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当时的人们,包括社会精英和新近成长起来的企业家阶层,都把妇女看成仅仅承担家庭职责、相夫教子的角色……当战争爆发后,男人都走上前线,而妇女则承担了后方沉重而繁杂的工作。还有一些女性也走上前线。可以作为证明的是,英国宣传画中有大量展示妇女风貌和精神状态的内容。”“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30岁以上的妇女获得选举权。”材料可以用来研究(     
A.一战对妇女社会地位的影响B.英国社会结构变化的原因
C.妇女对反法西斯战争的作用D.宣传画对社会动员的作用
2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论语·为政》中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子路》中说,“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当年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回答说为政之道在于“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孔子提出“复礼”,“复礼”的前提是“克己”,“克己复礼”也就是“为仁”。“仁”核心内容是“爱人”,从爱父母兄弟出发到“泛爱众”。孔子也曾对他的学生讲,“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贤哉回(学生颜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而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材料二:苏格拉底主张贤人政治,在他看来,治理城邦是最伟大的工作,但政治技艺决不是一种自然禀赋,政治家应培养精确深厚的知识和道德素养,其根本任务是改善人们的灵魂,培植好公民,以德教人,以德治人。苏格拉底对希皮阿斯说,“你知道吗?如果不是卢库格斯在斯巴达建立了牢固的守法精神,那么他就绝不会使斯巴达凌驾于其它国家之上。在各个国家中,那些好的统治者总是把对法律的服从看作公民的最大义务。那些拥有最守法的人民的城邦,在和平时期生活得最幸福,在战争时期最强大。”有一次智者安提丰试图嘲弄苏格拉底,他对苏格拉底说:“你所过的生活连一个奴隶都赶不上……”而苏格拉底却反驳道,“能够一无所求才是象神仙一样,所需求的愈少也就会愈接近神仙。”


阅后请回答:
(1)依据材料比较孔子和苏格拉底思想主张的共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2)为什么孔子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而苏格拉底提出要“建立牢固的守法精神”?
(3)孔子和苏格拉底的主要精力都用来宣传自己的思想,请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分析其原因。

3 . 材料:1914年8月19日,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在给国会的咨文中说:“美国不仅必须在名义上,而且必须在事实上保持中立。”当时战争刚开始,还看不出交战双方孰胜孰败;美国当时羽毛尚未丰满,还不足对交战双方产生影响;在传统上,美国对欧洲事务一贯采用孤立主义,90%的民众不愿把自己牵涉到大战中去;美国当时仅有26.4万常备军,在军事上远未做好参战的准备。到1917年交战双方都已元气大伤,美国虽然倾向于协约国一方,但也不希望德国因战败而被毁灭,以至英国过于强大。这一切,终于迫使美国在1917年4月6日对德宣战。威尔逊的口号是“以战制战”。

——摘编自何顺果《美国史通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在一战前期保持中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1917年调整战争政策的原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随着二战结束,美苏“冷战”逐渐波及北欧。194838日,挪威首先向美英寻求军事援助,公开表示倒向西方。瑞典为了避免三国间的分裂,决定修改其传统的中立政策,提议与挪威、丹麦举行旨在建立斯堪的纳维亚防务联盟的谈判。194853日,瑞典外交大臣访问奥斯陆,建议三国就建立斯堪的纳维亚防务联盟举行谈判,条件是参加国只限于北欧国家,参加国拒绝参加任何大国集团。由于挪威坚持拟议中的斯堪的纳维亚防务联盟应与西方建立强有力的联系,而瑞典又不愿从原有立场后退,谈判以失败告终。此后,挪威作出参加北约的选择。随后,丹麦和冰岛也作出了参加北约的决定。瑞典发表声明,宣布它将继续坚持中立不结盟的立场。芬兰则依据1948年《芬苏友好合作互助条约》与苏联建立了一种特殊关系。这样,在北欧地区便形成了一个颇具特色的北欧安全体系。

——摘编自张筱青《论挪威与斯堪的纳维亚防务联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北欧构建安全体系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北欧安全体系的影响。
2022-03-24更新 | 85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综合高中2022届高三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德国外长皮洛夫在1899年末的一次演说中说:“我们不能容忍任何外国对我们说:怎么办?世界已经分割完了!……我们不愿消极地站在一边,而让别人分割世界。”以下选项不属于该演说的背景的是(  )
A.世界被列强基本上瓜分完毕B.德国经济迅速发展
C.英国拥有最多的海外殖民地D.英法协约正式签订
6 . 学习历史,重在培养史料分析和历史思维能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领事裁判权发生于条约之中,欲去领事裁判权,必先改正条丝非先编订完全之法律,断不能达改正条约之望。条约不改正则领事裁判权永无撤废之日,我国国权,亦永无恢复之时矣。

——杨延栋《论改正条约与编订法律有连结之关系》(1902年)

