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7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日本史学家宫崎市定认为,由于“他”的汉化政策,北魏“以新都洛阳为中心出现了汉文化的复兴”,他也“由鲜卑国主化为中华皇帝”。“他”的改革(     
A.使北魏完成了中国南北的统一B.促进江南经济的发展
C.使北方的民族矛盾激化起来D.顺应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趋势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唐中叶是中国税制史上赋税结构发生重大变革的时代,两税法的实施,举改变了重人头轻田赋的局面,使田赋在整个赋税总额中的比例顿然突出。宋朝建立以后,情况发生了新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基本趋势是两税在财政收入中的比重日益削减。与此同时,商税急剧增长,构成了政府财政的主要来源。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所谓农业税的削减是相对商税的剧增而言的,但就农业税本身来说,终两宋300余年,也基本维持一个大致稳定的水平而未下降。与西方不同,中国古代社会不存在纳税人或纳税人组织与官府争夺税权的斗争,大至赋税结构的演变,小至某项税额的增减,一概由官府决定。在这样的情况下,南宋偶然出现商税超过农税的现象自然是官府控制的结果。

——摘偏自顾銮斋《中西中古社会赋税结构演变的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唐宋赋税制度演变的基本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宋赋税制度演变的原因。
3 . 太和八年(公元484年),孝文帝下诏实行“班禄制”,规定朝廷所有大小官员按级别高低和业绩大小,领取厚薄不同的俸禄,每三个月发放一次。这一规定
A.保证了国家的财政收入B.影响了北魏社会的稳定
C.奠定了隋唐盛世的基础D.促进了拓跋政权的封建化
论述题 | 较难(0.4) |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孙中山一生奉行“天下为公”。“既知民为邦本,一国之内人人平等,君主何复有存在之余地!”从组织兴中会起,就把“创立合众政府”悬为鹄的。同盟会成立后,他提出“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其后又发明“五权分立”的宪法,在西方三权分立基础上,参照传统的考试权和监察权而成,以保障民权的落实。民国肇造,约法颁布,民权平等曙光初现,旋为复辟势力所断。直至晚年,他依然致力于三民主义的新生,认为法国革命的“平等”和“民权主义”相同。

——据李华兴《评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思想》等整理


史学界总结孙中山的民权平等思想,有以下两种认识可供讨论:①它是顺应革命实践发展需要、与时俱进的产物;②它是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产物。阅读材料,对孙中山的民权平等思想,您侧重于哪一种认识?试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晰、史论结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国际联盟的宗旨是制止战争、制止侵略,而事实上这一宗旨却成为空谈。从机制方面来看,主要是因为
A.形成决议需“全体一致”
B.国联行政院的权力过大
C.吸收德国等战败国加入
D.把苏俄排除在国联之外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许多被出卖的人们,我已使他们回到这神所建立的雅典,其中有的无辜被售……也有的惨遭奴隶的卑贱境遇……我都使他们获得解放!”梭伦诗句中涉及的改革措施是
A.财产等级制度B.解负令C.津贴制度D.陶片放逐法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英国国教与马丁·路德、加尔文等建立的教会组织最大的区别是
A.不属于新教
B.不能反映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和愿望
C.没有危及教皇权威
D.没有废除天主教基本教义和仪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有人曾对某科学著作的原理作出通俗的解释:任何有质量的物体都会引起时空弯曲,然后物体在这个弯曲的时空里继续做他们的“惯性运动”。弯曲得太厉害以至于光掉进去都出不来了就是黑洞,这边弯曲的恰好跟另一个弯曲的亲嘴对上了就是虫洞。这一著作应该是
A.《地质力学的基础与方法》B.《自然哲学中的数学原理》
C.《论动体的电动力学》D.《广义相对论的基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近代某报刊曾报道:“闻近月以来,凡都中士大夫有谈及西学新法者,同僚之中均闻面却避。盖恐人指之为康党,以致罹于法网。故自同文馆以外,竟无人再敢言声光化电之学,念爱皮西提之音。”这一社会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洋务运动的失败B.民族矛盾的尖锐
C.顽固势力的反扑D.民众的盲目排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