的社会背景。
2021-09-30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双基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6 . 明堂

材料一 西周的明堂是朝堂及太庙的美称。《礼记》等典籍记载,周公曾于明堂“朝诸侯”祀文王”。《周礼》记载,西周明堂“东西九筵,南北七筵”,即长方形布局。春秋战国的阴阳五行家则将明堂设想为独立于朝堂、太庙之外的建筑,将其描绘为“亚”形布局。

材料二 汉武帝根据儒生的建议,尝试复原儒家经典中记载的明堂。汉代儒生提出,明堂为“亚”形布局,符合阴阳五行之数。东汉《白虎通义》载:“天子立明堂者,所以通神灵,感天地,正四时,出教化。”汉代明堂都是独立建筑。目前发掘的汉长安城明堂遗址中心建筑即呈“亚”形。

材料三 汉代以后,明堂一直是皇帝祭祀与布政的重要建筑。北魏孝文帝曾下诏“起明堂”,模仿汉制在平城南郊建立明堂,并亲赴明堂祭先祖、“布政事”。北魏迁都后,宣武帝再修洛阳明堂。

(1)阅读材料一、二,指出汉代复原的明堂与西周明堂的差异,并结合汉代思想背景,说明产生差异的原因。
(2)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分析北魏为何重视修建明堂。
2021-09-06更新 | 5109次组卷 | 28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战国时,任何思想家都不抱狭义的国家观念。诸子理论,虽各家各派立论不同,然其都以天下为对象。所以共同要求者,乃是天下之治平,非各自国家之富强。秦人能统一天下,实已是当时社会一共同要求。

——摘编自钱穆《中国学术忍想十八讲》

材料二   董仲舒主张“王”的地位因天命而被确立起来,“王”通过正己而正人,并借此实现王道大统;君权源于天命,君主之治就必须是天道在人间的再现;天道尚阴阳,阳为主、为德,阴为辅、为刑,因此“德主刑辅”就是君主应当坚持的政治格言;国家主导型统治思想必须向儒家理论倾斜,并主张“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皇帝应改变官僚体制的结构以便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德礼之治,通过官吏之举动的“上行下效”来完成。董仲舒之学完全可以被视为汉代皇权理论与儒学相连的关键一环,也为“天人三策”之后汉代君臣有关皇权性质的言说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

——摘编自朱《略论汉代皇权观的儒学化以汉代德主刑辅思想演进的政治背景为切入点》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战国诸子理论的共同要求,并分析其对中国历史发展所产生的积极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皇权理论提出的原因并评析其影响。
2021-06-11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大理州南涧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黑龙江省虎林市虎头镇,地处我国东北部边陲,它恰似正对苏联符拉迪沃斯托克和乌苏里斯克咽喉部的匕首,又像直插苏联沿海州心脏部的长矛枪尖。日本关东军把虎头视为实现其“北进”计划的重要战略基地。1934年,他们驱使数十万中国劳工,历时6年,秘密建成虎头要塞,许多劳工被折磨致死或惨遭屠杀。虎头要塞战役从194589日开始,到826日结束,仅仅17天,便以日本关东军守备队被全歼而告终。在虎头要塞战役前,有相当多的中国人冒着生命危险为苏联红军提供情报。苏联红军大炮、坦克和飞机协同作战,显示了强大的威力。

——摘编自马维颐《对虎头要塞的初步研究》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军修筑虎头要塞的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虎头要塞战役的历史背景并指出日军战败的原因。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为了迫使重庆国民政府投降,对香港和仰光实行轰炸,接着又切断了滇缅公路,使大量的援华物资无法运进中国。为保证二战亚洲战场上对日作战的军备物资,中美两国决定联合开辟新的国际运输线。

驼峰空运开始后,规模逐渐扩大,援华空运大队的人员由初期的8千多人增至8万多人,各类运输机到1945年8月已达629架,而中国航空公司参加空运的飞行员至战争结束前已增到约200人,飞机增至30架。到战争临近结束,中美用于驼峰航线的运输机达659架(含中航30架),动员了空勤、地勤人员85643人。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也最为艰巨的后勤工作之一,“驼峰航线”在开通期间从来没有因天气原因和日军战斗机的攻击而停飞过。无数盟国飞行员用生命和鲜血保证了航线的畅通,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摘编自佘湘、唐艳华:《“驼峰航线”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驼峰航线”开辟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驼峰航线”的历史贡献。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不久,海军建设成为清廷的重要议题。其间清廷有过购船的尝试,但由于不尽如意,于是决定自造轮船,自建海军。从1868年到1874年,江南制造总局和福州船政局相继制造了48艘轮船。1874年日本侵犯台湾事件是转折性事件。事件发生后,清廷在朝廷督抚中立即开展了一场海防大讨论,最后决定立即筹办北洋、东洋和南洋三支海军。海防大讨论的决心虽然很大,但受制于海塞防之争、满州集团与淮系集团之争等因素,到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时,只初步建成了5支各自为政、残缺不全的舰队,海军建设并没有取得理想的结果。1895年,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的覆灭,标志清朝海军建设的失败。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二   19世纪80年代,伴随西进运动美国完成了在北美的扩张,海军成为限制美国扩张的重大问题。当时美国海军速度很慢、攻击能力极差,甚至没有一艘铁甲舰。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建设现代海军,整个80年代美国统治集团内部展开了热烈讨论。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美国“现代海军之父”的马汉。他认为制海权是国家繁荣和富强的首要因素。只有强大海军才能重创敌人,促进美国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此后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海军发展。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拨款建设4艘现代铁甲舰。1885年,海军决定举办海战学院。

1890年-1900年,美国共建造了15艘一流战列舰和5艘装甲巡洋舰。美国海军实力从世界第12位迅速提升到第3位。1898年的美西战争,美国就靠这支刚刚建立起来的新海军打败了西班牙。

——摘编自刘绪贻主编《美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9世纪中后期中国海防大讨论的背景及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近代中国相比,19世纪末美国发展海军的优势所在。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近代中美海军的不同命运对海防建设的启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