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3 道试题
1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在德国进攻苏联的第二天,美国发表声明,支持苏联。罗斯福在这个援苏声明上加了一句结束语:“在今天,对美洲各地的主要危险是希特勒的军队。”1942年6月,美苏签订《美苏租借协定》。整个二战期间美国援助了苏联111.41亿美元的物资,其中包括飞机、坦克、冲锋枪、舰艇、石油、小麦等。

——摘编自从军《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对苏联援助政策研究》

材料二   在战争期间,苏联对美国的援助以各种形式表示感谢。斯大林在1944年说“……美国和英国,……供给我们极宝贵的战略原料和武器……”但是战争结束后苏联在对待美国援助上作出了与战时不同的评价。1948年苏联国家计委主任沃兹涅夫斯基在《苏联卫国战争期间的军事经济》一书中对战时美英援助只有两句话:“……如果把这一时期盟国向苏联提供的工业品数量同苏联社会主义企业生产的工业品数量作一比较,就能看出,在实行战时经济体制期间,这些供应品只占本国产品的4%。”

——摘编自单云《浅析二战期间美国对苏援助政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援苏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在美国援苏问题上态度的变化并分析变化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历史选修三:20世纪战争与和平】

材料联合国的前身是“国际联盟”。该组织是在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情况类似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下构想出来的。1941年6月12日《同盟国宣言》是导致建立联合国一系列步骤的第一步。1944年9月21日至1944年10月7日,敦巴顿橡树园会议,联合国蓝图第一次被描绘出来。美国、英国、苏联和中国就建立一个世界组织的目标、结构和功能达成了一致。1945年4月25日,来自50多个国家的代表齐聚旧金山,参加联合国国际组织大会。代表们起草有111个条款的《宪章》,该宪章草案于6月25日在旧金山歌剧院获得全票通过。次日,代表们在退伍军人战争纪念堂的赫伯斯特剧院签署了宪章。1945年10月24日,经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和大多数签署国的批准,《联合国宪章》正式生效,联合国正式成立。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缓和国际紧张局势,解决地区冲突方面,在协调国际经济关系,促进世界各国经济、科学、文化的合作与交流方面都发挥着相当积极的作用。

——据百度百科整理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联合国成立的原因。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所起到的作用。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1904年清政府批准张之洞等人修订好的学堂章程,即所谓的《奏定学堂章程》,这个章程所确立的学制即“癸卯学制”。这个学制通过谕旨颁行全国以后,便成为新政时期各省兴学的范本。废科举与兴学堂是清末教育改革过程中的相辅相成、同步运作的两大工程。科举制度的废除大致经历了科考改章科减额和立停科举三个阶段,直到1905年,科举制度终于宣告结束。清延颁布的《各学堂奖励章程》规定:自高等小学以上,由升学或毕业考试给奖,考试结果分最优、优、中、下、最下五等,一般中等以上都给相应的出身奖励,并授以官职或予以升学,按所奖出身大致可以分翰林、进士、举人、贡生、生员五级。在创办新式学堂培养新式人才的同时,清政府还采取了鼓励出国留学的措施。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的《中国近代通史》第五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末教育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度的废除并未引起巨大社会动荡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4 . 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人一边哀叹欧洲衰落了,一边思考欧洲向何处去的问题。整个20年代,有关欧洲统一的文章、著作、杂志在英、德、法等国相继出版,呼吁建立欧洲合众国。如挪威生物学家弗里约夫·豪森在给美国总统威尔逊的信中说:“在所有欧洲国家联合在欧洲合众国旗帜下之前,欧洲的持久和平是不可能的。”当欧洲联合的呼声在民间日趋高涨之际,法国总理白里安于1929年在国联大会上提出了以法、德和解为基础的“欧洲联邦”计划,后又发表备忘录,着重强调政治行动,主张建立欧洲各国参加的政治机构。然而,他的欧洲联合方案提出后,其他欧洲国家都态度冷漠,甚至表示反对。最后,“欧洲联邦”计划不了了之。

—摘编自陈乐民《欧洲观念的历史哲学》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白里安“欧洲联邦”设想提出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欧洲联邦”设想未能实现的原因。

2017-08-04更新 | 2535次组卷 | 20卷引用:西藏拉萨市拉萨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第六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07月,美国操纵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84号决议,纠集十几个国家组成“联合国军”。9月,美军在仁川登陆,不久大举越过三八线,占领平壤后继续向中朝边境进犯,美国飞机连续不断地对我国东北边境地区的城镇、乡村进行侦查、轰炸和扫射。1950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11月开始的长津湖战役中,志愿军在冬季装备和后勤保障不利的情况下,于极度的严寒中,共毙、伤、俘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13000余人,其中美军第7师第31团被全歼,这是抗美援朝战争史上志愿军成团建制歼灭美军的唯一战例。1224日,“联合国军”全部撤到三八线以南。长津湖战役成为朝鲜战争的重要拐点,“联合国军”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

