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3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苏湖熟,天下足”,形容的是江南三角洲南宋以来的粮仓地位。到明清时,江浙地区则需从湖广大量输入稻米。这一变化表明
A.江南三角洲农业退化严重B.国家政治中心迁移频繁
C.湖广地区经济水平最发达D.经济中心呈现分化趋势
2022-05-27更新 | 239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最后一卷历史试题
2 . 在中世纪的西欧,封君对于封土的权利不断受到侵害,也越来越难以利用封君—封臣的人身依附关系胁迫和干预封臣的政治行为。封臣对于封土的权利不断扩张,也日益排斥封君利用封建法的优势地位干预其事务。这一变化导致了
A.封建割据的局面B.君主专制的加强
C.民族国家的形成D.中央集权的趋势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并没有停滞不前,而是表现出发展的趋势。这一时期,实行了诸多不同于前代的制度,处于从两汉“三公九卿”制过渡到隋唐“三省六部”制的历史阶段;社会经济依然有较大的发展,最明显的就是江南经济的发展,有“今之会稽,昔之关中”之说;文化领域也出现异常活跃的景象,玄学开始出现,佛教得到广泛的传播,道教被改造为适应统治者和世家大族需要的宗教,史学、文学和艺术也高度繁荣。可以说,汉族接受了其他少数民族的新鲜成分,在经济、文化上不仅没有衰落,反而变得更加兴盛。

——摘编自张鹤泉《魏晋南北朝史:分裂与融合的时代》

材料二   唐帝国是一个通过宗教、文字以及经济和政治制度联系在一起的东亚世界的中心。但如同其他持续了几百年的王朝,唐朝也是中国的一个转型时期。自唐朝开始到其结束,中国经历了很大的变化,这个王朝在历史上之所以重要,正是因为当时所发生的巨大变革,包括大族统治的终结、更注重才能的风气、中国人口和经济重心的永久性南移等。这些变化不仅为宋朝,也为晚期中华帝国的地理、社会、经济和政治各方面的新制度创造了舞台。

——摘编自【美】陆威仪著,张晓东、冯世明译《世界性的帝国:唐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发展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代“巨大变革”的主要内容。
4 . 1965年2月,法国总统戴高乐在记者招待会上正式提出恢复金本位的主张。同时法国和美国开始贸易战,为确保法国农产品在共同市场各国中的地位,在法国的策动下,共同市场开始抵制美国农产品的进口。这反映了(       
A.二战之后法美同盟关系破裂B.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
C.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D.资本主义阵营发生了分化
5 . 19世纪中期以来,随着农作物大量向市场销售,华北地区农村定期集市数量也日益增多。集市除出售传统的棉花、棉布、烟草外,小麦的出售量也呈快速增长趋势,部分地区小麦的出售率甚至超过50%。与此同时,廉价粗糙的高粱的出售率却远低于小麦,甚至每年需大量外运高粱投放集市以弥补市场的不足。这一现象折射出当时华北(     
A.农业生产深受市场因素影响B.农民生活方式发生重大改变
C.贫困是集市发展的重要诱因D.农产品区域性分工日趋明显
2024-05-09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合肥市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6 . 有学者认为,近代以来因军阀势力拥兵自重而形成的空间分裂,因为外敌入侵的挤压和刺激,又复归中国历史一直以来的大一统趋势,走向统合的进程,从而也为民族复兴创造了有利的空间面基础。该学者的论说主要是基于(       
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B.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C.全民族抗日局面的形成D.国民大革命构建的统一战线
2024-02-07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39年9月,国民政府公布《战时健全中央金融机构办法》,把原来只办理有限具体业务的四大银行组成的四行联合办事处扩大为四行联合办事总处,简称四联总处。蒋介石自任总处理事会主席,总揽一切事务。四联总处的任务是设计和布局全国金融网,负责法币发行的调度等事宜,总揽战时物资的调剂以及后方贷款。由于银行资金大量被政府占用,没有能力向民族工商业开展存放款业务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1937年10月,陕甘宁边区银行成立。1941年国民党政府停发八路军和新四军军费后,边区银行遂积极主动落实边区政府禁止法币流通,发行边币的法令,截至1944年6月共发行边币38亿元。陕甘宁边区银行还以大量资金支持机关部队开展大生产运动,发放农业贷款和青苗贷款,同时对公营工商业进行投资和贷款。边区银行在抗战时期开展信贷业务的建设过程中,总结了一套金融事业发展的好办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作风,围绕生产的业务方针,民办公助的群众路线,事业需要的贷款原则,德才兼备的干部政策。

