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困难(0.15) |
真题 名校
1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1948年11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在新解放城市中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指示。1949年8月至12月,毛泽东以中央或个人名义发出多份电报,督促各地尽快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并报告开会情况;批复和批转不少地区关于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报告,推广开会经验。毛泽东在指导各地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实践中,提出一系列带有方针、政策性的重要指导思想: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是人民代表大会的前身,是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初期组织形式;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是一件大事,这个会议是团结各界人民的重要工具;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发扬民主,切实开好各界人民代表会议。1949年7月以后,由于党中央和毛泽东发出许多关于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指示,各地都迅速召开这一会议。
                                      ——摘编自《党的文献》编辑部《共和国走过的路——建国以来重要文献专题选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毛泽东高度重视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毛泽东督促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历史意义。
2022-06-09更新 | 5530次组卷 | 22卷引用:河南省中原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困难(0.15) |
名校

2 . 材料:姚鼐,安徽桐城人。其一生,仅八年的仕宦生涯,而读书、教书、著书,则是他毕生的主要活动。

在学术思想方面,姚鼐极为崇尚程、朱之学,可“正之”,但不能诋毁、讪笑,否则便是“诋讪父、师”,要遭天谴。姚鼐虽加意维护程、朱,但较为通速,能兼容其它学说,甚至能吸纳汉学之长。他还提出文章的核心在于“义理、考据、辞章”三者的统一。“又理”,是指当时的理学思想,主要来自宋学;“考据”,是指文章要有实据,避免空泛,主要来自汉学;“辞章”,是指文章还要有结构、文字、音韵上的文学之美。这一理论在当时的时代环境下,是有相当积极意义的。

他先后任杨州梅花书院、安庆敬敷书院等书院主讲,精心培养了梅曾亮、姚莹等一大批弟子,他以自己的古文理论指导教学实践使“桐城家法”得到广泛的传播。姚鼐一生的著作等身,有《惜抱轩诗文集》《惜抱尺牍》等。与创始人方苞、刘大槲并称为“桐城三祖”,被盛誉为“中国古文第一人”、“中国古文的高峰”。

——摘编自李帆《姚鼐学术思想论述》

(1)根据材料,概括姚鼐的主要成就并进行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姚鼐思想没有发展为早期启蒙思想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困难(0.15) |

3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自1937年日军全面侵华,东南沿海教育发达地区首当其冲,相继沦陷,中国教育事业损失巨大。全国专科以上学校77所被迫内迁后方,17所被迫停办;青年失学者极多;影响最大者莫过于初等教育,学生年龄过小,学校无法内迁,只得随国土一并沦陷,其所受日军奴化教育也最深。

民族面临生死存亡,如何处理教育和抗战之间的关系,成了摆在国民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一些人力主实施战时非常教育或国防教育,主张中断一切正规教育,停办高中及大专院校。国民政府提出“战时需作平时看”,虽有各种暂时措施,“但仍以维持正常教育为主旨”。战时教育不仅仅需要满足抗战救国,更需要满足战后建设。

抗战期间初等教育除中央政府每年有专门的补助费,还规定乡镇地方财政中至少50%须用作初等教育经费;1937年至1944年,国民政府共设立国立中学34所,国立大学附属中学16所,国立师范学校和职业学校14所,遍及后方12个省区.有计划地将沦陷区90%的高级知识分子和37所高校转往大后方,1938年开始实施“贷金制度”,1943年“贷金制”在被“公费制”取代。“贷金制”和“公费制”不仅仅面向高等教育,同样也惠及中等教育。不仅如此,对海外留学生也给予救济,并继续派遣留学生赴海外学习。

抗战期间,由于国民政府的种种努力,全国专科以上高校增加了33所(31%),教员增加了3623人(48%),学生增加了41575人(99%)。学龄前儿童入学率从战前的43.4%上升到了胜利前的76%,初等学校学生数量几乎是战争爆发前的2倍。在职业教育方面进步更加明显,在校学生人数由战前的7000人增长到了25000余人。抗战期间教育经费在国民政府的时政支出中仅次于军费,居政府财政支出的第二位。

——摘编自腾讯新闻,历史版《抗战期间的中国教育奇迹》

根据材料并结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教育改革的主要特点。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战时期教育改革的影响。

