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64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383月,德国征服奥地利后不久,希特勒使修改了进攻捷克斯洛伐克的“绿色方案”。德国首先利用捷克斯洛伐克境内的苏台德德意志人党挑起德意志人与捷克人的流血冲突。424日,德国指使苏台德德意志人党领袖亨莱茵向捷克斯洛伐克政府提出了苏台德完全“自治”的八点纲领。为了给捷克斯洛伐克政府施加压力,希特勒下令德军在边界集结,五月危机爆发。捷克斯洛伐克总统决定发布“部分动员令”,征召40万后备役人员入伍。作为捷的盟国.法国重申立刻援助的诺言;苏联表示,如果捷克斯洛伐克政府提出要求,它准备提供援助;英国则警告德国说,欧洲一旦发生战事,英国能否置身事外,殊难逆料。此时,德国能够用来进攻的只有12个师,而捷克斯洛伐克政府早已在苏台德建设了坚固的防御工事。德国最终退却了,暂停了“绿色方案”。可是,没有想到的是五月危机化解后,苏台德危机竟然愈演愈烈了。

——摘编自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五月危机”爆发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德国暂停“绿色方案”的原因,并指出苏台德危机“愈演愈烈”的影响。
2022-05-13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2022届百所名校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猜题压轴卷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道光时,两广总督邓廷桢在奏折中说:“内地商贾航海贸易挈本以行搬运制钱,既苦脚费不赀金银出洋,又恐干例禁”。道咸之际“(各省)入款有减无增,出款有增无减,是以各直省封存正杂等项,渐至通融抵垫解部之款,日少一日”,中央政府的财政“入不敷出为数尚巨”。咸丰三年二月,清文宗奕詝采纳左都御使花沙纳票钞“行虚”的建议,由户部草拟试办银票章程请旨准行。然未总结历代封建政府发行纸币的经验教训,咸丰三年七、八月,京城行银票“市廛观望”,一些商人“相约”抵制,纷纷歇业。宝钞的推行,也使京城一片恐慌。“大商小贾走相告语谓”毕生贸易所积锱铢,异日悉成废纸'”。“是名为搭收钞票,实则仍概征银。……似此诡词巧取,直以国家正供,恣意侵渔、蠡国害民莫此为甚”。同治元年十一月初七日,清穆宗载淳正式谕令“将直隶、山东、四川、河南等省应征地丁、旗租及各关税课全行停止钞票,改收实银”,历时九年多的票钞便寿终正寝了。

——摘编自文廷海《论清代咸丰间“票钞”改革及其失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晚清币制改革的背景及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晚清币制改革失败的原因。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的“礼坏乐崩”是“百家争鸣”的前奏……中国知识阶层刚刚出现在历史舞台上的时候,孔子就努力给他贯注一种理想主义的精神,要求它的每一个分子——士,都能超越他自己个体和群体的利害得失,发展出对整个社会的深厚关怀。

——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

材料二   中唐以后至北宋前期,伴随着旧士族消亡过程的是新型士人阶层的成长。科举培育出一种意义深远的“文人文化”,胸怀“天下”的士大夫们以“天道”、“公议”旗帜为凝聚群体的号召,成为制约君主重要力量,参与治理国家政事。这一群体的认识及行为,通常倾向于维护中央集权,而其力量的崛起,客观上又构成了对君主专制的制约因素。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三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开始经历前所未有的内忧外患。诸多仁人志士秉承救国救民的责任担当,一方面开始对传统价值观体系进行批判与反思,另一方面“开眼看世界”,开始吸纳与接受西方文明中的相关要素。国人的精神家园一直无所归从,从而形成近代中国国民价值观的“一盘散沙”状态。从梁启超到鲁迅,许多仁人志士对近代国人的价值观形态进行过深刻的反思和批判。但在国破家残的民族危机背景下,并无一党一派能够提供理性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具体思路。

