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航济亭是北宋时期位于明州(今宁波)定海的驿亭,下表是关于航济亭的记载。根据材料,下列论述合理的是(     
出处内容
罗濬《宝庆四明志》航济亭,县东南四十步,元丰元年建,为高丽使往还赐宴之地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元丰二年五月壬辰,赐明州及定海县高丽贡使馆名曰乐宾,亭名曰航济
王应麟《玉海•宫室》元丰二年明州及定海县作高丽贡使馆。五月二十五日赐名乐宾(亭曰航济)
A.史料形成时间决定价值程度B.海路在北宋外交中发挥作用
C.材料都是二手史料,可信度低D.明州主导北宋对外贸易通道
2023-06-08更新 | 342次组卷 | 11卷引用:专题突破卷03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并立与元朝的统一-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新高考通用)
2 . 口述历史是以搜集和使用口头史料来研究历史的一种方法,该类历史资料源自人的记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建国后工人的口述史   

口述内容口述人
那个时候宣传我们是主人……那个时候干活不是谋生,是一心为把鞍钢、把国家的企业、把国家的事办好。“一五”期间苏联援建的重点项目鞍钢工人MCX
班长可以当一日制的厂长,你对厂子有什么要求、合理化建议,你可以提,比如说生产上存在问题,技术上管理上存在什么问题。“一五”期间苏联援建的重点项目鞍钢工人TCK
基本上拖厂职工的孩子都要在拖厂,从哺育室、幼儿园、小学到高中,都比较齐全。“一五”期间苏联援建的重点项目一拖工人DJT
当时市里面来人给我们开动员大会,号召我们现在要备战备荒为人民。毛主席说三线建设去的是好人好马好设备。1964年启动的“三线建设”贵州工人YFY

——摘编自周晓虹主编《新中国工业建设口述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建国后初期工人的身份地位,并加以解读。
(2)研究新中国工业建设时,你如何看待工人口述史的史料价值。
2023-05-28更新 | 491次组卷 | 10卷引用:专题突破卷0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新高考通用)
2021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一位外交官的日记

(以下内容节选自一位美国驻日大使的日记。)

1936226日上午10

第一部分

1.现在似可肯定,前首相斋藤海军大将、前内大臣牧野伯爵、侍从长铃木海军大将、教育总监渡边将军均已遇刺。据说大藏大臣高桥和警视总监亦受伤。

2.军人已在政府官署和皇宫周围的街区设下警戒线,无军部通行证者不得擅入。与各官署的电话联系亦已截断。证券交易所已关闭。

193778

中日两军在距北平不远的卢沟桥打起来了。谁是肇事者,还不清楚,不过纳尔逊·约翰逊说,从日本人常在中国驻防军附近举行演习这个事实来看,这种事件早就该发生了,不发生才怪哩。

1940101

同盟条约是927日在柏林签字的……

1941127

谣言四起,谓日本人正在计划,一旦与美国决裂,便出动全部力量,大举突袭珍珠港。我当然向我们政府报告了。

1941622

今天传来德苏开战的消息。此事早在意料之中,但这样突如其来,仍令人惊异,我原以为还要迟一点才爆发。

1941814

今天听到,罗斯福和丘吉尔在大西洋某地举行历史性的会议……

1941128

日本政府只能认为,继续谈判,亦不可能达成协议……一听到开成的消息已经证实,我便下令烧毁全部密码和机密信件。

——摘编自(美)约瑟夫·C·格鲁《使日十年》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世界局势有哪些史料价值。
2021-08-09更新 | 100次组卷 | 2卷引用:第七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高中历史统编版纲要下单元狂练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一战”爆发前夕,德国总理特奥巴尔德预想的是“短暂的风暴”;英国外交大臣爱得华·格雷向下院保证:“如果我们参战,我们所遭受的伤亡会很少,甚至比我们不参战也多不了多少。”20世纪初,大国间的外交冲突和危机严重且频繁,而可供应对的策略并不多,似乎只有战争这一种解决模式,缺乏妥协缓冲机制和中止终战的可能——没有国联的外交控诉平台,没有联合国五大国协调的机制,也没有国际危机管控的成功经验和范例可供参照,国际治理机制还是一个空白。而战争一旦引爆,则“天然”地具有世界性,爆烈度前所未有。只有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大战,以及延续20世纪后五十年的冷战之后,痛定思痛,乱而后治,国际社会才会深刻认识到国际治理和危机管控的必要,必须抛弃狭隘的民族主义、国家利己主义、强权外交至上,才能走向和谐共生、互利共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新时代。

