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徐蓝教授在《战争、国际关系体系与人类文明发展》一文中指出:“战胜国片面追求民族国家的绝对利益,使该体系存在严重的内在矛盾和致命弊端,并导致战后的和平既短暂又脆弱。”与该体系密切相关的是
A.《凡尔赛条约》B.联合国建立C.《联合国家宣言》D.北约和华约
2 . “朱德临危受命,率第一军将士,夜以继日地与兵力、武器均处于绝对优势的北洋劲旅浴血奋战二十余日。……迫使袁世凯取消帝制”。与朱德这段经历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武昌起义B.二次革命C.护国战争D.南昌起义
3 .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华民族史、中华文明史长期发展的历史产物,有深厚历史基础、悠久历史传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中国历史上往往并不是汉族统治者强迫少数民族“汉化”,而多是少数民族统治者执行汉化政策。此汉族已非华夏,而是许多民族融合而成的一个“混血”的新民族。

——徐杰舜、杨军《从多元走向一体与一体凝聚多元》


材料二   孙中山在《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指出:“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是曰民族之统一。武汉首义,十数行省先后独立。所谓独立,对于清廷为脱离,对于各省为联合,蒙古、西藏意亦同此。是曰领土之统一。”改变过去那种“以四万万人受制于一人,以四大族屈服于一族”的状况,实行“人人自由,五族平等”。

——摘编自李禹阶《华夏民族与国家认同意识的演变》

材料三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使得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党和共产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建立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就民族认同而言,正是在抗日战争期间,全中国的爱国力量都使用“中华民族”来指称中国人。……抗日战争时期少数民族的中华民族认同,是中华民族百年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

——胡岩《论中华民族的百年认同》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和图片指出“少数民族汉化”的典型案例,并说明其意义。
(2)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先生“中华民族概念”的创新之处。
(3)据材料三指出中华民族意识增强的原因,并分别说明其对当时中国时局、国家长远发展的意义。
2022-01-10更新 | 290次组卷 | 6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1月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历史试题
4 . 苏德双方在斯大林格勒展开了激烈争夺。一号火车站在一星期之中易手13次。巴甫洛夫中士等24名战士在一幢楼房里,顶住一个师德军的反复冲击58天,守住了大楼。这场激烈的战役
A.拉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
B.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C.标志着二战发展到了全球阶段
D.直接支援了中国的全民族抗战《公平核理》
2022-01-10更新 | 24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1月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历史试题
5 . “波兰走廊”指的是一战后波兰从德国得到的西普鲁士以及西里西亚和东普鲁士的部分领土。该“走廊”把德国东普鲁士和德国其余部分完全隔开了。关于“波兰走廊”的建立,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维护了两国间的友好关系B.使波兰一跃成为世界强国
C.为该地区的和平埋下隐患D.使德国彻底放弃战争野心
6 . 王安石“以常平籴本作青苗钱,散与人户……官薄其息而民救其乏。”此处涉及的变法措施是
A.向农民提供农业贷款B.拨巨资从事商业经营
C.对农民进行编制管理D.丈量土地以增加税收
7 . 某班学生以“辛亥记忆”为主题收集了以下材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1年)十九日(10月10日)贞壮(人名)讯,知昨夜十时半汉口获革命党人二,因大索,续获宪兵彭楚藩与刘汝奎及杨洪胜(开杂货铺),晨六七时事讫,各城俱闭,十时方开。余即于是时过江至汉口必业里纸厂事务所,六时饮于海洞春。八时登舟,舟名“襄阳”。见武昌草湖门火作,盖工程营地,火作即长亘数十丈。火光中时见三角白光,殆枪门火也,闻十八日夜搜得党籍后续获二十余人而未已,余竞不安,遂尔反侧欤。十时舟行,行二十里犹见火光。……二十一日……见鄂电,知武昌以十九日夜三时后失守,督避登“楚豫”兵轮。

——摘自《张謇日记》

材料二


材料三



(1)依据史料的呈现形式分析材料一、二的史料类型和价值。
(2)材料三是某同学给图片一撰写的图片说明,依据此例为图片二撰写一份图片说明。
(3)综合上述材料,展望下一个辛亥年,请用最为贴切的一句话,憧憬我国发展的巨大成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某科学著作在前两编中,定义了惯性、质量、力、向心力、时间、空间等基本力学概念,叙述了运动的基本规律;在第三编中,则是用已发现的力学规律去解释世界体系,论述了岁差现象、彗星轨道等。该著作的作者可能是
A.哥白尼B.伽利略C.牛顿D.爱因斯坦
9 . 漫画是时代印记的鲜明镜像。下图为英国画家于1912年10月创作的政治漫画,此漫画反映的时代状况是
A.工业革命激化了列强矛盾B.新的世界性战争不可避免
C.巴尔干半岛自然资源丰富D.英国主导的世界秩序崩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爱只有施舍,而无所求。爱只有宽恕,而从不怨恨和报复。”“用爱的方式而非暴力的方式去感化和唤醒人的内在善性,从而使恶人改恶从善,使犯错误者改邪归正。”持有此观念的政治家应是
A.苏加诺B.桑迪诺C.扎格鲁尔D.甘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