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6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春秋乱世,郑之国小,夹于晋楚之间。郑曾进犯楚之附庸蔡,致楚晋攻郑,割肉乞和,国内五族叛乱,国势累卵。子产危难受命,执政廿余,中兴。子产深知国小、内乱、外战,国必危之理。凡遇“国际”大事,苦心准备,分别找专长之人咨询、筹划、决断、执行,外交效果甚好;“国际会议”上为国争利,力避外战,言辞得体,声名远播。力排众议铸刑鼎,开启中国古代公布成文法的先例,刑案减少。顶着压力查农业,重新划分全国田地和沟渠,承认地主土地有,师初税亩仿相地而衰征,征赋富国。组织农民互助合作,共用水井等。重视商业,限制贵族随意压榨商人的特权。变革政坛内斗风气。子产与大夫丰卷有隙,国近分裂,遂主动请辞,后郑国最有实力的罕氏子驱逐丰卷,子产复职。子产却下令保存丰卷田产,三年后召丰卷回国,将田产及田地收入交还丰卷,此举在郑国深得人心。

——摘编自马立诚《历史的拐点:中国历朝改革变法实录》


(1)根据材料,归纳子产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子产改革成功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中西会通”

汉代《九章算术》有部分内容总结了我国古代几何学的成果。科技史专家李约瑟评价说:“土地的丈量、谷仓容积、堤坝和河渠的修建、税收、兑换率——这些似乎都是最重要的实际问题。‘为数学’而数学的场合极少。”与此不同的是,欧几里得所著《几何原本》从定义和公理出发,经过严密的论证,证明了所有几何学定理的正确性。

徐光启说:“欲求超胜,必须会通。会通之前,必先翻译。”1607年,他和意大利人利玛窦合作翻译的《几何原本》出版。随着更多西方数学著作被引入,大批“会通”性新式数学著作涌现。此类著作借用西方数学形式逻辑和公理化体系对中国传统数学进行梳理和阐释。例如《测量异同》《勾股义》《中西数学图说》等。大量数学图形、公式、定理出现在明末数学著作中。明清易代,以徐光启为代表开启的中西文化交流被中断。

——摘编自《理性的启蒙 中国古代社会中的科技思想发展管窥》等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评析明末中国数学领域的“中西会通”现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有人指出:在1930年的时候,有三个人即将变得世界闻名,不仅是他们本人,还包括他们的奋斗目标。其中一人是一个60多岁穿着粗布衣服的老者。他随身携带一套被褥,一个肩背袋,一个纺锤(他晚上的时候可以纺织),徒步240英里,历经25天后到达海边取盐。他的“奋斗目标”是(       
A.通过民主改革来捍卫民族主权和本国资源B.用非暴力不合作策略争取印度自治和独立
C.领导黑人民权运动迫使美国通过民权法案D.开展武装斗争推翻由美国扶持的傀儡政权
2022-05-09更新 | 1541次组卷 | 16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八校2021-2022学年高一5月联合调研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于敏(1926-2019)是中国“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和共和国勋章得主。1944年,18岁的于敏以优异成绩考进北京大学工学院,2年后转入理学院。1951年,毕业后的于敏被调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从事原子核理论研究,填补了我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在美苏先后成功试爆氢弹后,毛泽东指示:原子弹要有,氢弹也要快。1961年接到氢弹预研任务的于敏放弃了十年的原子核理论研究,转向氢弹原理的研究。从此,于敏的名字和他的事业一起成为国家最高机密。于敏在中国仅有一台每秒万次的电子管计算机,并且只有5%的时间可以使用的情况下,仅用3年时间就解决了氢弹制造的理论问题。1967年氢弹成功爆炸,于敏带领的工作组突破了核大国对氢弹理论技术的封锁,“于敏方案”轰动世界。1996年中国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后,核武器存储带来的老化问题日益明显,于敏研制“皮实”化核武器的决策,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唯一还保留氢弹库存的国家。

——摘编自崔建东《“中国氢弹之父”于敏:“一切都是为了国家需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于敏取得科研成就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于敏在国防科技领域所做的贡献。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在这种体系中占主导地位的是以强权和实力著称的战胜国,他们决定和会的一切重大问题,排斥了社会主义苏俄,将战败国踩在脚下,广大中小国家的作用“仅是举手通过最高委员会已做出的决定”,没有真正的发言权。对此判断正确的是
A.该体系会遭到各国的强烈反对B.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世界和平
C.该体系会使各国产生新的矛盾D.该体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方向
2022-05-05更新 | 472次组卷 | 7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第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B卷)
6 . 据同盟会会员居正回忆:“迨孙公解职,袁氏继任,中央政府须得解组,约法问题因之而起。孙公命胡汉民召集同志、参议院及我等讨论大体……至中央则宜改总统制为内阁制。”这说明当时资产阶级革命派(       
A.反对袁世凯担任民国大总统B.在制度建设方面存在分歧
C.力图通过立法维护民主共和D.借政党政治巩固革命成果
2022-05-04更新 | 385次组卷 | 7卷引用:广西桂林市桂林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选考班)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8世纪初,康熙皇帝决定任用传教士采用经纬度测量及三角测量法进行全国性实地测量,测绘人员分赴全国各省,举凡天下山水城廓,均收入图中,即《皇舆全览图》。康熙帝此举
A.体现了清朝文化政策开放包容B.加速了中国传统科技的转型
C.适应了巩固大一统国家的需要D.旨在推动西方科技在华传播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919年,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参加了巴黎和会条约审议工作,但因对《凡尔赛和约》苛刻惩罚德国极为不满而愤然离去,他认为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由一群残忍的胜利者做出的最邪恶的事情,实属自我毁灭行为。这说明凯恩斯
①根本目的是维护德国利益
②看到了《凡尔赛和约》的严重问题
③维护了欧洲的和平与发展
④具有追求公平正义的个人优良品质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9 . 战国时期的官僚队伍,主要由三部分人组成:一是军功之士,二是文士,三是宗室贵族。在商鞅变法后的秦国,军功之士所占比重较大,而在关东六国,则是文士和宗室贵族所占比重较大。这三类人在各国官僚队伍中所占比重的差异缘于
A.变法运动在列国风靡B.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C.士人阶层的强势崛起D.世族世官制度的消亡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易白沙(18861921),湖南长沙人,参加了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新文化运动中著名的反封建斗士。1921年春,跳海自尽。毛泽东得此噩耗,写下了悲痛的挽联:“无用之人不死,有用之人愤死,我为民国前途哭;去年追悼杨公,今年追悼易公,其奈长沙后进何!”深切悼念这位才华横溢、忠心爱国的师友。

论及青年的责任,易白沙针对当时的局势指出,干戈环绕於吾人之四周,干戈之外,又有干戈以环绕焉。何地无号啼之声,何处无死亡之惨。我之青岛,切肤巨痛。郁郁泰山,美哉国乎!而五月七日最后通牒,无形之灭亡,视比利时塞尔维亚之山河破碎。我青年唯一之责任,惟祈诸良心判其曲直,仗剑而起。左袒其兄也可,左袒其弟也亦可,而袖手旁观则不可。以非他人他国之事,无中立之余地也。推测将来,吊死扶伤,培养元气,以恢复人间百福,此固慈善事业中第一问题。维持永久和平,廓清野心家之侵略主义,尤人生应有之筹策,是乃未来之青年所有责任也。易白沙关于青年责任的观点,不仅是五四青年奋起的号角,亦是当代青年实现自身价值努力追求的目标。

——摘编自张金荣《论易白沙的政治思想》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易白沙提出“青年责任”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易白沙心目中青年的责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