2017-05-15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市2017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4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9世纪后期,欧洲存在不可调和的民族主义愿望,这种愿望在阿尔萨斯一洛林地区是难以对付的,那里的法国人仍不服从德国的统治……在斐迪南大公于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爱国者刺杀后,苛刻的条件便被送到了贝尔格莱德(塞尔维亚首都)。不过,塞尔维亚的背后是俄国,而俄国的背后是法国和英国。同样,奥匈帝国也有德国支持塞尔维亚战争(一战)不但在经济上,而且在政治上也使欧洲内部遭到摧残。战争的浩劫却使欧洲人士气沮丧,失去信心。在欧洲大陆的各个地方,古老的秩序正在受到怀疑和挑战……不用说,有过如此经历后返回家园的殖民地居民对欧洲领主显然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恭顺。

正如英国外交大臣格雷伯爵评论道:“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

——《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述19世纪后期欧洲民族主义矛盾不可调和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一战对欧洲的影响。‘

2017-05-02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河南省南阳信阳等六市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困难(0.15) |

5 . 【历史―选考二: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81-1983年,北约在西欧部署中程核导弹问题引发美苏关系紧张,西欧公众舆论为此掀起极大争论,和平运动、反核武器运动更为高涨,大规模示威游行不断,形成所谓“中导危机”。1983年,苏联发起强大政治宣传攻势,试图分裂北约,阻止北约在西欧部署中程核导弹。事实证明,苏联用中程核导弹对西欧进行威胁和恫叮,用宣传攻势离间美欧,用笼络西德SPD等手段,都难以达到使西德中立化的目的。西德国内政治几十年来在防卫问题上已经形成一套模式,1953年在重新武装问题上、1957年在核分享问题上,保守派都在面对相当多国人反对下,赢得了选举胜利,推行了自己的政策。1983年11月22日,西德国会历经30多次激烈辩论后,做出决议,允许在西德部署美国中程核导弹,同时敦促美国继续对苏谈判,再次表明这个模式仍然有效。次日,苏联代表退出了日内瓦中导裁军谈判。美国中程核导弹在西欧尤其是西德实现了部署,中导危机结束了。

——田少颖《冷战末期的核常裁军、西欧一体化进程与英德摩擦的缘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导危机”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国在部署中程核导弹问题上的态度,并分析原因。

2017-04-18更新 | 87次组卷 | 2卷引用:2017届河南省新乡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6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蓝姆迦训练中心设置的最初目的是为1942年5月从缅甸撤退过来的中国残余部队解决住房、部队的恢复、服装、医药和治疗而准备的。1942年7月17日,第一批来到蓝姆迦的中国部队是遭到严重损失的缅甸战役的残余,他们在疟疾、营养不良、缺医少药中倍受煎熬。在蓝姆迦训练中心,纪律和行政管理由中国军官负责,但是技术和训练及军事装备的提供主要由美国负责。数百名中国学生翻译和美国教官配对来教授中国士兵所有的事情,训练科目涉及医学课程和急救示范、指南针、地图的使用、巡逻队的构成、荫蔽地的出击、声响测试、野外的火力配置等。蓝姆迦所有工作的目标就是一个,创造一支可以和日军面对面较量,并最终可以获得胜利的现代战斗部队。1942年9月中旬,中国军队从缅甸撤退到印度。这个时候大约有总数9000人来到印度,其中5000人是新38师的,2500人来自新22师,还有1200人是第五军和其他单位的人。蓝姆迦训练中心是最高机密,它的存在直到二战后才透露出来。

——摘编自戈叔亚《蓝姆迦训练中心——二战中缅印战区》


(1)根据材料,概括蓝姆迦训练中心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蓝姆迦训练中心的历史贡献。
7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81年里根上台后,他在时外政策方面提出新“通制”政策。他一再强调,面对苏联“实现统治世界”的战略目标,“西方文明”进入了“最危险的十年”,美国是“唯一能够担任领导的国家”,因此进一步增加军事开支,大力加强国防。同时发展核和常规力量,全面增强军事实力,重新夺取军事优势,使美国具备同苏联打各种形式和各种规模战争的能力。他不愿同苏联达成重大裁军协议,不给苏联喘息时机。面对美国经济自1982年后的连续增长,里根又企图凭借美国强大的经济和科技实力,大大提高美国的核威慑力量,同时造成对苏联在技术和经济上的压力,从而拖垮苏联。里根还特别强调对外政策中的意识形态因素,公开要促进“自由和民主的前进”把“马克思列宁主又弃置在历史的灰烬之中”。

