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如图为1977一1991年中国(年)外汇储备变化趋势。这表明当时中国(     
A.积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B.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
C.为加入世贸组织做准备D.融入世界的步伐加快

2 . 材料一 汉武帝时期儒学被定于一尊。在这种历史背景下,汉代儒学成为一种丧失了早期儒学中孔子“人学”思想特色的统治哲学。其中董仲舒的儒学更多地吸取了荀子从政治理论方面探讨人的思想,并利用阴阳家学说把思孟(子思和孟子)学派的天人合一论和荀子的君主专制主义政治哲学结合在一起,为封建皇权装饰圣光,从而给儒学披上神学的外衣。在他的思想体系里看不到“和而不同”的观点。他所强调的是着重论证君臣、父子、夫妻之间三纲,论之不可移位。但历史现象是复杂的。如果说在伦理学的范围,董仲舒的儒学丧失了理性主义,那在政治学的领域,他的“无辱宗庙,无羞社稷,君子生以辱,不如死以荣”,却推动了国格,观念的诞生。

——摘编自张岂之《儒学思想的历史演变及其作用》

材料二 在唐代统治阶级思想中,他们既不能放弃儒学作为意识形态主流的作用,也不愿意对有助王化的佛教和道教势力进行实际上的限制。至中唐时,道教空前兴盛,并从义理与人生哲学方面整合儒佛之学,倡导“性命双修,与理身理国”。佛教也因其由博而约、由繁而简的发展趋势,吸纳着众多信徒,抚慰着世人普遍不安的心灵。此时的儒学,因在意识形态与文化方面权威的失坠,而陷入了治国无力、治心无门的窘境。虽然韩愈等人力排佛老、捍卫儒家道统,但直到以程朱为代表的宋代理学家的出现,儒学复兴运动才真正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他们既捍卫和发扬儒家内圣外王的思想传统,也从哲学义理的高度给予儒学以系统的解释和说明。

——摘编自刘亮红《唐代儒学权威失坠表现及原因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儒学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唐代儒学陷入“治国无力、治心无门的窘境”的原因,并指出宋代“儒学复兴运动才真正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的表现。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汉时期,宰相为百官之长,多由一两位功臣、外戚担任,负责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并拥有相对独立的衙署。汉武帝时实施内外朝制,军国大事由皇帝和中朝官员于内廷商议后,再交丞相讨论执行。唐朝完善了南北朝时期的三省制,形成了中书主出命、门下主封驳、尚书主执行的三省分职制。此外,唐太宗常以“参预朝政”“参知机务”等职名,授予部分资历较低的官员参与决策。至唐高宗后,颓有皇帝加封的“同中书门下三品”等职名方能为相成为定制。

——摘编自田兆阳《古代行政中枢机构的嬗变及其走势》

材料二   制度指政而言,法术只是些事情或手段;不好说是政治。大抵制度是出之于公的,在公的用心下形成的一些度量分寸是制度。而法术则出之于私,因此没有一定恰好的节限……论汉代,西汉可说是制度,东汉则多半出于光武的私心。论唐代,确实可说在建立制度,而宋代则有许多只算是一种法术。清代政治在私心的作用下,制度的意义少,而法术的意义多。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汉至唐宰相制度演变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清代政治“法术的意义多”的表现,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势。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607年英国在弗吉尼亚建立第一块殖民地,荷兰、法国等国的移民接踵而至。英国颁布鼓励北美殖民扩张的《特许状》,到1783年北美接受了将近100万来自欧洲的移民。其中自由移民大多来源于母国的上层社会,包括与王室关系密切的贵族、冒险家、商人,后来多成为殖民地的管理者。另一部分是契约工,多是来自非洲的黑人。因贴有“契约”标签而被称为“非自愿”移民。移民到北美的英裔、荷裔等众多族裔之间混血通婚,造就了“美利坚”民族,民族意识不断高涨。独立后的美国积极引进欧洲熟练的手工业技术人员。林肯时期,国会颁布了鼓励外国移民开发西部的《宅地法》和鼓励外国移民定居美国的《鼓励外来移民法》。总而言之,来自于不同国家的移民为北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摘编自沈坚《地理大发现后流向新大陆的移民潮》

