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40 道试题

1 . 孝文帝迁都洛阳不到四十年,北魏灭亡。《魏书》认为:“迁洛之举,群臣不顺,孝文设术以诈之,示威以胁之。不知厌乎累世安乐之余,经始百年荒横之地。一事不成,旧业尽弃,欲以何为?”这种观点认为迁都(       

A.加剧了北魏统治集团的腐败B.动摇了北魏政权的立国根基
C.不利于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D.丧失了保持民族特性的条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宋史·李参传》载,李参为陕西转运使时,“部多戍兵,苦食少,参令民自度麦粟之赢余,先贷以钱,俟麦粟熟输之官,号青苗钱”,推行数年获得了官私两便的效果。后来王安石加以效仿,推行全国,地方官强制百姓借贷,民甚苦之。由此可知(       
A.青苗法旨在敛财于民B.边境更具备推行青苗法的条件
C.改革者从政经验不足D.变法措施激进蕴含着失败因素
2023-04-10更新 | 511次组卷 | 9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秦国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崇武尚战、重功利而轻伦理、讲求实效的文化传统。商鞅利用政权力量抑制其消极、落后的内容,发扬其能够服务于新制度的内容,使新制度与文化结合起来。这表明,商鞅变法(     
A.以血缘政治取代了官僚政治B.注重对秦文化的改造与整合
C.维护了秦国人民的根本利益D.使秦国走上穷兵黩武的道路
4 . 唐太宗在君臣论治过程中,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为君之道,必须首先安养百姓,如果为了一己之私去损害百姓的利益,就像是割自己的肉来填饱肚子,肚子饱了,人也就死了。这表明,唐太宗(     
A.知人善任,虚怀纳谏B.选贤任能,整顿吏治
C.发展生产,改革兵制D.以民为本,政得其民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951年6月1日,自《关于推行爱国公约、捐献飞机大炮和优待烈军属的号召》发表后,在数月间,全国各地捐款数额便达31847亿元(旧币值约10000:1)。此外,各省人民还积极捐助战斗机,如东北人民认捐203架、华北人民认捐100架,苏南人民认捐120架等。这一现象的出现(     
A.源于土改完成使社会生产力快速提升B.表明志愿军的武器主要来源于捐助
C.实现了中美军事力量对比的彻底逆转D.是当时强大民族凝聚力的集中体现
6 . 1919年有法国将领预言:“这不是和平,这是二十年的休战。”该言论主要是依据(     
A.英法主导的国际联盟实力有限B.英法之间的殖民矛盾不可调和
C.美国的政治崛起威胁欧洲主导地位D.对战败国的宰割激发民族复仇情绪
7 . 孝文帝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 宜改姓元氏 …… ”,故皇族拓跋氏改姓元。孝文帝改姓氏的措施(     
A.传播了佛教文化B.促进了经济发展
C.推动了华夏认同D.加剧了民族矛盾
8 . 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后分别诞生了国际性组织国际联盟和联合国,关于这两个组织相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都是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B.体现世界大战后的国际政治秩序
C.都形成了制约战争的有效机制D.宗旨都包含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2022-12-08更新 | 190次组卷 | 4卷引用: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中友好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9 . 罗斯福在提交雅尔塔会议的文件中说:“否决权与大国维持和平的特殊责任是完全相符合的。”斯大林也曾指出:“新的国际组织为捍卫和平而采取的行动是否有效,取决于反希特勒德国的各大强国,今后也会一致和协调动作。”这说明联合国“大国一致”原则(     
A.不利于联合国发挥作用B.对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至关重要
C.是美苏两分天下的产物D.符合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发展趋势
2022-11-01更新 | 503次组卷 | 36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一五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严厉推行分户析居的改革政策,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把家庭单位强令拆分到最细小程度。父与成年男子分居,都以户主身份列名国版。商鞅此举力图(     
A.推动重农抑商政策的建立B.维护小农经济主导地位
C.瓦解宗法制度的社会根基D.移风易俗实现社会转型
2022-10-15更新 | 537次组卷 | 14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学程(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