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20 道试题
1 . 口号作为一种舆论手段和社会动员模式,被近代以来的政党和团体普遍采用,它以特殊的方式记录历史跳动的脉搏。以下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提出的口号:

这些口号在党史研究中(     
A.提供了新的史料类型B.需要辨别真伪
C.具有史料实证的价值D.开创了新史观
2023-03-30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2023届高三3月统测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冷战后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事件
19911225日,苏联正式解体
199227日,《欧洲联盟条约》在荷兰马斯特里赫正式签署
33日,波黑内战爆发
1993113日,《禁止化学武器公约》在巴黎开始签署
312日,朝鲜宣布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199447日,卢旺达图西族和胡图族武装在首都发生激烈冲突
1011日,美国出兵海地
199511日,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并开始运行
511日,联合国《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审议和延长大会决定无限期延长该条约
199691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
19971029日,中美发表联合声明,决定共同致力于建立中美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
1998410日,英国、爱尔兰与北爱尔兰签署争取北爱地区和平协议
1999324620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空袭南联盟
200061315日,朝韩举行历史性首脑会晤
2001911日,美国遭受历史上最严重的恐怖袭击
1110日,多哈WTO第四届部长级会议,批准中国加入WTO
……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冷战后的世界局势”自拟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2023-03-30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2023届高三3月统测历史试题
3 . 据《管子·桓公问》的记载,“黄帝立明台之议者,上观于贤也;尧设衢室之问者,下听于人也。”《淮南子·主术训》也有“尧置敢谏之鼓,舜立诽谤之木。”的记述。材料表明中国古代早期政治(     
A.蕴含着原始民主因素B.受制于社会舆论导向
C.重视社会道德的构建D.强调君民关系的和谐
2023-03-30更新 | 247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2023届高三3月统测历史试题
4 . 1957年全球贸易的一半是用英镑支付的,而到1977年仅为20%;50年代后期,英镑在资本主义世界货币储备总额中占三分之一,70年代末却只占1%多一点。1979年5月撒切尔夫人上台执政后,英国经济一改颓废之态,实现了连续8年的稳定增长。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当时的英国政府(     
A.强化社会保障措施B.推行一系列国有化措施
C.严格控制政府支出D.国家大量投资增加就业
2023-03-30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2023届高三3月统测历史试题
5 . 1864年,英商开始在上海租界筹建煤气厂,1865年11月正式向用户供气,12月向公共路灯供气,上海街头第一次出现煤气路灯,在市民中引起强烈反响随后被广泛安装。上海第一家煤气厂的建成(     
A.便利了英国掠夺中国的资源B.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C.推动了上海近代企业的出现D.促进了社会生活的近代化
2023-03-30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2023届高三3月统测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09年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中国剪纸作品


材料二   在本公约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的多样性和人类的创造力。

——节选自《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

材料三   文化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地方具有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这种多样性的具体表现是构成人类的各群体和各社会的特性所具有的独特性和多样化。文化多样性是交流、革新和创作的源泉,对人类来讲就像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物平衡那样必不可少。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的共同遗产,应当从当代人和子孙后代的利益考虑予以承认和肯定。

——《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第1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维护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2023-03-29更新 | 163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2023届高三3月统测历史试题
7 .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人类生活。有学者指出,人工智能对中间技能人员的替代最为严重,而高技能行业及低技能服务业的就业岗位则有所增加。该学者意在说明人工智能的发展(     
A.扩大了收入的差距B.影响了劳动力就业结构
C.促进了经济的增长D.增加了社会失业的风险
8 . 伏尔泰在《风俗论》中写道:“中国人最深刻了解、最精心培养、最致力完善的东西是道德和法律”;而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指责“中国没有法治观念”。两位思想家的认识都基于(     
A.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需要B.中华文明的辉煌灿烂
C.以儒家精神丰富启蒙思想D.中西法治文化的差异
9 . 法国历史学家费尔南·布罗代尔指出,新航路开辟后新世界的市场增长十分缓慢:在1660年代,近一半的英国货物出口到地中海,只有10%左右的货物出口到美洲和印度。这主要是因为当时新世界(     
A.小农经济的抵制B.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
C.消费主体是移民D.市场购买力非常有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在古希腊城邦中,只有公民才拥有土地。公元前4世纪的雅典作家色诺芬著有《家庭经济》一文,其主要内容是如何经营和管理家庭的土地;亚里斯多德也指出,土地收成是城邦经济的主要来源。由此可知,古希腊城邦(     
A.以农为本的传统源远流长B.具有农业社会的特征
C.农业被认为是文明的标志D.农民是民主政治主体
2023-03-29更新 | 435次组卷 | 5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2023届高三3月统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