材料二:1984年10月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农民进镇落户问题的通知》,允许农民自理口粮在小城镇落户,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迁移创造了一定的条件。之后人口迁移规模迅速扩大,宏观迁移流向发生逆转。从延续数百年的向北、向西开发自然资源富集区、边疆地区、人口稀疏地区的迁移流转变为向东部沿海地区、东南沿海等地的迁移。1984年以来的十年间,省际年间迁移人数由120万增加到320万,迁移率由1‰左右上升到2.5%以上。关于城乡间人口迁移的统计数据表明,在1990—1995年的五年时间内,农村迁向市镇人口达1194.71万人,而接下来五年这一数字高达5065.50万人次,“民工潮”的蓬勃兴起,推动和加快了中国城市化的发展。

—摘编自李玲《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内人口迁移及其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美移民过程中的特点,并分析移民对北美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后我国人口迁移的基本趋势并分析其成因。
2022-06-24更新 | 228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宿州市省、市示范高中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在古代社会,统治者的治国理政直接关系到王朝兴衰。如表中的政策统治者统治政策(     
统治者统治政策
前秦苻坚重用汉官;立学校修学宫;传授汉文化;废除胡汉分治
后秦姚兴注重人才选拔;大力提倡儒学,兴办学校;严厉打击贪官污吏,厉行节俭
北魏孝文帝改汉服,禁北语,说汉话,改汉姓,通汉婚,尊孔墨儒,复兴礼乐
A.体现了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B.消除了各民族之间的矛盾
C.反映了休养生息政策的效果D.顺应了民族交融的历史趋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贡德·弗兰克在其著作《白银资本-重现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中认为,从“航海大发现直到18世纪末工业革命之前,是亚洲时代",中国“是这个时代全球经济体系的中心”。但当代学者张跃发却认为“那时确实已出现了一个全球经济体系”,但是这个体系的中心“不在中国而在西欧”。上述两种观点
A.全面描述了近代全球经济-体化的趋势
B.较为准确反映了此时期中国的国际地位
C.认为西欧已取代亚洲成为全球经济中心
D.认为工业革命推动了全球经济体系建立
2021-07-31更新 | 481次组卷 | 26卷引用:安徽省宿州市萧县鹏程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下边是美国著名历史学家保罗·肯尼迪在他的《大国的兴衰》一书中“第八章”(最后一章)的目录。这一“目录”揭示出“面对21世纪”的世界
A.形成了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
B.呈现出两极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
C.多极化发展的趋势不断深入
D.公平合理的政治经济新秩序建立
2021-06-07更新 | 289次组卷 | 5卷引用:安徽省宿州市灵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1973年联合国在纽约召开第三次海洋法会议。美苏对会议采取抵制态度,但经过第三世界国家团结一致的努力,历时9年的会议最后通过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这一过程说明
A.欧洲国际影响力增强B.世界出现多极化趋势
C.联合国作用发挥受限D.美苏的霸主地位改变
2021-07-09更新 | 71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宿州市省、市示范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表,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增速减缓的原因是
A.户籍管理的放宽,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
B.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宗法影响越来越淡
C.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生育观念发生变化
D.全球化趋势加强,移民数量持续稳定增加
10 . 1820年,部分英国出口商公开对议会施压,要求保障商人的自由贸易权,但最终没有获得议会通过;1840年,英国议会在讨论是否发动鸦片战争来维护对华自由贸易权时,议会最终决定支持鸦片商保护自由贸易权的主张。这一不同主要源于(     
A.鸦片是英国主要出口品B.工业革命壮大了英国的实力
C.重商主义思想渐趋流行D.议会改革后英国的政治变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