——摘编自《形态·逻辑:新中国成立后三十年价值观变迁的历史性透视》

材料四   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变迁和价值观变迁,唤醒了人们的平等意识、商品意识、市场意识和公民意识。原来以集权为特征的权力价值和以领袖魅力为特征的人治(德治)不能不受到极大的冲击,并逐渐被民主制度和法理权威所解构和取代。

——摘编自廖小平《改革开放以来价值观变迁与核心价值的建构》


(1)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理想中的“士”应具备的品德,为此,他提出什么主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唐以后至北宋前期“新型士人阶层”出现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在鸦片战争后社会价值观念的特点。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价值观变迁的作用。
2022-03-09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重点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性调研联考二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变法深刻地改变了秦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面貌,使西秦由一个落后的、被东方各国所鄙视的戎狄之国,一跃而成为七雄之首,不仅为日后秦始皇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对整个中国封建历史进程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商鞅变法的成功绝非偶然,诚如《荀子·强国》所云:秦“四世有胜,非幸也,数也。”商鞅变法是中国法制史上划时代的大事,它改变了秦国进而改变了古代中国政府管理制度的基本面貌。

——摘编自匡庆东《历史上的商鞅变法》

材料二   变法多年,除了使政府收入显著增加外,其他方面收效甚微,大宋王朝积贫积弱的局面并未改观。王安石尽管本着“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无畏精神,积极投身变法,但他的变法急功近利,脱离实际,结果欲速不达,反而致使“天下汹汹”。王安石背后的宋神宗,在变法初期给予了王安石大力支持,但随着变法的逐步提升,在不断加大的阻力面前开始动摇。王安石想富国富民,但他的“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的理想,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重点却偏向了“取天下之财”,百姓的负担不仅没有减轻,反而更加严重了。而且变法是在北宋的上层建筑不能有效维护其经济基础和促进社会生产发展的这种背景下发生的,改良是不可能解决封建社会固有的矛盾的,其改革的失败是必然的结局。

——摘编自张守慧《论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之成败及其现实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改变秦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面貌”的具体措施。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变法成功而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383月,与奥地利的合并,改善了德国的战略地位。当时,捷克斯洛伐克的领土插入德国境内,形成很大威胁。6月希特勒写道:“正如占领非武装区并进入奥地利一样,只有在我确信法国不会进军而英国也因此不会干预的时候,我才会决定对捷克斯洛伐克采取行动。”1938921日英法宣称,如果捷克斯洛伐克拒绝英法的计划,即将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英法将不再过问捷克斯洛伐克的命运。929日,两个轴心国家和两个西方国家的首脑在慕尼黑会见,他们商定瓜分捷克斯洛伐克方案。当天晚上通过第二次英法最后通牒,将这个方案强加于捷克斯洛伐克政府。捷克人则比较审慎小心,能够克制,他们屈服了。

——摘编自【英】李德哈特《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希特勒“对捷克斯洛伐克采取行动”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希特勒这一行动取得成功的原因。
2021-07-22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平顶山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唐高宗中期以后,府兵制逐渐衰微,而边境又屡有战事,边境军、守捉、城、镇等大量增加,常驻戍军逾十万人。当时征战和镇防的兵员多来自募兵。募兵平时没有固定的建制和兵额,当需要时,由兵部依据诏敕,责成州县召募,组成部伍,调往指定地点,由行军镇防的将领指挥,担负征战或军镇戍防任务。募兵名义上是自愿投充,实际上是召募与强制结合,不是名副其实的召募制,而是征募制。此后,由于勋赏不行等原因,百姓往往不愿应募,强制征召增多。中宗、睿宗时变为普遍勒遣。募兵选取的原则是产殷多丁,人才骁勇,装备由州县负责,不足自备。服役其间,免除其本身的租庸调和杂徭,口粮由中央政府供给。服役往返中的给养由沿途州县供应。募兵的服役期限在开元以前一般二或三年,但实际上很难按规定执行,往往被延长,甚至有少年从军,白发方归者。

