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华民族史、中华文明史长期发展的历史产物,有深厚历史基础、悠久历史传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中国历史上往往并不是汉族统治者强迫少数民族“汉化”,而多是少数民族统治者执行汉化政策。此汉族已非华夏,而是许多民族融合而成的一个“混血”的新民族。

——徐杰舜、杨军《从多元走向一体与一体凝聚多元》


材料二   孙中山在《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指出:“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是曰民族之统一。武汉首义,十数行省先后独立。所谓独立,对于清廷为脱离,对于各省为联合,蒙古、西藏意亦同此。是曰领土之统一。”改变过去那种“以四万万人受制于一人,以四大族屈服于一族”的状况,实行“人人自由,五族平等”。

——摘编自李禹阶《华夏民族与国家认同意识的演变》

材料三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使得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党和共产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建立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就民族认同而言,正是在抗日战争期间,全中国的爱国力量都使用“中华民族”来指称中国人。……抗日战争时期少数民族的中华民族认同,是中华民族百年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

——胡岩《论中华民族的百年认同》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和图片指出“少数民族汉化”的典型案例,并说明其意义。
(2)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先生“中华民族概念”的创新之处。
(3)据材料三指出中华民族意识增强的原因,并分别说明其对当时中国时局、国家长远发展的意义。
2022-01-10更新 | 287次组卷 | 6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1月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历史试题
2 . 苏德双方在斯大林格勒展开了激烈争夺。一号火车站在一星期之中易手13次。巴甫洛夫中士等24名战士在一幢楼房里,顶住一个师德军的反复冲击58天,守住了大楼。这场激烈的战役
A.拉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
B.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C.标志着二战发展到了全球阶段
D.直接支援了中国的全民族抗战《公平核理》
2022-01-10更新 | 24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1月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历史试题
3 . “波兰走廊”指的是一战后波兰从德国得到的西普鲁士以及西里西亚和东普鲁士的部分领土。该“走廊”把德国东普鲁士和德国其余部分完全隔开了。关于“波兰走廊”的建立,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维护了两国间的友好关系B.使波兰一跃成为世界强国
C.为该地区的和平埋下隐患D.使德国彻底放弃战争野心
4 . 王安石“以常平籴本作青苗钱,散与人户……官薄其息而民救其乏。”此处涉及的变法措施是
A.向农民提供农业贷款B.拨巨资从事商业经营
C.对农民进行编制管理D.丈量土地以增加税收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959年,赫鲁晓夫访问美国,成为第一个踏上美国国土的苏联领导人,美国人通过电视看到以前被认为是恶魔的苏联领导人,注视着他与美国农夫谈话,倾听他离开时对东道主的盛情表示的感谢。这说明了
A.交流是两极格局下美苏关系主题B.美苏两极格局逐渐走向瓦解
C.冷战的特点是对抗与缓和相交织D.苏联放弃对美国的敌对政策
6 . “起初,在1914年至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家和帝国之争引发了敌对行动。除了如何瓜分权力和领土之外,欧洲列强之间没有取得任何一致。”由此可见,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实质是
A.意识形态的差异B.权力领土的争夺
C.帝国主义的战争D.综合国力的较量
7 . 一位德国将领在战后纽伦堡军事法庭上的供词:“到1939年,我们当然有力量摧毁波兰一国,但无论在1938年还是1939年,实际上我们从来无力抵抗这些国家的合力攻击,我们在1939年之所以没有被击败,那只是因为,当我们经过波兰时,在西线与23个德军师对峙的将近110个师的英法军队完全没有动作之故。”材料可以说明
A.欧洲战争策源地正在形成B.英法绥靖政策致使二战全面爆发
C.反法西斯联盟建立迫在眉睫D.德国政府对二战做出了深刻反思
8 .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本身包含着无法克服的矛盾。战败的德国不堪忍受屈辱的、苛刻的和约,一定要复仇。战胜的意大利和日本觉得分赃太少,伺机重新瓜分世界。”这反映了
A.战胜国与战败国矛盾尖锐B.欧洲列强继续统治世界
C.新体系蕴藏新的矛盾冲突D.二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