1987年以后,里根第二届任期内,他不再强调拖垮苏联,明确表示支持戈尔巴乔夫进行改革,愿意与苏联做重大裁军交易。从1985年到1988年,美苏两国在扩大双边接触、交流与合作方面取得了进展,签订了43个双边协议。总之,1987年以来,美苏关系以中导协议为契机,进入一个有限缓和的时期。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1)根据材料,概括里根新遏制政策的背景及其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里根任期内对苏政策的变化及其原因。
8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安史之乱以后,唐朝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刘晏疏通大运河,改善漕运,整顿盐务,控制货币,以常平法平抑物价,“官获其利,而民不乏盐”,使唐朝在安史之乱后社会经济能够恢复,大历年间天下财政收入为1200万贯,而盐利占其大半,唐朝也依赖东南经济又支撑了100多年。
刘晏在实践中总结了这样一条经验:“王者爱人,不在赐予,当使之耕耘纺织,常岁平敛之,荒年补救之。”“晏常以办众务,在于得人,故必择通教精悍廉劲之士而用之。”他认为:“士陷赃贿则沦弃于时,名重于利,故士多清修;吏虽洁康,终无显荣,利重于名,故吏多贪污。”
材料二 刘晏财政改革更多的是技术层面的,不太涉及政治之争和利益的分割,阻力比王安石小得多。就变法者本身的理念而言,刘晏比王安石有高明之处。王安石变法为富国强兵,富国强兵本身没错,但这个口号本身隐藏了些许急躁的心态,王安石本人也性格急躁,喜欢看得见的成绩,结果就会给小人可乘之机,在操作过程中变味。本来是给予,却变成索取。例如青苗法本来是一种借贷行为,后来却变成政府的强制贷款。导致王安石那场声势浩大的变法以失败告终。
(1)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唐朝刘晏改革与王安石变法的异同。
(2)从两次改革中你能得出哪些启示?
2016-11-27更新 | 52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河南省商丘市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卷
9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皇汉武统一中国,建立南北统一的文化,以《诗经》为代表的黄河文化和以楚辞为代表的长江文化互相融合为一,构成我们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主体,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文化进一步系统化,成为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并经过长期的积累、叠加、发展而成为汉民族的文化传统,决定着我们民族精神状况的内容和活动方向。到了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与中原文化和长江文化的交融是依赖于政治的统一不同,佛学的传入则是纯粹的文化运动。它与汉文化区别如此之大,以致从佛教与儒家的冲突直到合一,其间经历了近千年。
材料二:20世纪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中心主义被彻底击溃,西欧、北美总想从中国文化中找到灵感,找到救世良方。在西方人看来,中国的儒家文化是中国人的精神支柱,是传统的基础。认为儒家文化是一种可以与现代经济方式相结合、并给与经济发展以内在动力的精神文化形态,儒家文化不仅是历史现象,也是思考方式和生命存在形态。西方各国特别是美国政府和财团,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对东方文化的研究。东方文化带给西方的不再是彼岸世界的传奇故事,而是使西方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某些根本变化的运动。                                        ——以上材料均引自张国光《在历史的地平线上》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反映了中国古代哪两次文化融合?两次文化融合的原因和结果有何不同?
(2)据材料二,分析“欧洲中心主义被彻底击溃”的原因。并说明现代欧美国家借鉴儒家文化的理由。
10 .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卢梭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内在矛盾:人类从自然状态进入文明状态,是一个进步;但文明每前进一步,社会对抗与不平等也就加深一步,随着文明一起产生的、人类为自己建立的一切机构,都背离了其原初的目的。在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有悖于自然法,但政治社会权力的异化,却使不平等获得了成文法的认可。自然状态中,人们享有自由与和平,而在文明社会中,人类却分裂为两大对抗性的群体:穷人与富人。虽然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有悖于自然法,但政治社会权力的异化,却使不平等获得了成文法的认可。
——摘编自刘莘《文明批判:卢梭与启蒙运动》
材料二   1795 年,热月党的宪法报告人布瓦西·当格拉斯说:“ 应该由优秀人物来统治。最优秀的人物就是最有教养和最关心维护法律的人。目前,除少数例外,这种人应该从下列人们中去发现,即他们拥有财产,热爱其财产所在的国家和保护其财产的法律以及维护其财产的安定环境……教养使他们能够明智而有判断力地去讨论决定国家命运的法律的利弊……有产者统治的国家是有社会秩序的,无财产者统治的国家则处于自然状态之中。”
——摘自(法)索布尔《法国革命史简编》
(1)根据材料一,指出卢梭关于成文法与自然法的根本区别,并据此概括人类文明进步的基本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热月党人的政治诉求;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卢梭的政治观点。
2015-07-30更新 | 19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河南三门峡市陕州中学高三高考考前仿真02文综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