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李光地(1642-1718),福建泉州安溪县人,是康熙朝的重要辅臣。耿精忠公开叛乱后,李光地密上《蜡丸疏》,向朝廷献破敌平叛之策。李光地还力排众议,建议康熙帝抓住有利时机,出兵统一台湾。康熙帝亲政后,李光地作为重要辅臣,积极进言献策,并在康熙帝的支持下付诸实践。李光地把禁革卖官与整饬科场看作防止吏治腐败的两件大事,在他的坚持下,卖官、科场舞弊等问题得到了积极解决。李光地力主废除满族特权,实行满汉法律平等。此外,他制定的“轮蠲法”得到采纳,成为康熙朝息养生民的重要措施。李光地任直隶巡抚期间,负责治理子牙河和永定河水患,取得成功,且所采取的以疏导浚深河道为主的经验,被推广于黄河和淮河治理。李光地受命编纂《朱子全书》《御纂性理精义》等书,既是清政府维系社会人心的工具,亦促进了满族汉化和中国传统文化延续。

——摘编自苏黎明、林华东《全球视野下的李光地研究》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李光地得到康熙帝重用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概括李光地的主要贡献。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2 . 材料   朱葆三,1848年出生于浙江定海。他十三岁时因父亲重病而致家中贫弱,不得已年仅十四岁时便到上海的五金店当学徒。他平日里勤奋工作、生活节俭、刻苦学习并逐渐掌握了经营管理理念知识,得到店主赏识,在十七岁时便任总账房和营业主任。1878年他自立门户,开了新裕商行,经营进出口贸易。1895~1911年他又相继创办了保险公司、船厂、浙江银行、面粉厂、自来水公司、上海《新闻报》等,推动了上海金融市场的运转,促进上海工商业的发展。在十里洋行的上海,朱葆三在清朝官府、外国领事乃至当时还微不足道的革命党人中间均有朋友。在辛亥革命大潮中,朱葆三已逐渐觉察到清政府所谓“君主立宪”不过是打着幌子的骗局,因此他在不同程度上对革命党人的活动表示支持,并把变革的期望寄托在他们身上。后退出政治舞台,先后创办和投资了中国红十字会、四明医院、上海孤儿院、尚义学校、同济医工学校。1926年夏,上海时疫流行,朱葆三创办于大世界附近的时疫医院病人骤增,经费短缺,为此他冒暑前往察看,顺道劝募捐款,终因年老,于92日在上海与世长辞。

——摘编自百度文库《近代中国百年历史人物传记之朱葆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葆三在事业上能够取得成功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朱葆三对近代中国社会进步所作出的贡献。
2021-12-06更新 | 80次组卷 | 4卷引用:西藏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租借是二战期间美国实行的一种对盟国提供军事和经济援助的政策。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称战时对苏联的租借援助是战争取得“胜利的武器”,而苏联则认为租借是美帝国主义榨取财富的“多头武器”和阶级敌人的“阴谋手段”。美苏对租借的不同态度反映了
A.马歇尔计划的施行损害苏联利益B.美苏之间的关系开始走向破裂
C.冷战格局下美苏意识形态的冲突D.苏联否定美国在战争中的贡献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 料,回答问题

材料 曾级泽,清代著名外交家。自幼受严格教育,其父曾国藩更是着意于培养他勤劳、勇敢、爱民、忠君、果断、坚毅的品质。年少时,在同文馆中系统学习《万国公法》和《公法千章》,并积极主动了解西方。曾任清政府英法俄三国公使。1878年,左宗棠收复新疆后,俄国却迟迟不愿归还伊犁地区,曾纪泽采取了据理力争的连环外交,清政府于1881年收回伊犁地区。1883年,曾纪泽受命与英国谈判关于“洋药税厘并征”事宜,他的努力让英国人折服,达到了洋药税厘并征之目的,为日后禁止鸦片提供了法理基础。中法战争爆发后,曾纪泽不断抗议法国政府的挑衅,提出“法人谋据安南”的正确论断,指出清廷抱着柔、忍、让的态度是错误的,主张“坚决不让”,应对侵略者予以重击。刘永福、冯子材等人支持认可,取得镇南关大捷等胜利。曾纪泽的外交思想及其实践,是晚清外交浓墨重彩的一笔,在中国近代外交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摘编自张南侠《浅析曾纪泽外交思想》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曾纪泽的外交成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曾纪泽取得的外交成就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在改汉姓的基础上,孝文帝还划分了鲜卑人的姓氏等级,规定了八大贵姓。对于汉人中的世族,孝文帝也规定了四大贵姓。鲜卑八姓与汉人四姓拥有同样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高官清职由他们充任。这一措施
①顺应了民族交融的历史趋势   ②淡化了鲜卑贵族的身份
③加速了北魏统一北方的进程   ④肯定了世家大族的地位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2021-07-07更新 | 513次组卷 | 23卷引用:西藏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学段考试(期末)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地方行政制度改革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重要内容。北魏前期,在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广设军镇,相当于州,镇下置戍,相当于郡,对所在地区实行军事控制。上孝文帝为推行均田制、三长制,下令将全国分为38州,除北方边境地区外,中原各地全面裁撤镇、戍,改为州、郡、县,地方管理回归汉晋体制。孝文帝还将州、郡、县依所管地区大小、民户多少等,各分为上、中、下三等,各等级地方长官的品级不同,其下所设属员多少也有相应的差别,规定地方长官“依户给俸”,即据民户多少确定俸禄;又将州刺史带将军号的办法推而广之,各州刺史、各郡太守例加将军号,将军府僚属纳入吏部管理,实际管理一州一郡行政事务,这为隋朝时将地方官吏全部纳入朝廷管理奠定基础。“依户给俸”在孝文帝以后停用,而地方行政机构分为三等九级,直到唐代一直没有改变。