——摘编自李杰主编《历史课标解析与史料研习世界现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一战”爆发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一战”“具有世界性”和“爆烈度前所未有”的理解。
2023-03-06更新 | 396次组卷 | 4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纲要下)第七单元两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张学良晚年接受公开采访谈及“九一八”事变时曾说:“我当时没想到日本军队会那么做,我认为日本是利用军事行动向我们挑衅,所以我下了不抵抗命令,我对‘九一八’事变判断错误了。”对张学良的这一口述内容认识正确的是
A.年代久远真伪无从查实B.当事人口述可信度极高
C.公开采访影响发言内容D.需要多方史料互相佐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6 . 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逃奔成都,途中发生兵变,杨贵妃死于马嵬坡。以下为若干记载。有学生以下述材料探究杨贵妃之死,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路边杨贵人,坟高三四尺。乃问里中儿,皆言幸蜀时……贵人饮金屑,倏忽舜英暮。平生服杏丹,颜色真如故。(唐)刘禹锡
《马嵬行》
上令高力士诘之,回奏曰:“诸将既诛国忠,以贵妃在宫,人情恐惧。”上即命力士赐贵妃自尽。(五代)刘昫等
《旧唐书》
上曰:“贵妃常居深宫,安知国忠反谋?”高力士曰:“贵妃诚无罪,然将士已杀国忠,而贵妃在陛下左右,岂敢自安!愿陛下审思之,将士安则陛下安矣。”上乃命力士引贵妃于佛堂,缢杀之。(宋)司马光
《资治通鉴》
A.《马嵬行》选材来自传说,不能作为历史研究的材料
B.《资治通鉴》较多细节描写,还原了杨贵妃之死的真相
C.《资治通鉴》成书晚于《旧唐书》,故可信度相对较低
D.《旧唐书》《资治通鉴》作为史料,应注意作者的立场
2021-06-09更新 | 4068次组卷 | 48卷引用:2022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尖子生培优题典(新教材新高考)-考点02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大一统的发展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1年七八月间,罗斯福接连收到丘吉尔的要求安排一次正式会晤,以表达两国有关当前战争形势的看法的电文。罗斯福敏锐地意识到为美国的安全利益着想,美国的卷入在所难免,便最终同意安排一次这样的会谈。19418914日,罗斯福与丘吉尔在纽芬兰的一艘军舰上进行正式会晤,其成果便是《大西洋宪章》。《宪章》主要由民族自治、领土完整、经济国际主义、社会安全、缩减军备以及国际合作等原则构成,这些原则体现了英美两国对战后和平建设的构想。随后,《大西洋宪章》的这些指导原则为26个反法西斯同盟国签订的《联合国家宣言》认可和采纳。

——摘编自朱大伟《〈大西洋宪章〉构建和平思想的价值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罗斯福与丘吉尔会晤时的国际战争形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西洋宪章》发表的意义。
2022-09-01更新 | 138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17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亮点练】-【过高考】2023年高考历史大一轮单元复习课件与检测(全国通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北魏晚期的郦道元著有《水经注》,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中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与其特点相似的著作是(     
A.《梦溪笔谈》B.《禹贡地域图》C.《天工开物》D.《徐霞客游记》
2021-12-31更新 | 174次组卷 | 2卷引用:自创单元讲练测(纲要上)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测)
9 . 文物事业

材料一   鸦片战争以后,知识分子还遵循北宋以来逐渐形成的金石学传统,将“金石”类文物作为研究材料,以达到证经补史的目的。“金石”类文物包括青铜器、石刻碑碣以及简牍、封泥等带有文字的可移动和不可移动文物,可供人鉴赏和研究,具有一定的审美和历史价值。多为私人收藏,具有较强的私密性。

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康有为提出要发挥文物开启民智的作用,就必须让民众与文物近距离接触,也就是仿效西方创办博物馆,提倡文物公有。康有为还强调国人应重视文物搜集,“以考进化之据”,“以证吾国之文明”。张謇也提出了类似主张,并于1905年在江苏南通建立了中国人自建的第一个公共博物馆。梁启超强调了地下埋藏物对研究历史的重要性。五四运动后,国人文物主权意识不断高涨。1927年,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在中国考察时“拟用飞机将所得之材料运往外国”,此举立即遭到学术界的强烈反对。北京学术界成立了“中国学术团体协会”,要求采集物“绝对不得运出国外”。20世纪20年代以后,学术界进行了一系列考古发掘,推翻了西方学者“中国文化西来说”的谬论。

——摘编自臧志晗《中国近代文物观念演变简史》、李建《民族觉醒下近代中国文物保护思想的嬗变》等


(1)依据材料一,概括鸦片战争后金石学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解读19世纪末到20世纪早期我国文物事业的发展。
2022-01-21更新 | 207次组卷 | 2卷引用:第六单元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单元测试)-高中历史备课精品导学案+单元测试(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北京专用】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范钦,明代著名藏书家。为官多年,每至一地,广搜图书。归里后,在宁波建造藏书楼,取《周易》“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之意,意在防火,名“天一阁”。其藏书以明代刻本为主,尤其是地方志、政书、实录、诗文集居多。此外,《军令》《营规》《国子监监规》等官书,属当时的“内部资料”,一般藏书家即便有意收藏,也绝非轻易可得。他还喜欢收集古代典籍,其中以地方志和登科录最为珍稀。这些古籍都是研究古代尤其是明朝历史及各地气象水文地质矿产等宝贵资料。为保护藏书,范钦临终前订立了严格的族规,世代子孙严格遵循“代不分书,书不出阁”的遗教,从而有效防止了藏书的散失。

清乾隆年间下诏修撰《四库全书》,范钦后代进献所藏之书638种,乾隆见范家藏书数百年不毁,于是敕命测绘天一阁的房屋、书橱样式,兴造著名的“南北七阁”,用来收藏《四库全书》,天一阁由此闻名全国。

——摘编自百度百科等


(1)根据材料,概括范钦藏书楼的特点。
(2)根据材料,简析范钦建造天一阁的历史价值。
2021-05-18更新 | 17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检测卷(新教材新高考)-专题04明清版图与面临的挑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