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方”作为中国话语体系的重要政治概念之一、在不同历史时期对其内涵指涉呈现出丰富而多变的历史图景,见下表。

中国古代西域一词最早见于《汉书·西域传》,指葱岭以东地区,有时也指包括中西亚、印度、东欧和北非在内的大片地区。“西洋”一词首先出现在五代,范围逐步扩展到印度及非洲东部。明末清初“西洋”指大西洋沿岸的欧洲各国。
晚清与民国初年“西方”不仅仅是地理范围上的欧洲、美洲,还包含了政治层面、经济层面和文化层面。
新民主主义革命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期间,“西方”概念具有双重内涵指向即作为侵略者而被谴责的“西方”和动员西方无产阶级进行世界革命的“西方”。
抗日战争期间,将“西方”概念分解为传统意义上的“西方国家”和“西方法西斯”。
解放战争期间,中共反思近代以来中国先进仁人志士向“西方”探寻的救国救民的道路,“西方”主要作为被反思的对象出现。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探索时期“西方”概念在国内是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敌对势力而进行批判的对象,也是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和思想的目标对象;在国际上,是与亚非拉国家产生共情、建立外交关系、树立自信的批判对象。
改革开放新时期“西方”概念主要是指经济上“西方”,形成了“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对西方开放”,“同西方世界合作”,“不能照搬西方”等概念。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对“西方”概念的运用是站在世界历史角度看“西方”,并形成了“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世界历史角度审视西方发展”,“博采东西方各国之长”,“共同发展”等概念。

——摘编自黄晓娟、胡国胜等《中国共产党“西方”概念的起源与话语变迁》

围绕“西方概念在中国历史上的话语变迁”这一主题,从表中提取至少三个历史时期的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表述成文,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下表为史籍中关于春秋战国时期历史纪年表述记载的变化。据此推断这一时期(     
公元
(前)
干支
770辛未平王(姬宜臼)孝公37庄公25文侯11襄公8若敖21戴公30武公43平公8蔡侯40惠公26武公1顷侯21
公元前干支
476
475
乙丑
丙寅
元王(姬仁)12厉共工12襄子1惠王13
14
孝公22
23
平公5
6
定公36
37
公元前干支田齐
284
283
282
281
280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赧王(姬延)31
32
33
34
35
昭王23
24
25
26
27
昭王12
13
14
15
16
楚王12
13
14
15
16
惠文王15
16
17
18
19
昭襄王15
16
17
18
19
昭王28
29
30
31
32
湣王17
襄王1
2
3
4
A.国家统一进程加速B.华夏认同观念产生
C.分封制度走向崩溃D.宗法体系趋于瓦解
2024-02-29更新 | 84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黄山市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历史试题
3 . 下表是两汉史书中手工业发展的相关信息:
内容出处
“县官鼓铸铁器,大抵多为大器,务应员程(满足指标),不合民用……民用钝弊,割草不痛。”桓宽《盐铁论》
“山阳铁官徒苏令等二百二十八人攻杀长吏,盗库兵,自称将军,经历郡国十九,杀东郡太守、汝南都尉。”(山阳、东郡、汝南皆为郡县名称)班固《汉书》
“见郡国多不便县官作盐铁,铁器苦恶(粗劣),贾(通“价”)或强令民卖买之。”司马迁《史记》
上述史料主要反映了汉代(     
A.垄断性经营破坏平等竞争机制B.官营经济冲击了中央集权体制
C.官营手工业经营管理亟需调整D.私营手工业发展缺乏良好环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下表所示是金世宗的部分改革措施
1“以廉平诫谕中外官吏”
2“诏户部侍郎魏子平等九人,分诣诸路猛安谋克,劝农及廉问”
3“亲军虽不识字,亦令依例出职,若涉赃贿,必痛绳之”
4“朕于女直(真)人未尝不知优恤。然涉于赃罪,虽朕子弟亦不能恕”
由此可知,金世宗主张
A.整顿吏治,稳定秩序B.改革官制,选贤任能
C.重用亲信,强化统治D.推行汉化,发展教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