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6 道试题
1 . 19世纪末20世纪初,有关德国间谍和德国统治欧洲的阴谋的众多书籍,如《1910年入侵英伦》《威廉来了:霍亨索伦王朝统治下的伦敦》在英国广受欢迎;描写德国战胜英国的《英格兰的报应》《德国未来100年》等小说也在德国畅销。据此可知
A.军国主义思想控制社会舆论B.英德矛盾成为世界主要矛盾
C.文化界对战争爆发负有责任D.人们对局势发展持负面态度
2022-06-01更新 | 1339次组卷 | 13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狮山石门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如图为联合国70年间(1948—2018)维和行动示意图。据此可知
A.贫穷与落后是战争的根源B.联合国的宗旨得以有效践行
C.维和行动遏制了冲突爆发D.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主题
2022-05-27更新 | 402次组卷 | 1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材料1927年,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作出决议,全国各县一律实行县长制,县政府和县长分别代替县公署和县知事。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公布《县组织法》。1929年,国民政府重新修订《县组织法》,强调:“吾人今后必须矫正从前重省轻县之传统观念,而易以总理重县轻省之新观念。总理于民权主义与建国大纲中,汇精聚神,唯在直接民权对于县自治之实际行使。由此可知,县自治者,实三民主义之基本知识。”被任命为县长之官员,应先试署一年,考核成绩优良者予以实授,以三年为一任,期满成绩优良者可以连任或升迁。但在实施过程中,如19301934年的福建更动县长289人,最短的任期只有4天。规定考试应成为县长任用的主要途径,但据1932年内政部统计,各省通过考试取得县长职位的比例最高的是安徽,但也仅有17.6%。蒋介石也承认:“县为执行一切政令之中坚,其重要如此,而行政经费之微薄又如彼,实无从充实组织,延揽人才。”事实上,无论是地方自治的推行,抑或省、县行政结构的建立,国民政府只能在无情的现实面前屡屡碰壁。

——摘编自李新总编《中华民国史》(第七卷)


(1)根据材料,概括20世纪二三十年代南京国民政府县政改革的主要措施及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20世纪二三十年代南京国民政府的县政改革。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唐代《贞观政要》和宋代《资治通鉴》对隋文帝时期发生的一件史事分别有自己的叙述。

材料一   隋开皇十四年天旱,人苦饥乏。是时,仓库盈益,竟不赈给,乃今百姓逐粮。隋文帝不怜百姓而惜仓库……古人云: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唐]吴兢《贞观政要》

材料二   高祖文皇上之开皇十四年……关中大旱,民饥,上(隋文帝)遣左右视民食,得豆屑杂糠以献。上上流涕以示群臣,深自咎责,为之不御酒肉,殆将一期。

——[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隋纪二


(1)在两则材料的的记载中,哪些基本信息是可信的?为什么?
(2)两则材料对同一史事的记载有何明显分歧?你认为哪则材料的叙述可信,为什么?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以范仲淹为首的改革派,是作为一个政治集团、政治派别或者“朋党”而出现在历史舞台之上的。这个集团并不像反对派污蔑的那样,为少数几个人的私利而结合起来的,即所谓的“结党营私”,而是站在地主阶级广泛利益的立场上,从官僚制度改革入手,强化国家机器,加强专制统治,以维护地主阶级的长治久安,改革压缩了大官僚贵势阶层的政治特权,开阔了以中下地主阶级为主,包括部分上层农民在内的中间阶层的政治道路,因而对这部分人最有利。改革以强化国家机器为目标,但这个强化包含了加强对辽夏的防御能力,在这一点上是符合广大人民的要求和愿望的;改革在发挥对内镇压作用的同时,也要发挥抚绥德职能,以缓和社会矛盾,减轻赋税负担,从而有利于社会生产。因而庆历新政也就具有积极的进步历史意义,值得肯定。

——漆侠:《范仲淹集团与庆历新政——读欧阳修<朋党论>书后》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范仲淹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范仲淹改革。
2022-05-21更新 | 122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丰城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革命烈士和革命军人的家属,其生活困难者应受国家和社会的优待。”1950年,内务部通令各级政府在清明节纪念革命烈士。各地建立烈士纪念碑、塔、亭、林、墓等。1952年,《人民日报》先后刊载了邱少云和黄继光等烈士的事迹。沈阳市市北区在中秋节和国庆日前夕向烈属、军属发放慰劳高粱米近20000斤。在农村,代耕工作成绩显著,烈属、军属的农作物亩产量已接近当地农民的平均水平。1955年,有414000多名革命烈士子女在国家资助下入学,另有3300多名烈士遗孤得到政府教养。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崇尚烈士、尊敬烈属的社会风气逐渐形成。

——摘编自熊彤《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革命烈士褒扬抚恤工作》


(1)根据材料,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展革命烈士褒扬抚恤工作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展革命烈士褒扬抚恤工作的意义。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下表记述了部分世界文化方面的相关史实。
1970年代晚期澳大利亚开始将原住民的文化权利纳入国家文化政策与博物馆政策。
1990年美国通过了《北美原住民墓地保护与文物回归法案》,确认了北美印第安人索取原住民文物的权利。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现代国际法归还文物的原则”,即任何因战争原因而被抢夺或丢失的文物都应归还,没有任何时间限制。
表所述史实
A.提升了典藏文物的合法性B.体现出文物保护的公平性
C.使社会群体权益得到重视D.可推动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北宋店宅务,是国家行政机关之一,负责管理和维修国有房产,并向租住公房的人收取租金。当时京城及各州县均设有店宅务。京师店宅务,先隶三司,后改隶太府寺,设有“监官四人、专副四人、勾当官二人”;另有“掠房钱亲事官”各四五十名,负责招租、收租;又有“修造指挥(维修工)”各五百人。大中祥符八年(1015),朝廷颁布法令:“市中(失火)延燔官舍,其修盖讫移居者,免僦(租赁)居二十日。应僦官舍居赋直十五钱者,每正(元旦)、至(冬至)、寒食,免三日之直”。天圣三年(1025),京城店宅务辖下的公租房为26100间,当年的租金收入为134629贯,平均每间房屋的年租金5贯多一点,月租为400多文钱(大致是市井平民收入的十分之一)。

——摘编自吴钩著《宋潮:变革中的大宋文明》


(1)根据材料,概括北宋店宅务管理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宋设置店宅务的主要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974年,联合国特别会议集中研究了原料和发展问题,会议宣言指出:国际经济新秩序是“建立在所有国家公正、主权平等、互相依靠、共同利益和合作基础上的各国间的经济关系体系”;“这种秩序将纠正不平等和现存的非正义,并且有可能使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日益扩大的鸿沟消除”。该宣言的内容从本质上反映出
A.国际经济新秩序正式确立B.联合国宗旨发生重大变化
C.经济全球化成为国际共识D.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力增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春秋时期,朝聘、会盟、征伐、城筑等,本来多与宗教活动有联系,但孔子整理的《春秋》却从中游离开,只是从人事的角度去记载这些事情,不只是注意所谓的善恶,也认真记载了得失成败,据此可知,孔子
A.否认鬼神存在B.推动私学的发展
C.意图恢复周礼D.强调治史以致用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