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危机意识是一个民族不断进取的基本素养。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面对危机,俄、美、日和中国都采取了回应措施。阅读下列选自《全球通史》的材料:

请回答:

(1)19世纪中期,俄国社会危机的突出表现是什么?日本民族危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上述措施表明了俄国和日本解决危机的共同方式是什么?

(2)材料二表明林肯怎样的态度?最终通过什么方式解决南北双方的矛盾?

(3)据材料三,概括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特点;举出“日本新领导人”在经济、社会生活上学习西方文明的举措(各一例);简述这些举措在解决民族危机方面的重大作用是什么?

(4)李鸿章等人为解决“独火器不能及”掀起了什么运动?这场运动前期提出了什么口号?首先采取了什么措施?这场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起了什么作用?

(5)学习历史的目的之一是获取智慧,启迪未来。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探究,请你总结当时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特征;并说说这些大国崛起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何启示?(至少写出两点)

2018-09-06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2 .

材料一沈括(1031—1095)字存中,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科技思想家之一。《宋史》卷331《沈括传》说他“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皆有所论著”,嘉祐八年沈括登进士第。熙宁二年(1069)二月,沈括因支持变法而被任命为删定三司条例官。熙宁六年(1073)奉诏提举司天监,从此开始了他投身于振兴宋代科技事业的人生历程。晚年退隐润州梦溪因而著《梦溪笔谈》一书。

——吕变庭《北宋科技思想研究纲要》

材料二为了确定极星的位置,他(沈括)曾连续三个月进行测量,才得到极星离开北极三度有余的结论;为了验证“虹能入溪涧饮水”的问题,曾“与同职扣涧观之”,并进而发现“自西望东则见,立润之东西望,则为日所铄,都无所睹”。此外如关于凹、凸面镜的成像特点的认识,关于指南针装置方式的认识,关于月亮盈亏现象的认识等等,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对于所观察到的现象和问题,经反复思索,研究后仍无法解决的,他就只是如实记录,并说明不知其中道理的症结所在,而决不故弄玄虚,妄下断语。例如,在记述磁针有指南、也有指北的现象后,说“理应有异,来深考耳”。

——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沈括的人生历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沈括的科学精神。

2016-05-27更新 | 71次组卷 | 3卷引用:2016届安徽淮南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卷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梭伦认为:“我所给予人民的适可而止,他们的荣誉不减损,也不加多;即使是那些有势有财之人,也一样,我不使他们遭受不当的损失;我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据优势。”梭伦的改革,走的是所谓的主持公道、不偏不倚的中间路线,即企图通过中庸的办法来缓和贵族与平民的关系。所以,梭伦在努力提高平民政治、经济地位的同时,却又维护着旧贵族的特权。在改革中,梭伦下令取消债务,废除了“债务奴隶”但没有满足下层平民重新分配土地的要求;另一方面,为安抚贵族,梭伦允许贵族继续保有祖产,确保其能够继续保持优裕的经济地位,贵族仍然比平民享有更多的政治权利,社会公平并未真正实现。

——摘编自蒋晓光《梭伦改革与社会公平》

材料二 在贫富分化、阶级矛盾达到如此尖锐的情况下,启蒙运动高举的正义大旗以及与邪恶势力决一死战的号召,显示出了无可抵御的魅力。普适的正义原则和群众性的革命运动形成了一种共振,构成了一种可以摧毁一切的力量结合。革命不再只是追求和维护某种特定利益和权利的一种手段,而成为了维护普遍的“善”和消灭一切“恶”的工具。在这个过程中,妥协成为一种姑息的代名词;“摧毁”“消灭”“打倒”成为革命的象征;一切不够革命的东西必须成为革命的对象,一切不具破坏力的东西本身必须加以破坏。法国正是这样自然而然地走上了条争取自由民主的独特之路,它的革命形成了与英美民主变革完全不同的风格和特征。

——摘编自王国平《法国式民主化道路探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梭伦改革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结合材料一、二,指出与梭伦改革相比法国民主化道路的不同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关汉卿的作品继承了中国民间艺术的优良传统,人物无分平民、显宦、英雄、闺秀、才子、妓女,情节无分沙场争战、情爱波澜、豺狼横行、弱者抗争,语言无分市井俗谑、雅士轻吟、深闺艳词、莽将壮言,关汉卿几乎无不兼收并蓄。他的杂剧作品题材广泛,有社会剧、爱情婚姻剧、历史剧、文人逸事剧等。关汉卿的爱情剧不是孤立地描写爱情,而是将爱情同现实生活、社会矛盾紧密结合,反映了种种社会现象,揭露了种种社会问题。关汉卿的历史剧继承了宋代说话艺术和杂剧艺术“多虚少实”的创作传统,从现实出发去缅怀历史英雄人物,曲折地表达现实感受和时代精神,借历史之酒杯,浇心中之块垒,流溢着悲凉的时代情绪。关剧大多简洁、集中、激烈、机巧,意匠惨淡而又流转自然,处处都合乎戏剧艺术的基本特征和基本规律,同时也处处都体现了中国戏曲的民族特征,成为戏曲艺术的典范之作。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关汉卿剧作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关汉卿剧作特点形成的历史背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