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海山汗(元武宗,1281~1311年)对严重的财政危机的反应,不是根据他的下属官员的不断建议采取缩减开支和裁减冗官的政策,而是做了一个鲁莽的尝试:重建尚书省以增加税收。虽然中书省还应处理政府的主要事务,而尚书省只应负责与财政改革有关的各项政策、但是新建的尚书省很快就剥夺了中书省理财、用人和司法等最重要的权力,并被赋予更大范围的决定权。所有的行中书省都改名为行尚书省,尚书省的触角通过它们直达全国各地。总的说来,尚书省及其设计的改革从一开始就注定了的命运。早在忽必烈朝建立尚书省的尝试开始,已充分证明了这是不得人心的举动,并留下了高压和盘剥的公众印象。无论如何,此项改革并没有机会展现结果,因为它仅仅实行了16个月。

——摘编自崔瑞德《剑桥中国辽宋夏金元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海山汗设置尚书省的原因及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海山汗设置尚书省的影响。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史学工作者对王安石及其变法作了再评价。他们把王安石变法置于宋代特定的封建时代的历史环境中,指出王安石的新法代表着地主阶级的利益,在维护宋王朝制建专制统治的同叶,还推动了宋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历史的前进。及至20世纪80年代,私有制取得了一定的合法性。研究者批评青苗法、免役法、市役法等摧抑兼并的措施"实质上是国家运用政权力量来排斥一般兼并而自为兼并","经济政策上的倒退,最主要表现为政府对经济事务的强权干预",变法"对民间工商业发展极为不利",而且加重了"贫乏"的经济负担。

——摘编自李华瑞《九百年来社会变迁与王安石历史地位的沉浮》等


(1)根据材料,指出建国初期史学工作者对王安石变法的基本态度及依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20世纪80年代研究者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
3 .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898年10月6日,康有为在香港接受了当时香港最大的英文报纸《德臣报》的采访。政治经验严重不足的康有为,在采访中对慈禧太后大加攻击,称慈禧只是个妃子,光绪帝已经认识到她不是自己真正的母亲,又称光绪帝对自己如何信任,夸大他本人在维新运动中的作用,还称光绪帝已经给他密诏(实为康有为自己改窜或自拟的密诏),要让他去英国求救,恢复光绪帝的权力。采访文章在《中国邮报》和上海的《字林西报》刊出。彼时慈禧正有废帝之心,而朝中刘坤一等大臣为保全光绪帝正竭尽心力。康有为的一面之词,简直是火上浇油,慈禧据此可以认为光绪帝通过康有为与外国人勾结。这个采访,对正被羁押于北京的光绪帝极为不利。张之洞看到采访后,大为震怒,发电给两江总督刘坤一、上海道蔡钧:“此报流传,为害甚烈。望飞速电嘱上海道,速与该报馆并领事切商,告以康有为断非端正忠爱之人,嘱其万勿再为传播……”

——摘编自茅海建《戊戌前后诸政事》


(1)根据材料,分析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简要评价戊戌政变后康有为的表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