——摘编自曹大为等编《中国大通史·隋唐五代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募兵制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概括唐代募兵制的特点。
2021-07-18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名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材料1970,美国用于医疗保健的开支大致等于教育的开支。1992,超过教育加防务、监狱、农产品补贴的全部费用。不断上涨的医疗保险费用导致了国家财政的大量流失、企业生产成本大幅度提高,影响了美国经济的总体发展。在近一个世纪中,几乎每位总统都提出过自己的方案。1993年克林顿总统公布了降低高昂医疗费用,让每一个正式的美国公民享受永久的医疗保险的医疗改革计划。其内容是重新组织医疗保健市场;医疗保险费将由雇主负担80%,员工负担20%。政府应对小企业主予以补助,并给失业者、穷人医疗帮助。其财政来目前联邦医疗费用支出节约下来的费用,以及对香烟征收罪恶税。方案刚一出台便引起全国热烈的讨论。学术界认为克林顿计划既要覆盖每个公民,又要降低费用,这很难做到。共和党将医疗改革方案作为攻击克林顿及其民主党的主要目标。克林顿的计划方案原本就非常繁琐复杂,经过专家、政客的轮番的讨论,再经过广告媒体的渲染和形象化的解释,美国民众非常不解,最终克林顿计划失败。

——摘编自荣霞《克林顿政府的医疗保险制度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克林顿医疗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克林顿医疗改革失败的原因。
2021-07-07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全国百强校领军考试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材料:为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防止世界大战的再次爆发,联合国各会员国依据《联合国宪章》第43条等条款的规定提供军队供安理会支配,这是联合国集体安全机制的关键环节。战后安理会创建联合国军队进展迟缓的残酷现实,严重挫伤了国际社会对于联合国组织的热切期待和信心。面对这一困局,杜鲁门政府一度打算促请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敦促有关各方设法加速宪章第43条的实施,“以促此项军队早日实现,至少使苏联之孤立态度暴露于举世各国之前”。由于英、法两国的反应均表现消极,中国出于稳定中苏关系及协调大国关系等考虑,也不愿在此事上过分刺激苏联,加之此举不符合宪章有关条文的规定,还有可能导致国内外舆论对美国的联合国政策产生负面评判,杜鲁门政府最终搁置了这一设想。联合国军队始终没有建立起来。

——摘编自韩长青《联合国军队构想的缘起及命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联合国军队构想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联合国军队创建失败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新的经济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法国遂成为复兴研究罗马法的中心,这一转移使罗马法对法国乃至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启蒙思想家高举“民主、自由、平等”之大旗,以自然法理论为武器,同中世纪以来占据统治地位之神学政治论相抗衡。法国大革命爆发后,为保住大革命胜利果实,在拿破仑直接领导下,《法国民法典》终于诞生了。

——摘编自邓慧、袁古洁《理性法典化运动背景之探讨及其借鉴》

材料二   《法国民法典》规定,“所有法国人都享有平等的民事权利”。人们可以在不违反法律与公共秩序、善良风俗的情况下,自由订立契约,创建自己期望的各种民事关系。《法国民法典》制定之前,法国南部、北部地区分受罗马法和习惯法的影响,存在因经济社会规则不一致甚至相互冲突而引起的各种矛盾。《法国民法典》的施行结束了这种规则割据、冲突的局面,实现了法国境内经济社会生活基本准则的统一。这部法典传到世界各地,提供了现代社会的基本法则。

——摘编自王静《法国民法典的制定及其历史意义》


(1)根据材料一,归纳《法国民法典》诞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法国民法典》的积极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张仲景,名机,南郡涅阳人(今河南南阳),约生活于公元150~219年。张仲景指出:“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惟名利是务”。“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他反对墨守陈规,指出:“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始终顺旧。”千余年来,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一直为中外学者所推崇,其理论、经验、医方等,至今仍是治疗传染病、内科杂病的准绳。在其著作中中医学辨证论治的法则趋于完善,所以历代医家推崇张仲景为医圣,日本医学家则尊之为先师。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仲景攻读医学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仲景被尊为医圣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