材料二   在国内反帝爱国运动的压力下,华盛顿会议上,中国代表据理力争达成山东问题之解决。随后,会议通过的《九国公约》又规定:“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上)》

材料三   中央人民政府决定,西方国家如果要同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就得按平等原则…保留香港作为大陆的国际通道。…为进一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邓小平指出,在一个中国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

——据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等整


(1)阅读材料一,指出作者的核心观点,并写出列强最早在中国取得领事裁判权的时间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代表“据理力争”的背景及其结果,揭示《九国公约》的实质。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建立后,解决殖民主义造成的历史留问题先后采取了怎样的方针和主张?简析上述方针和主张的影响。
2019-09-01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淮北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材料   艾森豪威尔时期,帮助日本开拓国外市场以实现经济复兴是美国对日政策的核心。这既是美国以“遏制中国”为核心的东亚遏制战略实施的必然结果,也与朝鲜战争临近尾声时日本爆发的严重经济危机密切相关。这一政策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侧重点。美国先把重点放在促使日本面向东南亚发展经济关系之上,旋即改变战略,面向西方市场,全力推动日本加入关贸总协定。艾森豪威尔政府帮助日本经济复兴的措施主要在于贸易计划。无论是促成日本与东南亚的经济整合,还是不遗余力推动日本加入关贸总协定,其政策的着眼点都是帮助日本寻求市场和原料产地。就实施效果而言,这些政策都达到了预期效果,到1968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419亿美元,超过了联邦德国,仅次于美国,跃居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位。

——摘编自徐建华《艾森豪威尔时期美国对日经济政策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艾森豪威尔时期美国对日经济政策提出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上述政策对日本产生的影响。
8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19世纪80年代后,美国要求向外扩张的呼声甚嚣尘上,鼓吹扩张的“理论”应运而生。19世纪末美国海军少将艾尔弗雷德.塞耶.马汉提出了“海权论”马汉认为:谁能控制海洋谁就能够在海上贸易中占主动,控制的程度决定着繁荣的程度。海权的掌握有赖于一支强大的海军。马汉还认为,一个国家的海上力量要确保本国商船在世界各地自由贸易,或在利益发生冲突时摧毁对方海上力量,就必须在适当地点建立海军基地:要么依赖军事力量直接控制那些军事要冲;要么建立自己的殖民地—这是宗主国在海外支撑其海上权力的最可靠手段。

——摘编自李仲元《马汉的海权理论述评》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政府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积极开展主场外交,深度参与全球治理,频频提出中国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继承和发展了我们党几代中央领导集体一以贯之的中国和平外交思想,也是基于当今世界大势的准确把握而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这一目标不仅反映了中国国家利益的追求,同时也契合了世界各国人民对于和平发展的共同诉求。近年来,中国政府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下,致力于探索打造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国际合作新模式,承担起越来越大的国际责任,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摘编自赵晓春《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下的中国外交创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汉的海权思想并分析其形成的背景。
(2)结合材料一、二指出马汉的海权思想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国际意识”上的不同之处,并谈谈你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的理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9 . 1990年9月12日,苏、美、英、法、西德和东德的外长在莫斯科举行最后一次“2+4”会谈,签署条约,规定:四大国停止对德国的权利和责任,统一后的德国享有完全的主权。这体现的历史背景是
A.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完成合并
B.两极格局的瓦解
C.战后世界格局的影响依然存在
D.全球化进程加快
2018-05-08更新 | 1660次组卷 | 47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安徽省合肥市合肥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我国自古以来非常重视民族关系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成为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羁縻制度既是唐王朝处理边疆民族问题的一项重大政策,又是在边疆民族地区实行的一种行政制度。依据少数民族社会经济的特点,“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是我国中原王朝统治周边少数民族的传统政策。唐朝立国之初就在西南、东北诸沿边少数民族地区设置羁縻府州,但是,大规模地普遍设立羁縻府州则是在贞观四年(630)平定东突厥以后,到开元年间设置黑水都督府于黑水鞣竭部为止,百余年间,唐王朝先后在东北、北方、西方、西南、南方设置了八百五十六个羁縻府州。

——摘编自林超民《羁縻府州与唐代民族关系》

材料二   民国时期的政府对蒙古、西藏、新疆等边疆地区的事务日益重视,设置了对应的事务机构,并且在中央设立了专门机构来进行管辖。例如,北洋军阀政府于1912年在内务部设立了蒙藏事务处,专门管辖蒙古、西藏等少数民族事务。

——朱敏《试论我国近代民族政策的特点及其对边疆地区稳定发展的影响》

材料三   毛泽东同志指出:“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1952年,中央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并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尔后,建立了省级自治区5个,地区级自治州30个,县级自治县122个。

——杨秀珍《论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羁縻府州设置的特点,并分析其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民国时期政府设立专门管辖少数民族地区机构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

2018-08-29更新 | 1148次组卷 | 39卷引用:安徽省蚌埠田家炳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