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以下问题

材料一   在禁烟运动之前,鼓吹武力侵华,通过战争来强迫中国向其全面“开放”的舆论已经甚嚣尘上……与鸦片贸易相关的商人团体纷纷上书英国政府,要求运用武力为他们取得“补偿”,并利用这一“机会”使中英关系问题“获得永久解决”。

材料二   “亚罗号事件”的消息传到伦敦后,引起英国政府内部的激烈争论。……巴麦尊的对华战争案得以通过,英国随即派出了侵华远征军。

1853年,法国神甫马赖来华后,他违背条约,私自到广西西林县传教。他吸收的教众良莠不齐、行为不端,与当众民众产生冲突。1856年初,西林知县张鸣凤令马赖离境,马赖未予理会,张鸣凤遂于2月下旬将马赖与两名教徒处死。事件发生后,法国以此为借口,决定出兵中国。

材料三   法国侵越的目的,除了在越南建立殖民地以外,还企图以越南作为跳板,北上攫取中国的资源。使法大臣曾纪泽致书李鸿章说:“法人之夙志,非徒并越,而特欲以越为根脚耳。越边之煤矿,滇中之金矿,无不垂涎,此间人之著作,多可为证。”

材料四   趁朝鲜东学党起义之机,到18946月下旬,日本入朝兵力达7600……其兵力远在清军之上。……日本抛出所谓“共同改革朝鲜内政”的方案,已达到即使日军赖在朝鲜不走又能拖住清军的双重目的,……日本政府电令其驻朝公使大岛圭介:“不妨利用任何借口,立即开始实际行动。”

材料五   英法德美四国公使团于19001月下旬向清政府发出联合照会,要求清政府发表一道上谕,宣布镇压义和拳和大刀会。……3月上旬,英国公使窦纳乐主持召开五国使节会议,……不但要求中国政府在《京报》上颁布取缔义和团的上谕,而且威胁说,如果中国政府不同意这项要求,各国公使将建议他们的政府直接出兵干涉,“代为剿平”。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中国近代史》编写组《中国近代史》

(1)以上材料分别与哪次侵华战争有关,分别签订了哪些不平等条约?(完成表格填写)

战争

不平等条约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四

材料五

(2)面对着数千年未有的危局,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停止过抗争和探索,请写出中国人民在不同时期的抗争与探索。
19世纪五六十年代:
19世纪九十年代:
20世纪初:

材料六   日本臣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所有在中国制造之货,与进口货物一样享受优待,免征一切杂捐。

——摘自《中国近代史》编写组《中国近代史》

(3)材料六出自哪一条约?该项内容表明列强对华的经济侵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2024-04-04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复习中国近代史试卷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如表是依据王磊《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特点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生成研究》一文整理的中国古代民族交融部分史实,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问题。

时期史实
商周时期出现的“华夷”民族观,就说明华夏族和戎夷共同组成了国家,其中战争,迁徙等行为促成了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
春秋战国春秋战国时期:通过各国进行的长期的战争,使得“四夷”和华夏产生了大规模的融合现象。华夏认同观念产生并发展。
秦汉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
隋唐时期
辽宋夏金元时期
明清时期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三个表格中空白时期将民族交融的相关史实补充完整,并说明中国古代民族交融的意义。
2023-11-25更新 | 33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六校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外历史大事年表

时间

中国

外国

公元前6世纪

波斯帝国兴起于伊朗高原

公元前4世纪晚期

亚历山大帝国建立

公元前221

秦朝建立

公元前1世纪末

罗马帝国建立

8世纪中期

阿拉伯帝国建立

1640年、1689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通过《权利法案》

1787

美国制定宪法

18611865

美国内战

1933

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推行新政

1978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979

苏联入侵阿富汗

1991

苏联解体

根据以上表格,从中任选部分或全部的内容,确定一个主题进行论述。要求:论点明确,论述有史实依据,结论合理。
2023-07-05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下列表格所列出的改革及其取得的成就,你认为能取得改革成功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改革

成就

商鞅变法

为秦国后来统一中国奠定基础

北魏孝文帝改革

加快了北方各民族的交融

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

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A.推动生产力发展B.顺应时代潮流
C.推动民族的交融D.促进社会进步
2023-01-08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5 . 中国传统节日
节日习俗
春节趁农闲祭神祈年、祭祖、纳福、迎春、家族团圆、拜年、贴春联、蒸年糕、吃团圆饭、吃饺子、吃汤圆
清明节祭祖扫墓、吃青团、吃馓子
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吃绿豆糕、喝雄黄酒
七夕节观天河、祈五谷
中秋节祭祀月神祈求丰收、国家团圆、吃月饼
重阳节敬老、插茱萸、登高、吃重阳糕、喝菊花酒

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总分,广为国人熟知。追根溯源,这些节日的形成都蕴含着一定的历史因素。请你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把传统节日分成三类,并说明分类的依据。(分类不需要包含以上表格中的所有节日;每个类别下的节日数量不限;每个节日可以重复出现在不同类别)
2021-12-17更新 | 13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祖国—母亲”通过“拟血缘关系”映射了个体与国家间的关系,是民族国家建构和爱国主义教育中最为常见的话语象征。下表为中外各国关于“祖国—母亲”的经典表达。