——摘编自陈争平等《中国近代经济史教程》

材料三1983年9月,国务院决定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不再兼办工商信贷,并将人民银行的工商信贷部分出来,建立中国工商银行。人民银行主要集中加强信贷资金管理。同时,中国人民银行领导国家外汇管理局,统一管理外汇,充分利用国际信贷制度,为现代化建设保驾护航。1991年4月,基于卫星通信网的全国电子联行系统开始试运行,这为人民银行更好的执行国家信贷政策,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1995年3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首次以国家立法形式确立了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的地位。

——摘编自谢川波主编《新中国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制度的变迁》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四联总处”设立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陕甘宁边区银行的历史作用。
(3)根据材料三,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银行的发展趋势。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近现代以来金融建设的认识。
2024-03-03更新 | 264次组卷 | 5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20世纪下半叶以来,全球气候变化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热点。2018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通过《巴黎协定》实施细则,建立了一系列指导和帮助各方落实协定的机制和规则。这(       
A.反映出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B.说明了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
C.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纵深发展D.体现出各国携手解决全球问题
2024-01-22更新 | 343次组卷 | 9卷引用:安徽省合肥一六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90年,第一次专门讨论经济发展的中美洲国家首脑会议召开。1991年不结盟国家第十次部长会议决定将不结盟运动的侧重点从政治转向经济上的南南合作;同年伊斯兰会议组织首脑会议呼吁加强成员国之间的合作,逐步建立一个共同市场。这些会议的召开是为了应对该时期(     
A.美苏干涉其他国家内政B.殖民主义侵略遗留问题
C.发达国家操纵国际市场D.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2023-11-21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距今8000年前后,西辽河流域兴隆洼文化的聚落内部房屋排列整齐,黄河流域裴李岗文化等的墓地内部墓葬秩序井然,可见中华文明在起源阶段就有对稳定社会秩序的强烈追求。距今50006000年前,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古城如石家河、良渚等,堆筑城垣宽而低矮,主要功能应是防水而非军事防御。中国新石器时代专门武器种类很少,最常见的武器只有弓箭和钺两种,并且都是由生产工具改进而来,夏代晚期以后出现的剑、战斧等武器都源自西方。青铜在亚欧草原主要用于制造武器和工具,传到中国以后则变为主要铸造象征社会秩序的鼎等青铜礼器。

——摘编自韩建业《先秦考古实证中华文明突出特性》

材料二   清代政治体制具有创新性的第一个显著表现,是以军机处为代表的行政权力重组及行政效率的提高。近来研究表明,军机处是一个能够维持权力机制长期稳定的“新军政中枢机构”。在这套机制下,皇帝并不是完全不受限制地行使权力。另一个显著代表则是成熟的社会保障机制,集历代经验之大成。甚至到了国势衰颓之时,清朝政治体制在外交、通商等方面仍不乏创新之处。

最晚至春秋时期,中国便萌生了内涵明确的“大一统”观念。自秦汉以降的两千多年中,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是无法逆转的历史趋势。

——摘编自朱浒《从清史看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

材料三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最终扎根中国大地、开花结果,有历史的必然性,中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等人民群众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公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是二者的板块式结合.而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的贯通融结合。

——摘编自孙代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逻辑》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先秦时期中华文明呈现出的突出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点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史实说明清政府对中华文明创新性的贡献。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文明还有哪些重要特点,并简要说明。
2024-06-01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等校高三下学期最后一卷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