——据《魏书》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孝文帝地方行政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孝文帝地方行政制度改革的意义。
2021-06-13更新 | 9520次组卷 | 61卷引用:西藏拉萨市拉萨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7 . 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逃奔成都,途中发生兵变,杨贵妃死于马嵬坡。以下为若干记载。有学生以下述材料探究杨贵妃之死,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路边杨贵人,坟高三四尺。乃问里中儿,皆言幸蜀时……贵人饮金屑,倏忽舜英暮。平生服杏丹,颜色真如故。(唐)刘禹锡
《马嵬行》
上令高力士诘之,回奏曰:“诸将既诛国忠,以贵妃在宫,人情恐惧。”上即命力士赐贵妃自尽。(五代)刘昫等
《旧唐书》
上曰:“贵妃常居深宫,安知国忠反谋?”高力士曰:“贵妃诚无罪,然将士已杀国忠,而贵妃在陛下左右,岂敢自安!愿陛下审思之,将士安则陛下安矣。”上乃命力士引贵妃于佛堂,缢杀之。(宋)司马光
《资治通鉴》
A.《马嵬行》选材来自传说,不能作为历史研究的材料
B.《资治通鉴》较多细节描写,还原了杨贵妃之死的真相
C.《资治通鉴》成书晚于《旧唐书》,故可信度相对较低
D.《旧唐书》《资治通鉴》作为史料,应注意作者的立场
2021-06-09更新 | 4078次组卷 | 48卷引用:西藏拉萨市拉萨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越南战争中,美国为帮助南越傀儡政权消灭南方人武装力量,自1961年起使用了落叶剂、除草剂等化学剂约7.8万吨,喷洒面积达2.68万平方千米。在使用化学剂之初,美国科学界就道义和生态原因提出异议。19672月,5000多名科学家向美国政府请愿,敦促约翰逊总统下令停止在越南使用化学剂。自1968年下半年起,联合国大会相继通过多项决议,开始关注生态问题,要求召开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并要求秘书长准备一个关于化学、生物以及细菌武器的报告。面对美国的战争暴行,越南人民武装力量依然活跃在南越丛林中,给美国和南越政府以巨大打击。1971年,尼克松政府决定终止在越南战场使用化学剂。化学剂的使用,也使很多美国军人在战后饱受癌症等疾病折磨。

——摘编自吕桂霞《牧场工行动:美国在越战中的落叶剂使用研究(1961~1971)》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政府最终放弃在越南使用化学剂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在越南战争中使用化学剂的后果。
2021-06-08更新 | 5592次组卷 | 19卷引用:西藏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梭伦取消了所有的债务,并一举解除了阿提卡所有土地的抵押关系。所有因债务而遭受奴役者均被释放。对希腊历史重要的是梭伦增列若干其他法律,以求解决当时的各项问题。如凡外国人具有各行业专长、欲携眷永久定居雅典的,可获得公民权利。除橄榄油外,其他产自土地中的产物均禁止出口。梭伦还制定法律,凡父亲未传授其子一技之长的,儿子对父亲无奉养义务。梭伦的立法给予阿提卡的恩惠是将农民自农奴制度中解救出来,并建立了一个小农制度,由于这些小农拥有自己的土地,因而使雅典的小型军队能自行保护其自由达好几代之久。同时贸易及工业亦已脱离政治不稳及财政困难之束缚,开始活泼而积极之发展,以使雅典成为地中海之贸易霸主。新的财富贵族实际上奖励了智慧而非出身,刺激了科学和教育,也在物质和精神上为黄金时代的文化成就铺了路。

——摘编自【美】威尔·杜兰特《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概括梭伦改革的主要举措。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梭伦改革的积极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巴黎和会三个首脑人物中之两个,即威尔逊与克里孟梭,对于和议所抱之政见似极端的对立。威尔逊怀抱自由思想,主张正义,相信以宽大的条件成立和议,为树立平和之好方法。他思利用此机会设立国际联盟之组织,以为增进国际和平,防止战争之要件。而在他方面,则法兰西之老政治家克里孟梭,在欧洲政治上饱尝忧患,注重法国实际利害问题。他对于国际联盟无大信任心,他不以为此即可以保障法兰西将来之安全,而主张对于德国加以极严厉的制裁手段,以免其再为法国之危害。立于此两极端之中间者,有英之劳合·乔治,他一方面赞成威尔逊之联盟思想,同时亦愿使德国受处罚,而使法国对于德国方面有防备危险之保障;劳合,乔治于此常须调停法美两国首脑之主张。

——摘编自周鲠生《近代欧洲外交史》


(1)根据材料,概括巴黎和会上三个首脑人物的不同政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述不同政见对后来国际局势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