古希腊著名演说家伊苏克拉底
(前436—前338
我们在这片乐土出生,能够让至亲具名写信给我们的城市。只有我们雅典人有权利称我们的城市为奶妈、祖国和母亲。
1793年出版的
《法兰西共和教义问答》
儿子的灵魂安慰道:“母亲,不要哭泣,你的儿子为祖国而死。”祖国化身为母亲高呼:“我是共和国母亲,你的热血将为我赢来自由,也将抚慰我的伤痛。”
1941年苏联画家托依泽创作
《祖国母亲在召唤》
宣传画上的“母亲”神情严峻,目光坚定,充满激情,她正在号召她的儿女拿起武器,打败侵略者。
1925年闻一多
《七子之歌》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1935年方志敏
《可爱的中国》
中国是生育我们的母亲……我们的母亲太可怜了,一个天生的丽人,现在却变成叫化的婆子!
1959年巴金
《我们伟大的祖国》
国家变了!社会变了!人也变了!这十年来我们创造了多少移山倒海的奇迹!……做儿女的并没有辜负这位返老还童的母亲,我们伟大的祖国也为了儿女们的幸福一直不停地向前飞奔。
1984年歌曲
《我和我的祖国》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我最亲爱的祖国,我永远紧依着你的心窝,你用你那母亲的脉搏,和我诉说。

——据潘祥辉《“祖国母亲”:一种政治隐喻的传播及溯源》等整理

阅读材料,从中提取相关信息,拟定一个观点并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正确,持论有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4-04-12更新 | 117次组卷 | 5卷引用:安徽省合肥一六八中学(东校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最后一卷历史试题
7 . 下表为不同时期对“改革开放"概念的表述。这体现出中国共产党(     
1980年12月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提到“实行各项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政策”
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正式确立了“坚持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的政策”
1984年2月邓小平视察厦门时指出“改革开放后,侨务工作很重要”
1984年11月邓小平在中央军委座谈会上指出“一个对外经济开放,一个对内经济搞活”
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提出“坚持改革开放的总方针”
A.突破计划经济体制的决心B.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程
C.改变党的工作重心的努力D.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尝试
2024·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下表为1946—1949年欧洲相关国家的宪法规定(部分)。这些规定(       

国家

宪法规定

法国

在互惠的条件下,如果是建立国际组织或维护和平所必需,法国愿意接受对本国主权施加限制。

意大利

在同其他国家地位均等的条件下,同意为了需要建立一个能保障国际和平与正义的制度而限制其主权。

联邦德国

联邦将同意对自己的主权权利做某些限制,以便建立和确保欧洲和世界各国人民之间有一个和平和稳定的秩序。
A.表明欧洲法律体系日益成熟B.反映欧洲一体化进程的曲折
C.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D.试图克服国家主权绝对化的弊端
2024-04-23更新 | 4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合肥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世界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自18世纪后期起,在中国(广州)、印度和英国之间形成了一种“三角贸易”局面。下表所示为中国广州公行贸易对英国和英属印度的进出口情况。这一局面的出现从侧面反映出(     

从广州进口的主要货物

出口到广州的主要货物

英国

茶叶(占贸易总额的90%到95%)、生丝、瓷器、大黄、漆器和肉桂毛纺织品、铅、锡、铁、铜、毛皮、亚麻和各种小摆件

印度

南京土布、明矾、樟脑、胡椒、朱砂、食糖、糖果、药品和瓷器原棉、象牙、檀香木、白银和鸦片
A.欧洲经济加速发展B.中国市场全面开放
C.饮茶文化实现普及D.国际经济联系增强
10 . 中国古代服饰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社会各阶层的着装有严格规范。下表是中国古代文献中有关服饰规范的部分内容:

出处

内容

《礼记·深衣篇》上衣用布四幅,表明一年有四季;下裳用布十二幅,代表一年有十二月;袖口圆弧,领子方正,意味着公正:背缝垂直,体现出诚直。
《新唐书·车服志》唐高宗时对官服的规定:三品以上袍衫紫色,四品袍深绯,五品袍浅绯,六品袍深绿,七品袍浅绿,八品袍深青,九品袍浅青。
《宋史·舆服志》绍兴五年,高宗谓辅臣曰:“金翠为妇人服饰,不惟靡货害物,而侈靡之习,实关风化…宜申严禁。”

——摘编自张玲《中国古代服饰的文化符号内涵及制度规范》等

材料二   明代的“服妖”分为衣冠复古、奢侈僭越、男女混装和习俗禁忌四个类别。衣冠复古,即穿戴模仿前朝服饰,包括了元蒙遗风和之前其他朝代的服饰:奢侈僭越,即以下僭上,违制使用贵重饰品和贵族服饰;男女混装,即女着男装、男着女装;习俗禁忌,即与传统社会认知相违背的服饰或服饰行为,如上层人士穿戴低贱之人服饰等。

——整编自赵梦菲《明代“服妖”服饰现象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古代服饰的文化内涵并说明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为“服妖”下一定义,并对明代“服妖”的成因进行分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