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22-23高二下·全国·课时练习
简答题 | 较易(0.85) |
1 . 长城和颐和园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共同条件。
2023-03-01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5课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帮课堂】高二历史同步精品讲义(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2 . 印度甘地倡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以和平手段争取自治;埃及人民以游行、罢工、罢市、街垒战斗的方式争取国家独立;埃塞俄比亚通过游击战击败意大利,恢复国家独立。这反映出(     
A.西方殖民扩张性质变化B.各国反殖斗争受国际环境影响
C.世界殖民体系彻底瓦解D.亚非拉反殖民斗争具有多样性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戊戌变法期间,李鸿章在信中称:“朝廷锐意振兴,讲求变法,今日明昭多由康有为、梁启超等怂恿而出,但法非人不行,因循衰惫者,岂有任事之才,不过敷衍门面而已。”据统计,在开始变法后的103天,先后发布的诏令就有184条之多,这些措施彼此不配合,又无后续准备。这些反映出维新派进行的此次变法(     
A.触犯到守旧派的利益B.未能促进国人的觉醒
C.经验不足且急于求成D.缺乏深厚的社会基础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当大洋彼岸的丘吉尔得知此事件后,高兴得老泪往下淌,他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今晚可以睡个好觉了,战争要胜利了!”并且还特意打电话给罗斯福,装着糊涂揣着明白的问这位老兄到底发生什么事了。材料中“此事件”指(     
A.日本偷袭珍珠港B.《联合国家宣言》签署
C.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D.诺曼底登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5 . 在20世纪20年代的欧美各国,正如英国史学家梅德利科特所说:“广大民众要求和平,他们希望自由自在,不受外国人和外国危机的干扰;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在许多年间,总的潮流是和平主义,甚至是孤立主义。”这可用于说明,一战(     
A.重新调整了世界政治格局B.给欧美国家带来政治危机
C.促使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D.使得和平成为世界的主题
2022-07-12更新 | 117次组卷 | 2卷引用: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高一历史课后培优分级练(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6 . 1942-1943年,斯大林格勒战役历时200天,德国及其仆从国共损失约150万人,占其当时在苏德战场作战总人数的1/4,不仅终结了德国南方集团军群自1911年以来保持的攻势局面,而且直接造成了苏联与德国总体力量对比的根本变化。这表明该战役(     
A.推动二战发展到全球阶段B.迫使西方国家放弃绥靖政策
C.促成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D.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转折点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7 . 中国作为一战的战胜国,不仅没有完全收回中国的主权,而且成为列强共同瓜分的对象,据此可知当时的国际秩序(     )
A.有明显的强权政治特征B.强调“全体一致”的原则
C.保证了战后的经济发展D.实现了和平与安全目标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8 . 在巴黎和会上,法国总理克里孟梭对表现出不满的其他国家代表说道:“法国是这次战争最大的受害者,所以我们理所当然地应该拿更多的战利品。”“但我们英国为这次战争出的力可不比你们法国少啊。”英国首相劳合·乔治站了起来,几乎是怒视着克里孟梭。上述情景体现出这次会议的目的是(       
A.维护和平B.加强合作C.挑起战争D.战后分赃
2022-07-01更新 | 118次组卷 | 2卷引用: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高一历史课后培优分级练(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9 . 丘吉尔在《危机中的世界》中描述了20世纪初弥漫于世界的一种奇怪情绪:因未能从物质繁荣中获得满足感,各国转而热衷于国内和国际冲突,随着宗教的衰落,民族激情不正常地上升,几乎每个地方都燃起了熊熊大火,任何一个角落里的人都急于冒险。这材料可用于论证世界大战的爆发
A.与疯狂的军备竞赛有关B.与文明的冲突有关
C.与极端的思想观念有关D.与经济的低迷有关
2022-06-29更新 | 2344次组卷 | 21卷引用:重难点专题10两次世界大战及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专用)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斯大林时期,苏联的农业长期徘徊不前。农业的长期落后不仅阻碍了苏联经济的发展,而且还影响了工农联盟的巩圆和政局的稳定,1953年赫鲁晓夫上台后,大规模建立国营农场,扩大农业经营规模,以保证国家和居民对农产品的日益增长的需要。赫鲁晓夫在缩小农业部的职能范围,将组织生产活动的管理权下放给各加盟共和国和地方的同时,还改革农产品采购制度,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放宽对个人副业的限制,加强对集体农庄和庄员以及职工的经济刺激和物质鼓励。赫鲁晓夫的不少改革措施,推动了苏联农业的发展,并在以后的经济改革中一直被其后继者保留和沿用。

——摘编自金泉源《赫鲁晓夫的农业体制改革》

材料二20世纪40年代末,南斯拉夫政府多采取行政命令管理农民,但这些命令大多超越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致使农业合作化运动未能取得预期效果。1953年,南共中央颁布决议,规定农民“可以完全自愿地加入和退出合作社”,“在合作社形式上予以更多的灵活性和更多的自由”,允许土地的自由买卖。农村中的合作内容非常丰富,主要是在社会所有制经济组织与

个体农民之间进行的。既有社会所有制经济组织与个体农民之间的低水平合作,如经济组织向农民提供良种、化肥、农药、技术指导等,而农民按合同向经济组织出售农畜产品;也有高水平的合作,表现为社会所有制经济组织与个体农民进行的某种产品的生产或某项经济活动方面的合作。这种具有自己特色的体制,尽管对某些消极因素未能及时纠正,但确实推动了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

——摘编自李仁峰《南斯拉夫农业的发展和面临的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背景和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与苏联相比,南斯拉夫农业改革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