——摘编自《为祖国而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长津湖战役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长津湖战役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79年,国家要从内地抽调一批干部到西藏工作,时任地委宣传部副部长的孔繁森主动报名。为了在农牧区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他深入到一个乡试点,又把经验在全县推广。在岗巴工作的3年间,他跑遍了全县的乡村、牧区,访贫问苦,和当地群众一起干农活、修水利。1988年,孔繁森克服困难,再次带队进藏,任拉萨市副市长。他跑遍了全市8个区县所有公办学校和一半以上的乡、村办小学,拉萨的适龄儿童入学率从45%提高到80%。全市56个敬老院和养老院,他走访过48个,给孤寡老人送去了党和政府的温暖。他每次下乡时都特地带一个医疗箱,买上数百元的常用药,送给急需的农牧民。1993年,孔繁森进藏工作期满,但他继续留在西藏,担任了阿里地委书记。为了摸清实际情况,他深入调查研究,求计问策,寻找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路子。不到两年的时间,他跑遍了全地区106个乡中的98个。

——《孔繁森:汗洒雪域情系高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孔繁森援藏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孔繁森援藏的贡献。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独立后的巴基斯坦,领土分为东巴与西巴两部分,中间被印度国土隔开。东巴和西巴在语言、文化和风俗习惯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由于中央政府基本上掌握在西巴人手中,加上经济差距越来越大,东西巴之间的矛盾不断加深。1970年,主张东巴自治的“人民联盟”在国民议会中取得多数席位,巴基斯坦总统以东巴法律和秩序失控为由,派军队进入东巴镇压。印度早就暗中支持东巴的分裂活动。1971年,印度利用巴国内动荡局势,发动了第三次印巴战争。美国虽支持巴基斯坦但援助有限,苏联积极支持印度并给予军事支援,中国强烈反对印度的干涉行径。战争以印军的完全胜利结束。1972年,东巴独立,成立孟加拉人民共和国。巴基斯坦与印度的实力差距进一步拉大。

       ——据李孟一《论第三次印巴战争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三次印巴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三次印巴战争对国际格局的影响。
2021-04-02更新 | 146次组卷 | 2卷引用:西藏林芝市、日喀则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32年1月,美驻日大使向日本提交了“不承认主义”的照会:中华民国政府于1931年9月18日以前在南满所有的行政权的最后残余,业已随同锦州附近的军事行动而遭受摧残。……美国政府认为它有义务照会日本帝国政府及中华民国政府,美国政府不能认许任何事实上的情势的合法性,也不拟承认中日政府或代理人间所缔订的有损于美国或其在华国民的条约权力-包括关于中华民国的主权、独立或领土及行政完整,或关于通称为门户开放政策的对华国际政策在内的任何条约或协定;也不拟承认用违反1928年8月27日中日美均为缔约国的巴黎公约之条款与义务的方法而获致的任何局势、条约或协定。

——据齐世荣《世界通史资料选辑·现代部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不承认主义”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不承认主义”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为了确保国家赋役征发,户籍登纪要注明户内人口的姓名、性别、年龄、是否课田、土地名目等。为防止脱籍漏户,唐朝沿用隋朝的“貌阅”制,即每年由各县对户口核查登记,上报州和尚书省保留。在户籍管理上,唐朝推行乡里制和坊村分治。乡里是地方自治组织,也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最基层机构,管理者由民间实体家户构成,承担各种事务和责任。坊的居民主要是贵族和商人等,而村的居民主要是农民。坊和村都各自设职,掌管户口。坊和村之间有着明显的等级差别,不可随意逾越。唐朝还制定了有关户籍的律令,对不登籍之户或“脱口者”,一经查出,“家长徒三年”。

材料二 新中国建立后,重塑社会结构成为国家面临的主要任务。新中国的户籍制度最先在城市酝酿确立,如北京在1950年初制定了户口规则,废除了国民党政府的户口管理办法,并进行户口清查,确立起新的户籍管理制度。同时在农村通过查土地、查户口,废除了旧的土地及保甲制度,配合了土地改革,稳定了农村社会秩序。1953年,为了做好第一届全国人大和地方人大代表选举的准备工作,制定了《全国人口登记办法》,通过人口普查为新中国户籍管理奠定了基础。到1956年时,全国性户籍制度建立起来,并由公安部门统一管理。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马福云《当代中国户籍制度变迁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户籍管理的特点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户籍制度建立的背景及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80年代英国妇女的反核和平运动,深受60、70年代欧美女权运动的影响,她们将妇女争取权利斗争中所期望获得的目标,纳入到和平运动的组织原则中。将妇女反核运动与反权威、反官僚和反父权制联系起来,是这次妇女和平运动的又一特征。一些参加过50、60年代和平运动的妇女认为,在那种男女混合的组织中,女性缺少发言权,从而丧失了在反核和平运动中的独立自主性。

引发80年代英国妇女大规模反核和平运动的直接导火索,是北约在1978年12月的一个所谓的双轨决定:如果美国在同苏联所进行的限制中程导弹谈判不成功,1983年底起,北约将在英国联邦德国、荷兰、比利时和意大利部署美国新的导弹。英国妇女对部署美国该导弹的反应出人意料,请愿、组织压力集团游说议员、发行小册子宣传反核立场、举行大规模的群众集会,游行示威、静坐、封锁导弹基地等,这些抗议形式,是一种标准而又传统的施压策略。大规模的和平运动,没有能够阻止北约按计划部署美国导弹的决心,进入1984年以后,反核和平运动开始走向衰落。

——摘编自熊伟民《20世纪80年代初期英国妇女的反核和平运动》


(1)根据材料,归纳20世纪80年代英国妇女反核和平运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80年代英国妇女反核和平运动爆发的背景
2021-03-11更新 | 295次组卷 | 2卷引用:西藏拉萨市拉萨中学2021届高三第八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